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秀江 FU Xiu-jiang;王思長 WANG Si-chang;王子健 WANG Zi-jian;蔣鏵隆 JIANG Hua-long
(①海南省公路管理局,???570100;②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重慶 401331;③能源工程力學與防災減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1331)
頂管施工作為一種無開挖施工技術,在城市地下管道建設中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它可以避免對地面的破壞,減少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交通的影響,提高施工效率。然而,頂管施工項目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zhàn),包括技術風險、安全風險、環(huán)境風險、質量風險和管理風險等。因此,對頂管施工項目的風險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對項目的成功實施至關重要。
王彬[1]針對深圳市軌道交通12 號線某繁華路段地鐵站出入口矩形頂管施工開展分析,提出施工風險包括進出洞風險、設備風險、掘進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等,采用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建立大斷面矩形頂管風險層次結構模型,對施工風險開展了評估;莫萬練[2]以成都地鐵某號線一期工程外部電源電纜通道工程為背景,對頂管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管控措施;孫勝杰[3]提出了一種新的長距離頂管的頂推力計算方法,從頂推設備和注漿材料選擇、管道位移偏差、風險控制及管理方面探討了頂管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李良東[4]根據(jù)黃河下游多條穿黃輸氣管線工程的施工經驗,研究了黃河下游穿黃輸氣管線工程遇到的環(huán)境風險技術問題,為跨河橋梁、特高壓輸電線路、穿河通信管線等其他穿黃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了參考;王樂天[5]等通過現(xiàn)場實測、數(shù)值模擬及Peck 經驗公式的方法研究了頂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規(guī)律,探討了管-土摩擦、注漿壓力及支護壓力對地表沉降的影響。
本文以海南省某一體化項目為依托,針對頂管施工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展開分析,應用peck 法經驗公式計算了頂管施工引發(fā)的路面沉降量,有效保障了公路及其附屬設施的安全,為工程施工提供了有益參考。
某一體化項目,包含取水泵站、輸水管道、凈水廠三部分。頂管施工為先采用頂管法鋪設D1500 鋼筋砼管道,然后在砼管道內布置DN800 鋼管。經現(xiàn)場勘察,本段頂管工程工作井基坑開挖范圍及基坑外圍20m 范圍內不存在已建建筑物、地下管線。頂管D1500 采用F 型鋼筋混凝土管,總長度222m,坡度2%,頂管埋深為4.38m 至5.66m。
根據(jù)實地踏勘情況及地勘報告,頂管段管線經過的場地為粘土層,可作該段管基的持力層。根據(jù)場地巖土工程條件,結合擬埋設管線位置,管線穿越路線土層及選擇持力層,頂管在粘土層中穿越。
頂管施工是一種無開挖管道鋪設技術,適用于穿越公路、鐵路、河流等障礙物的管道施工。其一般工藝及流程如下。
①前期準備。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確定頂管施工的起點和終點,制定施工方案;2)進行現(xiàn)場勘察和測量,確定地下管線的情況,包括地下設施、地質情況等;3)安排施工隊伍和設備,準備所需材料和工具。
②導向井的建設。包括以下兩個步驟:1)在起點和終點位置開挖導向井,用于引導頂管的施工方向;2)根據(jù)設計要求,在導向井中安裝導向框架或導向裝置,確保頂管的準確定位和導向。
③頂管施工。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通過起點導向井,將頂管推入地下;2)使用液壓推力設備或推進機械,施加推力將頂管推進至終點導向井;3)在推進過程中,根據(jù)需要進行頂管段的連接,確保管道的連續(xù)性。
④推進控制。包括以下兩個步驟:1)通過實時監(jiān)測頂管的位置和方向,進行推進控制,以保證頂管施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2)根據(jù)需要進行調整和修正,確保頂管沿預定軌道推進。
⑤頂管到位和回填。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當頂管推進至終點導向井位置后,進行頂管的定位和固定;2)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測試,確保頂管的質量和完整性;3)在頂管完成后,進行回填作業(yè),將施工現(xiàn)場恢復到原有的地面狀態(tài)。
⑥驗收和后期處理。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進行頂管工程的驗收,檢查頂管的質量、功能和安全性;2)根據(jù)需要進行防腐、絕緣、保護層等后期處理工作;3)編制頂管施工記錄和技術檔案。
根據(jù)類比工程,結合本路涵施工實際情況,該工程施工對公路及其附屬設施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工程失敗;②路面隆起、沉降和塌陷風險;③路基、路面崩裂風險;④泥漿污染;⑤物體打擊與高處墜落風險;⑥施工用電風險;⑦施工作業(yè)活動引起的交通事故。
頂管施工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和多種因素。工程失敗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設計不合理、材料質量不過關、施工操作不當?shù)?。設計不合理可能導致管道承載能力不足,管道彎曲半徑過小,使得管道在施工過程中無法順利推進;材料質量不過關可能導致管道連接處漏水、漏氣,從而影響管道的正常運行;施工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管道斷裂、連接失效,甚至引發(fā)事故。為防止工程失敗,應在施工前進行全面的工程評估和設計優(yōu)化,確保設計合理;選用優(yōu)質的材料,并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避免操作失誤。
工程失敗的主要后果表現(xiàn)為回拖失敗、擴孔報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鉆機能力不夠;②導向孔不符合要求;③預擴孔偏移量過大;④孔內泥屑堆積過多;⑤塌孔:管道進孔不順暢;⑥設備故障;⑦泥漿含水量過大,引起孔壁親水性土壤吸水,導致縮孔,當縮孔時強行開鉆,可能發(fā)生卡鉆甚至導致工程失敗。
頂管施工過程中,頂管推進會對路面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能引起路面隆起、沉降和塌陷。這些問題會導致道路不平整,影響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壽命。為減輕路面的影響,可以采取合適的措施,如設置合理的支撐和保護結構,控制施工推進速度,確保施工過程平穩(wěn)進行。此外,施工后應及時進行路面恢復和維修,確保道路的平整和安全。
根據(jù)類比工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出入土點距路基過近、地質較差或未進行沉降觀測等,從而導致路基塌陷或破壞,路面結構層龜裂、反射裂縫甚至塌陷。一旦路面塌陷,將對公路及公路附屬設施造成較大破壞,影響道路的交通安全。
頂管施工可能會對路基和路面造成影響,特別是在進行土方開挖時。如果施工控制不當,可能引起路基、路面的崩裂,導致道路破壞和交通事故。為降低崩裂風險,應在施工前進行地質勘察和工程設計,充分了解地質情況和地下管線布局,采取相應的支護和保護措施,確保施工過程中路基和路面的穩(wěn)定和完整。路基、路面崩裂一般發(fā)生在涵洞施工周邊。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開挖點距路基過近、坑內泥屑堆積過多、局部塌孔等。
頂管施工過程中常常使用泥漿作為潤滑和沖洗介質,如果泥漿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泥漿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影響環(huán)境和水質。為避免泥漿污染,應在施工前制定合理的泥漿處理方案,對泥漿進行分類和處理,確保其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此外,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泥漿的使用和排放,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由于大口徑管道的水平定向穿越泥漿使用量非常大,除出、入土點兩端的泥漿池存儲的泥漿需要處理之外,穿越沿程的冒漿、跑漿可能造成公路邊溝、耕地、水域污染。
在頂管施工過程中,頂管設備和材料可能會從高處墜落,或者施工人員被物體打擊,導致人身傷害和安全事故。為防止此類事故,應在施工現(xiàn)場設置嚴格的安全措施,如搭建安全圍護網、設置警示標識、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帶等。同時,施工人員要接受專業(yè)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
模板工程及吊運作業(yè)時易引發(fā)物體打擊的風險。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引發(fā)風險的主要原因有:①模板支撐系統(tǒng)無專項施工方案和計算書或未按方案要求進行安拆;②模板搬運及安裝違章作業(yè);③在拆模作業(yè)誤操作;④安拆工人防護用品配備不齊全;⑤模板拆除后未及時對“四口、五臨邊”設置防護等。吊運作業(yè)引發(fā)風險的主要因素有:①作業(yè)人員無證上崗;②吊裝機械操作不當;③機械作業(yè)半徑內人員活動;④構件捆綁不牢固;⑤起重設備傾覆;⑥操作人員違反“十不吊”;⑦防護欄不全;⑧操作人員未按要求使用安全防護用品;⑨安裝拆除未設警戒區(qū)、無專人指揮等。
頂管施工中常常涉及大量電力設備,如果用電不規(guī)范或設備維護不當,可能引發(fā)電氣事故和火災。為防止電氣風險,應使用符合安全標準的電氣設備,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定期進行電氣檢測和維護,及時消除隱患;設置合適的電氣防護措施,如漏電保護器、過載保護器等。
施工過程中易引發(fā)觸電風險,主要原因有:①電線架設不規(guī)范;②電器設備不規(guī)范;③電線破損;④通電調試無人看護;⑤安裝接線錯誤;⑥設備超負荷運行等。
頂管施工區(qū)域常常與交通道路交叉,施工活動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特別是在交通高峰期和施工區(qū)域能見度不好的情況下。為降低交通事故的風險,應在施工前制定詳細的交通管理方案,合理安排交通流線和交通標識,確保施工區(qū)域的交通暢通和安全。同時,施工人員應接受交通安全培訓,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采取相應的交通安全措施,如設置警示標志、警示燈等,確保施工現(xiàn)場的交通安全。
該工程施工點緊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點的設備、材料進場、人員活動等有引發(fā)交通事故的可能,故要做好施工過程中的交通組織專項方案。
綜上所述,頂管施工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涵蓋了工程失敗、路面隆起、沉降和塌陷風險、路基、路面崩裂風險、泥漿污染、物體打擊與高處墜落風險、施工用電風險、施工作業(yè)活動引起的交通事故等方面。為確保頂管施工安全順利進行,應在施工前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和安全規(guī)劃,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控制措施,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和安全標準。只有全面考慮和有效應對這些危險因素,才能確保頂管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工程的順利完成和成功運營。
穿越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計算方法主要有經驗法、解析法、數(shù)值分析法和現(xiàn)場測試法。經過長時間對隧道及穿越工程施工引起地表面沉降形狀的研究和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Peck[6]于1969 年提出在不排水的狀態(tài)下地鐵施工所引起的地層損失,與地表沉降槽體體積大小應當是一致的,而且假定隧道所處的地層是均勻的連續(xù)介質,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線,可以近似概率中的正態(tài)分布曲線,其地表沉降預計公式為:
式中:Sx為地面任一點的沉降量(m);
Smax為地面沉降的最大值,即管道軸線上方的最大地面沉降量(m);
x 為從沉降曲線中心到所計算點的距離(m);
i 為地面沉降槽寬度系數(shù)(m);
Vi為管道單位長度的土體損失量(m3/m),通常采用挖掘面面積的百分率來估算土體損失的大小,令η 為土體損失百分率,則vi=πr2η。
η=0.20%~3.01%[7],取值根據(jù)管道所處層位的土體性質確定,自穩(wěn)性差、易流失的土取大值。
i 的經驗公式為:
經大量工程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經驗公式求得[8]:
式中:H 為頂管埋置深度(m);
r 為管道半徑;
φ 為土的內摩擦角。
根據(jù)本工程巖土體特征,結合類比工程及室內實驗,土層失土率η 取2.8%,內摩擦角φ 取18°。
由計算可知,管道軸線上方的最大地面沉降量為0.0086m,即8.6mm。根據(jù)規(guī)范規(guī)定“穿越施工造成的公路路面沉降量應小于或等于20mm”[9],故本頂管施工穿越段引發(fā)的路面沉降滿足要求。
本文闡述了頂管施工工藝流程,分析了頂管施工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并提出了建議措施。以海南省某一體化項目為依托,應用peck 法經驗公式計算了施工中引發(fā)的路面沉降量,計算結果顯示路面總體沉降量為8.6mm,滿足《給水排水工程頂管技術規(guī)程》(CECS 246:2008)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