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鳴菲,雷德財,董秋月,吳立春
(1.簡陽市空分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簡陽 641400;2.樂山市市中區(qū)腫瘤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樂山 641400;3.四川省腫瘤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成都 610041)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統(tǒng)計結果顯示,2020 年全球肺癌新發(fā)病例超過220 萬,占所有確診腫瘤人數的11.1%,患病死亡人數位居第一;我國2020 年的肺癌新發(fā)病例遠大于80 萬,是全民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的腫瘤[1]。研究報道[2-4],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臨床現(xiàn)有診斷中占比達85%以上,5 年生存率不到20%,中位總生存期不足半年。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的動態(tài)變化可以體現(xiàn)機體免疫系統(tǒng)炎癥反應水平。諸多研究結果表明[5-8],NLR、PLR 和LMR 與結直腸癌、食道癌、口腔癌、腎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宮頸癌、NSCLC 等實體腫瘤的病情進展和預后判斷顯著相關。但NSCLC 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與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報道少見?;诖?,本研究旨在通過研究300 例NSCLC 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與其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以期綜合評估這些參數在NSCLC 中的實際臨床診斷價值和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四川省腫瘤醫(yī)院2021 年1 月-10 月收治的300 例NSCLC 患者設為肺癌組,其中男169 例,女131 例;年齡18~83 歲,平均年齡(55.23±9.52)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首次診斷且未做任何放療、化療及切除手術等;②首次診斷為肺部包塊、肺部腫塊、肺部結節(jié)、肺部腫物,且高度懷疑惡性腫瘤者;③經術后病理確診為NSCLC;④具有完整的病理學、影像學、血液學檢查資料。排除標準:①同時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或惡性疾?。虎诎橛屑毙裕▏乐亻_放性)創(chuàng)傷或急性疾病。另收集同期健康體檢人群100 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60例,女40 例;年齡20~71 歲,平均年齡(48.00±7.36)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樣本外周血血小板及其相關參數檢測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與檢測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使用邁瑞CAL8000 流水線檢測系統(tǒng)及其原裝配套試劑檢測外周血血小板(及其相關參數)的表達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嘉禾電子病歷系統(tǒng)查閱并記錄納入樣本的各項臨床病理特征檢測結果,使用SPSS 25.0 對數據予以統(tǒng)計分析,然后使用Graph-Pad Prism 8.0 繪制相關圖形。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另使用ROC 曲線分析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在肺癌中的診斷價值,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比較 肺癌組中PLR、NLR、MPV、PCT 高于對照組,LMR 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PDW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比較(±s)
2.2 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與NSCLC 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PLT 與腫瘤直徑有關,MPV 與腫瘤分期、遠端轉移有關,PLR 與病理類型、腫瘤分期以及遠端轉移有關,LMR 與性別有關(P<0.05),見表2。
表2 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與NSCLC 的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s)
表2 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與NSCLC 的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s)
注:*P<0.05
表2(續(xù))
表2 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與NSCLC 的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s)
注:*P<0.05
2.3 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在NSCLC 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MPV 和LMR 在NSCLC 的曲線下面積高于血小板其他參數的診斷價值,見圖1、表3。
圖1 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指標在NSCLC 中的診斷價值
表3 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對NSCLC 的診斷評價分析
腫瘤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是經過腫瘤免疫應答調節(jié)產生,同時受到腫瘤細胞及其微環(huán)境“教育”的血小板,并廣泛參與腫瘤細胞的發(fā)生、發(fā)展、轉移、播散、浸潤等生物學進程[9-11],已逐漸被證實為肺癌臨床診斷、療效監(jiān)測及其預后判斷的潛在生物學標志物[12,13]。既往研究顯示[10-12],NSCLC 患者外周血液中的PLT 具有數量高、體積大、分布寬度寬等TEPs 特點,這可能是由于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小板等在腫瘤細胞刺激下分泌大量的細胞因子、炎癥介質、反應蛋白等物質,導致細胞微環(huán)境發(fā)生本質性的改變所致。
現(xiàn)有研究表明[13,14],血小板在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血管形成、免疫逃逸等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關鍵性作用。血小板相關的炎癥因子(NLR、PLR、LMR)與腫瘤微環(huán)境及炎癥反應密切相關,在NSCLC 的診治過程中可能較經典的腫瘤標記物更具有優(yōu)勢。1863 年德國醫(yī)學家Rudoplh Virchow 第一次提出了癌癥與炎癥的相關性。Kinoshita T 等[15]認為炎癥是癌癥的第七大特征,癌癥細胞的細胞活性與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之間存在特定的相關性,如肺癌患者機體內腫瘤細胞反應越強,實驗室檢測的炎癥因子表達量越高。本研究結果表明,肺癌組中PLR、NLR、MPV、PCT 高于對照組,LMR 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PDW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PLT與腫瘤直徑有關,MPV 與腫瘤分期、遠端轉移有關,PLR 與病理類型、腫瘤分期以及遠端轉移有關,LMR與性別有關(P<0.05)。NSCLC 患者外周血NLR、PLR升高,LMR 降低可能是因為在腫瘤細胞的影響下中性粒細胞相對增加、血小板相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減少造成的[16]。吉西他濱加順鉑是治療晚期NSCLC 最常用的化療方案之一,該方案通常會致使機體血小板重度減少,外周血液分析指標PLT、NLR、PLR、LMR 也隨其上下波動,動態(tài)監(jiān)測NSCLC 患者的外周血液分析指標可以降低化療副作用的發(fā)生率,進一步為臨床的精準治療提供有力的實驗室參考依據[17]。
此外,樊華等[18]研究報道,單純的PLT 相關參數聯(lián)合之后AUC 可以達到0.90,同時再聯(lián)合經典腫瘤標志物,可以輔助肺癌的臨床診斷和臨床轉歸,進一步預測抗腫瘤藥物對NSCLC 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19,20],肺癌細胞在耗損大量血小板的同時可通過直接產生血小板生成素和破壞血小板而引起代償性增加兩種方式促使NSCLC 患者血小板數量增加,并且PLT 數量的升高會加速腫瘤細胞增殖、發(fā)育、血管新生等生物學進程,進而影響NSCLC 的生存與預后。本研究中ROC曲線分析顯示,MPV 和LMR 在NSCLC 的AUC 分別為0.812 和0.841,高于血小板其他參數的診斷價值,但以上指標的AUC 均高于0.6,提示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在NSCLC 診斷中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NSCLC 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相關參數表達異常,與其臨床病理特征密切相關,在NSCLC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后期將納入更多樣本、增加影響因素、擴大分析范圍、運用分子生物學方法予以進一步驗證,以期為臨床開展個體化治療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