齊學紅
認定做一名教師,做一輩子班主任,是凌荷仙老師的堅定選擇。不再擔任班主任的她在忙碌之余總感到生活中缺少了什么,那就是與學生的生命相依、日日陪伴。為此,凌老師連續(xù)6年遞交申請,只為做回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追尋與學生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為什么凌老師對班主任工作如此癡迷?在她的生命歷程中,曾經受到了怎樣的內心召喚?
因為學生時代曾經遇到過許多好教師,進而萌生將來也要做教師的夢想,似乎可以作為學校教育成功的標志之一。教師的良師典范堪稱一個人學生時代最好的理想教育和榜樣教育。凌老師做班主任的最大感受是:享受與學生在一起的自由感覺。這種自由來自一個樸實的夢想:為學生打開知識之門,與他們一起編織美麗的夢想;與學生在一起,在學生身上能找到工作的價值,體會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帶著欣賞的眼光,用“享受”的心態(tài)看待教育工作,一切都變得那樣美好:“學生是率真的,跟他們在一起,你會被他們誠摯的情意深深感動,會發(fā)現世間最純真的美;學生是能干的,只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的機會,你會為他們的潛能所折服;對于調皮或任性的學生,當你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耐心和賞識,守護那一顆顆敏感的心,他們會變得懂事,懂得感恩……”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勝任職業(yè)發(fā)展,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凌老師在成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大專自考、本科自考、在職研究生進修、平日里或長或短的業(yè)務培訓……一次特殊的培訓促使她度過班主任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瓶頸期。獨特的培訓模式、新穎的培訓內容喚醒了她的工作熱情,點燃了她重新做回班主任的夢想。將心動轉化為投身班主任工作和德育研究的持久行動,則考驗著一個人的耐心與恒心。凌老師堅持下來了,她不僅更關注實踐,而且開始深入研究,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由經驗上升為理論,進而享受專業(yè)成長的快樂與幸福!
對于班主任而言,所有的專業(yè)理論學習最終都要轉化為平凡工作中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
如果一名班主任能在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自覺地將學生發(fā)展與教師成長、自身的學科發(fā)展與班主任的專業(yè)成長有機融合,打造一個既讓學生感到幸福又能讓教師有所得,既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又能讓學生取得理想學業(yè)成績的師生生命成長共同體,那他無疑具備了從普通教師向教育家轉變的視野和胸懷。凌老師對于“詩意課堂”的追求,融匯了自己對于教育、對于學生的理解和對于“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理想教育的追求,也體現了她從功利性、功名心向著平常心的心態(tài)轉變。
正如凌老師所說,“幸福教育”既不是口號,也不是教育模式,而是教育觀念、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幸福教育”之夢,她選擇了堅守,守住內心的善良和對教育近乎本能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