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敏
案例:
10歲的小蕊因身體不適在父母的陪同下至某醫(yī)院看病,在看病的過程中有些哭鬧。事后,該醫(yī)院護士在沒有經過小蕊及其父母的許可下,便將小蕊看病哭鬧的視頻發(fā)布至相關平臺。小蕊的同學看到該視頻后都取笑小蕊,小蕊自此變得更內向了,不愿與人交往。
案例:
小樓的父母與鄰居恩怨已久,鄰居為了發(fā)泄情緒,將小樓的照片及個人詳細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學校名稱)發(fā)布在網絡平臺,并配辱罵內容。鄰居的行為給小樓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巨大困擾。
律師解讀: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隨手上傳視頻到平臺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未經許可在網絡傳播未成年人的肖像或對其進行不適當的評價,可能會侵犯未成年人的肖像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均處于發(fā)育階段,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隨意發(fā)布未成年人負面的視頻,可能會降低未成年人的社會評價,甚至可能引發(fā)校園欺凌、網絡暴力,給其身心帶來傷害。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大家在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感時,嚴守法律底線,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主動承擔起保護未成年健康成長的社會責任。
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fā)表、復制、發(fā)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律師解讀:
網絡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傳播未成年人隱私,會對未成年人造成巨大的精神損害。小樓鄰居在網絡平臺不恰當使用小樓的照片,并發(fā)布不當言辭,不僅侵害了小樓的名譽權,也侵害了其隱私權。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禁止用誹謗、侮辱等方式損害未成年人的名譽。
未成年人心智發(fā)育不成熟,識別風險、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我們在使用互聯(lián)網平臺時,更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及公序良俗,關愛和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