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茹
許多患者因為反復軀體不適到醫(yī)院就診卻療效不佳,深受苦惱,焦慮不安,遇到這種情況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首要問題是,究竟病在身還是病在心?
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形神統(tǒng)一的整體,軀體與精神的狀態(tài)是密切相關的,我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氯绶哆M中舉大喜致狂、黛玉憂思多病等均是精神情志造成了軀體的疾病?,F(xiàn)代醫(yī)學認識到許多疾病與心理有關,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精神心理失衡可以引起軀體不適癥狀,但檢查并沒有器質性病變足以解釋,此類疾病我們稱之為軀體形式障礙。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與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患者常因繁雜多樣的病癥反復就診于各大醫(yī)院,最常見的為胃腸道癥狀(如胃痛、胃脹、惡心、呃逆、反酸等)、異常的皮膚感覺(灼熱感、刺痛、麻木感等)、性或月經異常(性功能減退、月經不調等),同時伴隨明顯的抑郁及焦慮情緒。因其病癥表現(xiàn)與常規(guī)內科疾病相似,臨床診治時容易出現(xiàn)漏診或誤診情況,患者消耗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卻難以獲得及時有效的診療。因此,在要求臨床醫(yī)生增加臨床鑒別能力的同時,患者也應學習自我識別以便早期獲益。
軀體形式障礙多由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以及患者對自我感受的壓抑與掩飾形成,患者無法解決的內心沖突通過軀體癥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可以達到緩解內心沖突及不安情緒的目的,部分患者也因此免除內心的負罪感、不愿承擔的責任義務,取得家人和社會的同情和照顧。由于對傳統(tǒng)觀念中“精神障礙”的病恥感,使得患者即便感知到心理不適的內心感受,也傾向于選擇掩飾,轉而以軀體不適這種看似“正常的”的途徑表達內心,以至于最終完全忽略或堅決否認心理因素的存在。
軀體形式障礙的患者表現(xiàn)為反復陳述軀體不適的癥狀,不斷要求給予醫(yī)學檢查,無視反復檢查的陰性結果,不接受醫(yī)師關于其癥狀并無軀體病變基礎的再三保證。即使癥狀的出現(xiàn)和持續(xù)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沖突密切相關,患者也拒絕探討心理病因?;颊哒J為其疾病本質上是軀體性的,需進一步的檢查,若不能說服醫(yī)師接受這一點,便會憤憤不平,常伴有焦慮或抑郁情緒。
軀體形式障礙的患者首先要通過思考自我剖析,找出隱藏于軀體病癥下的真正原因,正確認識疾病與心理的關系,及時調整心理狀態(tài),改善焦慮抑郁情緒,加強與親友間的聯(lián)系以獲得疏導和支持,通過運動、發(fā)展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不再過度關注身體的不適感覺。必要時尋求精神心理咨詢與治療。
中醫(yī)藥治療此類精神情志引起的軀體不適病癥歷史悠久,療效顯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以下推薦2個常用的中藥經典處方——
處方1:逍遙散,方由柴胡、當歸、白芍、薄荷、茯苓、白術、煨姜、大棗、炙甘草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調暢氣機;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緩急;當歸養(yǎng)血和血;白術、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大棗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薄荷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煨姜溫胃和中。諸藥合用,調和肝脾,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適用于情緒低落、心煩易怒、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表現(xiàn)者。
處方2:半夏瀉心湯,方由半夏、黃連、黃芩、干姜、甘草、大棗、人參組成。方中半夏散結消痞,降逆止嘔;干姜溫中散寒;黃芩、黃連瀉熱消痞;人參、大棗補脾氣;甘草調和諸藥。此方具有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寒熱錯雜證。因軀體形式障礙最常表現(xiàn)為胃腸不適癥狀且往往具有寒熱錯雜的特點,用此方多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