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遠臻 楊冬根
摘? ?要:1~2年級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本階段的語文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提升學生認字能力為目標。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意志力偏弱,無法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這影響了識字教學的開展?;诖耍處煴仨毞e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將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位。本文立足“雙減”政策,對開展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進行了論述,旨在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低年級? ?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貫穿整個小學語文學習過程,同時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明確識字教學的重點,在深入解讀“雙減”政策、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模式,從整體上提升識字教學水平。
一、“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特點
自“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各學校、各學科教師紛紛采取措施,減輕學生負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也要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轉變理念,結合學生的識字興趣、身心發(fā)展特征,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享受識字的快樂,獲得學習成就感。具體而言,教師應注重學生識字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將 “提質(zhì)增效”落實到位。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現(xiàn)狀
當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教師對識字教學的認知不夠深刻。識字教學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能夠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能力出發(fā),采取合適的方法。然而,當前的識字教學以教師的大量解說為主,沒有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第二,有效指導不足。教師對識字教學的指導力度不夠,導致學生的識字能力止步不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漢字數(shù)量有限,因此,教師應基于教材不斷進行拓展與延伸,打開學生的視野。第三,識字教學方式單一。默寫是當前識字教學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會引發(fā)學生的焦躁、厭煩情緒,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停留在淺層,影響他們?nèi)蘸蟮膶W習。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基本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一部漢字史就是一部中國歷史發(fā)展史,它記錄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勤勞,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與發(fā)展。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如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成了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教師只有深入了解“雙減”政策、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征、積極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
(一)游戲教學,提升識字教學效率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為載體,開展識字教學,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識字游戲課堂中,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點,精心設計游戲,在游戲中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學中,教師要一改“灌輸式”教學模式,設計識字競賽活動,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接著每組派出一個代表完成組詞任務,最后以數(shù)量判斷勝負。這種識字游戲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潛能,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增加識字教學趣味性
在信息化時代,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識字教學有著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直觀、形象的視頻、音頻可以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長知識。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生字教學中,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小蝌蚪長大變成青蛙的視頻,隨后為學生講解本節(jié)課的生字詞。以“晴”字為例,“晴”指的是天氣晴朗,因此,筆者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了萬里無云的景象,深化了學生對“晴”字的認知。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筆者還展示了同樣偏旁部首的生字,并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生字的意義,而且建立了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
(三)加強與課外實踐的聯(lián)系,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雙減”政策的真正落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材內(nèi)容,還要加強課外實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帶拼音的書籍,給足學生空間和時間,讓他們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中理解文字、合理應用文字。在完成閱讀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做深層次的探討,在交流與互動中深化對文字的理解。教師也要積極參與交流,針對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以保持學生的識字熱情。教師還可以開展“識字交流會”,讓學生將掌握的生字分享出來,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認識新的漢字拓寬了渠道,提升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與食物有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尋生活中的美食,讓他們觀察、記錄下家人用餐的動作,通過對家人動作的持續(xù)觀察,真正理解漢字的實際意義,如“喝水”“吞咽”“咬”等都與“口”有關。這樣的方式能深化學生對漢字的理解,讓他們把握漢字的記憶規(guī)律,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識字教學注入更多趣味元素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在把握文字特點、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兒歌《小青蛙》的教學中,由于兒歌中相似的字有很多,為了幫助學生正確進行區(qū)分和應用,教師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講解生字,并采取“你問我答” “兒歌串字法”等不同的方式來記憶漢字。這一過程不僅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且讓枯燥的文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五)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交流與互動中理解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教師可以選擇與書本內(nèi)容、學生的生活有關的元素構建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其中。
例如,在《太空生活趣事多》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構建太空生活的情境。在“航”等新字詞的講解中,當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大家還想了解與航空有關的內(nèi)容嗎?”有了趣味視頻的引導,學生就會對航空知識充滿興趣,想要了解更多。此時,教師繼續(xù)引導:“想要了解更多的航空知識,就必須掌握更多的文字。”如此一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會變得更加濃厚,進而有效提升漢字學習效率。
總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需要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方法開展教學。同時,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顏琴.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13):52.
[2]索露露.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1):5.
[3]周慧華.小學語文低年段游戲識字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7):74-75.◆(作者單位:江西省永豐縣城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