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莉,賴珊,李璇璇
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湖南長沙 410004
ICU 主要是用來針對病情十分危急的患者,進行有效、及時的治療、護理、康復等工作[1]。對于ICU 來說,護理工作與救治工作同樣關鍵。由于患者的特殊性,ICU 護理管理更加重視人力、物力、技術等多方面的強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是近年來涌現(xiàn)出的一種管理方法,可以對醫(yī)療機構開展分層級管理。不僅能讓醫(yī)療資源的分配更加合理,而且能提升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工作熱情與積極性[3-4]。護士層級管理,指的是將護理人員分成不同的層級使用、管理,并賦予相應的職責、培訓內(nèi)容、考核標準、績效方案、晉級標準以及人力配置等護理工作,使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xù)、全程的護理服務。基于此,本文選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ICU 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ICU 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6 名ICU 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13 名。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2~40 歲,平均(30.32±3.78)歲;工作時間1~8年,平均(4.38±0.25)年。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23~40 歲,平均(30.55±3.47)歲;工作時間1~9 年,平均(4.41±0.62)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由護士長對所有護理人員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包括常規(guī)形式的分配護理工作、交接班操作等,按照醫(yī)院的臨床制度和獎懲體系開展護理工作的實施、考核、評估。
觀察組實施層級護理管理模式:①構建層級護理管理小隊。由醫(yī)院的專業(yè)管理人員構建層級護理管理小隊,維持團隊人員的工作能力處于階梯狀態(tài)。根據(jù)ICU 中各項護理工作的需求及特質開展分層管理工作,以能力優(yōu)先為首要原則,科學、合理地進行護理人員工作分配工作。需要確保每位護理人員都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負責的工作詳細內(nèi)容、工作具體流程。②分層管理具體內(nèi)容。確保每項護理工作的開展足夠精細、優(yōu)質、合理,定期開展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工作檢查。由主管醫(yī)師作為一級管理人員,對二級管理人員,即護士長進行工作的派發(fā)和告知。由護士長對三級管理人員,即護理人員的各項護理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同時定期考核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專業(yè)水平。然后按照考核結果,重新分配層級,為每位護理人員賦予更加科學、合理的具體護理工作,并按照考核成績調(diào)節(jié)其具體薪酬。不僅能夠提升其工作熱情與積極性,而且還能夠保證每項護理工作的分配維持科學性、合理性。③分層培訓及考核制度。對ICU 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評析,探尋合適、可行的護理方案。按照每個層級護理人員的具體能力,制訂出科學、高效的培訓計劃、考核計劃。按照工作的具體時間開展培訓、考核。其中護士的工作由主管護師進行培訓和考核,護理人員的工作則由護師進行培訓和考核。
①對比兩組ICU 護理工作質量評分。評分工具為本院自制量表,含基本技能、常規(guī)措施、護理態(tài)度、溝通技巧、病房管理、護理對策、護理文件等內(nèi)容。每項均為0~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ICU 護理工作質量越優(yōu)異。
②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各指標變化程度??己顺煽兊梅郑喊碚撝R考核成績、操作技術考核成績,均為百分制,分值越高個人情況越優(yōu)異。工作壓力評分:采用自制量表,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低工作壓力越小。工作疲憊感評分值:采用自制量表,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工作疲憊感越嚴重。
③對比兩組工作滿意度情況。利用自制評分量表收集兩組護理人員管理前后的工作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90~<100 分)、比較滿意(80~<90 分)、一般(60~<80 分)、不滿意(0~<60 分)。工作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一般率。
④對比兩組各項護理錯誤事件出現(xiàn)概率。含醫(yī)囑抄寫錯誤出現(xiàn)率、護理操作產(chǎn)生失誤率、藥物使用錯誤出現(xiàn)率等。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和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Fisher 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基本技能、常規(guī)措施、護理態(tài)度、溝通技巧、病房管理、護理對策、護理文件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13)對照組(n=13)t 值P 值基本技能88.32±10.71 75.71±10.55 3.024 0.006常規(guī)措施85.44±10.55 74.12±10.11 2.793 0.010護理態(tài)度80.71±10.28 70.25±10.54 2.562 0.017溝通技巧83.22±10.71 70.11±10.58 3.140 0.004病房管理84.71±10.66 74.39±10.28 2.513 0.019護理對策78.33±10.50 70.33±1.25 2.728 0.012護理文件78.32±10.11 70.11±1.93 2.876 0.008
管理后,觀察組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操作技術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工作壓力評分、工作疲憊感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各指標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士各指標得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13)對照組(n=13)t 值P 值理論知識考核成績管理前85.29±11.11 85.31±11.25 0.005 0.996管理后95.33±2.72 90.11±2.51 5.085<0.001操作技術考核成績管理前80.52±11.33 80.51±11.44 0.002 0.998管理后97.33±1.22 93.38±1.88 6.355<0.001工作壓力評分管理前53.92±5.77 53.91±5.58 0.004 0.997管理后32.51±5.88 42.33±5.48 4.405<0.001工作疲憊感評分管理前57.55±5.25 57.54±5.38 0.005 0.996管理后42.21±5.15 48.22±5.08 2.996 0.007
管理后,觀察組的工作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
管理后,觀察組護理錯誤事件總出現(xiàn)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護理錯誤事件出現(xiàn)率比較(%)
ICU 為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是為重癥、昏迷等危險性較高的患者提供的關鍵隔離病房,其中具有多樣的設備、器械,可以針對性開展監(jiān)測、供給等工作,很好地將現(xiàn)代醫(yī)療、護理、康復等內(nèi)容集中于一體[5]。因為ICU 的患者較為特殊,一旦出現(xiàn)醫(yī)囑抄寫錯誤、醫(yī)囑抄寫內(nèi)容有紕漏等常見護理錯誤事件,不僅會干擾治療效果、病情恢復情況,而且還會給患者帶來身心損害,嚴重時甚至導致其死亡。所以更加需要醫(yī)護人員認真對待,各醫(yī)護人員之間應該完善協(xié)作、合理分工,挽救患者的生命。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指的是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對一級匯報的進行護理管理工作[6-7]??梢赃_到“級級有使命”“級級有活干”的效果。不會出現(xiàn)將風險高的工作推來推去的現(xiàn)象,也不會出現(xiàn)將風險低的工作搶來搶去的現(xiàn)象[8]。
分析原因:在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中,通過開展常規(guī)形式的分配護理工作、交接班操作,按照臨床制度開展護理工作的實施。無法將工作內(nèi)容具體的分給某一個護理人員,也無法對所有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展開評價、考核[9-10]。在長期的工作中,很容易出現(xiàn)偷懶、犯錯等等現(xiàn)象,從而影響護理效果。在層級護理管理模式之中,既能夠通過構建層級護理管理小隊,提升管理效率和質量,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護理人員工作分配。讓每位護理人員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負責的工作詳細內(nèi)容、具體流程。又可以通過分層管理具體內(nèi)容,確保每項護理工作的開展足夠精細、優(yōu)質、合理,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綜合素質,強化其工作熱情與積極性,保證每項護理工作的分配維持科學性、合理性。還可以利用分層培訓及考核制度,使護理人員保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專業(yè)水平。層級責任制的實施應用,能夠使每一級的醫(yī)護人員都有上一級進行監(jiān)督工作,從而更加努力、仔細、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工作內(nèi)容與責任的合理劃分,可以杜絕偷懶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可以降低錯誤事件的產(chǎn)生概率[11-12]。
綜上所述,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ICU 護理管理中,管理效率甚佳,能夠提升護理工作質量,改善護理人員個人情況,提升工作滿意度,降低護理錯誤事件出現(xiàn)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