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昌元 KE Chang-yuan
(貴州新中水工程有限公司,貴陽 550081)
目前,我國使用的國家坐標系統(tǒng)大多采用高斯投影。高斯投影由于是正形投影,所以保證了投影角度的不變性、圖形的相似性以及在某點各方向上的長度比的同一性。
地面基線歸算到高斯平面要經(jīng)過兩次投影變換,首先將地面觀測的基線實際長度歸算到參考橢球面;然后再將橢球面上的實際長度歸算到高斯投影面。經(jīng)過兩次投影變換,會產(chǎn)生一定的投影變形,變形的大小隨投影點的地理位置和投影點與大地水準面的距離不同而不同[1]。為了控制投影變形的影響,有效消除或減弱投影變形,必須對觀測結(jié)果進行改正計算,以滿足測繪相關(guān)規(guī)范及工程建設(shè)的實際需要。根據(jù)《工程測量標準》(GB 50026-2020)中3.1.5要求,平面控制網(wǎng)的坐標系統(tǒng),應(yīng)在滿足測區(qū)內(nèi)投影長度變形不大于25mm/km 的前提下進行下列選擇:①可采用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統(tǒng)一的高斯投影3°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②可采用高斯投影3°帶,投影面為測區(qū)抵償高程面或測區(qū)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或采用任意投影帶,投影面為國家高程基準面或測區(qū)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③對于小測區(qū)或有專項工程需求的測量控制網(wǎng),也可采用獨立坐標系;④針對已有平面控制網(wǎng)的區(qū)域,可沿用原有的坐標系;⑤在廠區(qū)內(nèi)可采用建筑坐標系;⑥大型的有特殊精度要求的工程測量項目或新建城市平面控制網(wǎng),坐標系統(tǒng)可進行專項設(shè)計[2]。
1.1 高程對長度歸算的影響[3]假設(shè)基線兩個端點已經(jīng)過垂線偏差改正,則基線平均水準面平行于橢球體面。此時由于水準面離開橢球體面一定距離,會引起長度歸算的改正。
假設(shè)AB 為平均高程水準面上的基線長度,以S0表示,Hm為基線端點平均大地高程;R 為基線方向法截線曲率半徑。則S0與S 滿足下列等式(公式1):
由此得S0在橢球面上的長度為:
將上式展開級數(shù),取至二次項,則有:
由公式3 可知,由高程引起的基線歸化改正數(shù)公式為:
可見,此項改正數(shù)主要是與基線的平均高程Hm及長度有關(guān)。
1.2 中央子午線對長度歸算的影響 在我國高斯投影6°帶中央子午線的經(jīng)度,由69°起每隔6°劃分為一帶,直至135°,共計12 帶。高斯3°帶是在6°帶的基礎(chǔ)上劃分的,它的中央子午線一部分與6°帶中央子午線重合,而另一部分與6°帶的分界線重合。根據(jù)高斯投影的原理,在高斯投影面上,中央子午線和赤道的投影都是直線,而其他位置的投影都存在變形,且離中央子午線越遠投影變形越大。這就是橢球面距離投影到高斯平面存在長度變形的緣故。
在工程設(shè)計和實施過程中,通常都離不開測量工作??刂茰y量為工程設(shè)計所需地形圖提供平面和高程基準,同時也為工程施工放樣保駕護航。在工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必須保證測量基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對于平面控制測量,首先必須確定其采用的投影面和投影帶,以解決實量邊長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以及參考橢球面上的邊長歸算到高斯投影面引起的長度投影變形問題,以滿足工程建設(shè)的精度要求。兩次長度投影歸算如下:
①實量邊長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假設(shè)其變形影響值為△S1,則根據(jù)公式(4)取其近似值有下式:
在上述公式(5)中,Hm為歸算邊高出參考橢球面的平均高程,S0為歸算邊的長度,R 為曲率半徑。因此,根據(jù)公式(5)變形可得歸算邊的相對變形為:
依公式(5)、公式(6)分別計算得出每千米長度投影變形值和不同高程面上的相對變形,如表1 所示。此處R 的值均取其概值6370km。
表1 不同的Hm 每千米長度投影變形值和相對變形值
根據(jù)表1 可知,△S1的值顯示均為負值,表明將地面實量長度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其長度均縮短了;△S1的絕對值與Hm成正比例關(guān)系,隨Hm的值增大而逐漸增大。在不考慮中央子午線影響的情況下,當Hm不超過159 米時,其投影變形值△S1≤25mm/km,可滿足大比例尺測圖和工程放樣的精度要求,不需要考慮投影變形的影響。
②參考橢球面上的邊長歸算到高斯投影面上,假設(shè)其變形影響值為△S2,則根據(jù)距離改化公式有:
上式中S0=S+△S1,S0為投影歸算邊長,ym為歸算邊兩個端點的橫坐標的平均值,Rm為參考橢球面平均曲率半徑。則可得投影邊長的相對投影變形為:
依公式(7)、公式(8)分別計算的每千米長度投影變形值以及相對投影變形值見表2 所示。
表2 不同的ym 每千米長度投影變形值和相對變形值
根據(jù)表2 可知,△S2的值顯示均為正值,表明將參考橢球面上的歸算長度再投影到高斯面上,其長度均增大了;△S2的值與ym的平方成正比例關(guān)系,并且離中央子午線距離越遠,其變形值將越大。在不考慮測區(qū)平均高程影響的情況下,當ym不超過45 千米時,其投影變形值△S2≤25mm/km,可滿足大比例尺測圖和工程放樣的精度要求,不需要考慮投影變形的影響。
③測區(qū)投影變形綜合計算。
為使兩項長度改正得到完全或部分補償,即每千米長度投影總變形值|△S|≤25mm/km,方可滿足大比例尺測圖和工程放樣的精度要求。由于S0與S 極為接近,故取同值S,令R=Rm=6370km,故△S 須滿足下式要求。
在工程建設(shè)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測量坐標系。
3.1 國家3°帶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 從上述表1、表2 可知,在進行平面控制測量的,當整個測區(qū)的平均高程小于等于159m,并且ym的值小于等于45km 時,地面基線的投影變形值△S1及△S2均小于等于25mm/km,可滿足測繪工作中大比例尺施測地形圖和工程施工放樣的測量精度要求。因此,在測區(qū)鄰近中央子午線和地面平均高程不太大的平丘區(qū),可以不考慮地面基線歸算到參考橢球面的長度變形影響和參考橢球面上基線歸算到高斯面上的長度投影變形影響,而直接采用國家統(tǒng)一的3°帶高斯直角坐標系作為工程測量的坐標系,且不用對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該坐標系常用于測區(qū)位于中央子午線附近,且測區(qū)較平坦的工程測圖或施工放樣。
3.2 抵償投影面的3°帶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 當測區(qū)投影長度變形值>25mm/km 時,可采用抵償投影面的3°帶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該坐標系的投影仍是采用國家3°帶高斯投影,并且坐標系的中央子午線仍然與原坐標系保持一致,但投影采用的高程面不再是參考橢球面,而是根據(jù)消除或減小高斯投影長度變形而選擇的某一個平均高程參考面,該高程參考面對偏離中央子午線引起的投影變形進行抵消。在這個高程參考面上,長度變形為零。該坐標系常用于測區(qū)位于中央子午線附近,且地形落差較大的工程測圖或施工放樣。
3.3 任意帶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 當測區(qū)投影長度變形值>25mm/km 時,也可采用任意帶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任意帶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仍然將地面基線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但坐標系投影帶所采用的中央子午線不再是按照國家標準3°帶的劃分方法來劃分,而是根據(jù)消除或減小高程面歸算長度變形而選擇的某一條子午線作為中央子午線,一般以測區(qū)邊緣或測區(qū)中央子午線經(jīng)度作為新坐標系的中央子午線,目的是通過移動中央子午線對邊長歸算到參考橢球上的變形值進行消減。該坐標系常用于測區(qū)遠離中央子午線附近,且較平坦的小面積工程測圖或施工放樣。
3.4 抵償投影面的任意帶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 當測區(qū)遠離國家3°帶高斯投影所采用的標準帶中央子午線,且整體海拔相對較高、高差較大,且投影長度變形值較大,通過單獨采用抵償投影面或移動中央子午線的方式建立坐標系已無法將投影變形值消除或減小時,這時可采用抵償投影面的任意帶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該坐標系通常是將投影的中央子午線選在測區(qū)的中央,地面觀測值歸算到整個測區(qū)的平均高程面上。以上幾種坐標系對比可知,采用這種坐標系更能有效地實現(xiàn)兩次基線歸算長度投影變形改正的補償。該坐標系常用在公路、鐵路等線性工程中,工程特點是全線平坦,高程變化不明顯,具體處理時分為兩種方案。一是直接投影法。首先將中央子午線移動至測區(qū)中央,不考慮偏離中央子午線引起的長度變形值,而是計算投影到參考橢球面上引起的長度變形值。然后計算縮放系數(shù),對坐標放大處理即可。二是橢球膨脹法。選取地面上的一點,在法線方向上抬高橢球面,保持橢球膨脹后的中心、方向和扁率不變?;跈E球的各向異性,膨脹后原法線和新橢球面可能不垂直,就能得到新橢球的長半軸變化[4]。
4.1 工程背景及概況 該工程地處黔北某縣,地理位置分別位于東經(jīng)106.9028°~106.9518°,北緯28.4248°~28.4583°。為國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長期規(guī)劃儲備項目,已納入《貴州省抽水蓄能電站中長期規(guī)劃》,為貴州“十六五”重點核準開工建設(shè)項目。測區(qū)位于黔北山地與四川盆地的銜接地帶,構(gòu)造體系復雜,構(gòu)造運動強烈,冰川作用顯著,溶蝕、侵蝕并存,屬黔北中山峽谷區(qū);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形狀,最小高程約為600 米,最大高程約為1600 米;離中央子午線108°最遠約為107.4 千米,最近約為102.6 千米。工程測繪的主要任務(wù)為測區(qū)范圍1:2000 比例尺地形圖測量,測區(qū)面積15.90平方千米。擬建電站設(shè)計上水庫壩頂高程為1445 米,下水庫壩頂高程為712 米。
4.2 測區(qū)坐標系確定
4.2.1 測區(qū)長度投影變形估算及坐標系選擇 由4.1節(jié)可知,測區(qū)Rm值約為6366km,測區(qū)平均高程面Hm約為1100 米,測區(qū)離中央子午線最遠的橫坐標為107.4km,測區(qū)中心距中央子午線的垂直距離為105km。通常在進行高斯投影前,先估算高程歸化改正和高斯投影變形,保證綜合長度投影變形值不大于25mm/km,根據(jù)公式(5)、公式(7)以及公式(9)計算可得,△S1的值為-172.8mm/km,△S2的值為142.3mm/km,綜合長度投影變形值△S=-31.5 mm/km。由此可見,測區(qū)綜合長度投影變形每千米縮短31.5mm,采用標準3°帶高斯正形投影不能滿足測區(qū)內(nèi)投影長度變形不大于25mm/km 的要求。綜上所述,該工程測區(qū)應(yīng)選用抵償投影面的任意帶高斯正形投影獨立坐標系,即通過選取抵償高程面和平移中央子午線的方法以減小長度投影變形的影響,從而滿足投影變形不超限的要求。在本項目中將中央子午線移至測區(qū)中部,取L0=106°56′。由于電站主要水工建筑物均布置在上、下水庫之間,且上水庫壩頂高程遠低于測區(qū)最高點高程,故將測區(qū)抵償投影面略下移,取擬建電站設(shè)計上、下水庫壩頂高程平均值(即H0=1080 米)。
4.2.2 新坐標系下長度投影變形綜合計算 由于該工程測區(qū)面積較小,且中央子午線已平移至測區(qū)中部,△S2等于零,故不考慮高斯投影變形影響。則新坐標系下綜合長度投影變形為:
得每千米綜合長度投影變形為:
由上式可知每千米綜合長度投影變形縮短3.1mm,小于25mm/km,滿足規(guī)范要求,故該工程選用的抵償投影面的任意帶高斯正形投影獨立坐標系可行。
4.3 平面控制網(wǎng)解算及成果對比 該工程聯(lián)測4 個國家C 級控制點(平面坐標系為CGCS2000,高程基準為1985 國家高程基準),新作8 個四等GNSS 控制點。為方便設(shè)計和施工測量,使獨立坐標系更接近國家坐標系,該工程獨立坐標系需掛靠在國家2000 大地坐標系下。控制平差解算時,首先將4 個已知控制點采用橢球膨脹法轉(zhuǎn)換為抵償投影面的任意帶高斯正形投影獨立坐標系下的坐標(中央子午線經(jīng)度L0=106°56′,Hm=1080 米),再將新的控制點以對角線交點為基點,靠近測區(qū)的短邊對角線為基線平移、旋轉(zhuǎn)至國家2000 大地坐標系,從而得到掛靠于國家2000 大地坐標系下的抵償投影面的任意帶獨立坐標系坐標。最后,將其帶入平差軟件進行平差計算,最終得到整個工程控制網(wǎng)點在抵償面的任意帶獨立坐標系中的坐標值。控制網(wǎng)投影變形前后控制點坐標及邊長對比如表3 所示。
表3 控制網(wǎng)投影變形前后坐標及邊長對比表
在工程建設(shè)過程中,為保證工程施工放樣工作順利進行,必須使控制點坐標反算的邊長與實地測量的邊長相等。因此,地面實測邊長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的變形值及參考橢球面上的邊長歸算到高斯投影面上的變形值代數(shù)和必須小于施工放樣的精度要求,通常規(guī)定投影長度變形值小于25mm/km,即邊長相對誤差小于1/40000。文中通過工程實例驗證了在測區(qū)遠離中央子午線,高海拔、高落差的地區(qū)采用抵償高程面的任意帶獨立坐標系,通過抬高投影面和平移中央子午線可有效消減綜合長度投影變形值,從而滿足工程測量的精度要求,保證地圖的順利接邊和使用,對高海拔地區(qū)控制測量坐標系的選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