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yuǎn)雪
在飼養(yǎng)小鴨子的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到了用語言無法詮釋的生命涵義,他們學(xué)會尊重生命,學(xué)會從小鴨子的角度思考,學(xué)會像媽媽、爸爸、老師一樣照顧小鴨子,為小鴨子的成長感到開心和激動。
春天是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勃發(fā)的生命力不僅為春天帶來了不一樣的景色,而且吸引了幼兒的目光。在戶外活動中,他們開始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小蟲子,開始在雨后尋找蝸牛、蚯蚓,在草叢中發(fā)現(xiàn)跳動的螞蚱和爬來爬去的西瓜蟲……每一次發(fā)現(xiàn)都會帶來一陣驚喜,吸引同伴們的注意,他們熱衷探索大自然一點一滴的變化。為了讓幼兒園的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到動物的成長變化,與動物有一次親密接觸,我們計劃在班級養(yǎng)一種既便于觀察,又可以和孩子們互動的小動物。
在花鳥市場等地搜尋無果后,一次偶然的機(jī)會讓一只小花鴨走進(jìn)了我們班。5月中旬,一位家長在和孩子回農(nóng)村奶奶家時買了一對小鴨子。這個家長聽說老師和小朋友們計劃在班里飼養(yǎng)小動物,于是特意送來了一只。
小花鴨是被裝在一個餅干箱中帶來的,暫時安置在活動室門口的花架旁,它一直嘰嘰嘰地叫個不停。孩子們陸續(xù)來園,他們對這個新朋友既陌生又好奇,站在一旁或是欣喜或是緊張地觀察著。晨間談話時,我特別介紹了這個新朋友。
師:這是什么小動物,你們認(rèn)識嗎?
幼:小鴨子、小雞……
師:你們怎么發(fā)現(xiàn)它是小鴨子或小雞的呢?
幼:它的叫聲是嘰嘰嘰。
幼:不對,你看它的腳,它的腳是鴨蹼。
幼:它的嘴也不是尖尖的。
幼兒都想看看小鴨子的腳和嘴,他們分組觀察后,都同意這是一只小鴨子。
師:那為什么它的叫聲是“嘰嘰嘰”呢?
幼:因為它太小了,還不會嘎嘎嘎地叫。
幼:對,它還是小寶寶。
師:那我們一起照顧它長大,以后聽聽看,它的聲音會不會變。
師:它和我們以前看過的圖片上的小鴨子一樣嗎?
幼:不一樣,以前都是黃色的小鴨子。
幼:不是黃色,是金黃色。
師:哦,你們發(fā)現(xiàn)了顏色不一樣,那這只小鴨子的身體是什么顏色?
幼:黑色和黃色。
幼:還有棕色,它的臉上有,嘴巴上也有。
幼:它的背和翅膀是黑色的,還有臉。
師:今天我們認(rèn)識了一只特別的鴨子,它身體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幼:老師,這只小鴨子叫什么名字?我奶奶家的狗叫果凍。
師:它還沒有名字,我們給它取一個?
于是,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莎莎、小花鴨、丑小鴨、超人、丫丫、小寶貝……
大家的意見一時間難以統(tǒng)一,于是我們決定先把名字放在一邊,就叫它“小鴨子”。
小鴨子進(jìn)班后一直叫個不停,尤其中午叫得特別厲害,孩子們都很擔(dān)心它。他們在戶外活動時常常討論:“它為什么一直叫?是不是想媽媽了?是不是餓了?它在吃飯呢,你看吃的到處都是……”
很快我發(fā)現(xiàn),只要它看到人出現(xiàn)在紙箱旁邊,就不再張大嘴巴大叫,而是看著人不停地點頭,我把這個發(fā)現(xiàn)告訴孩子們,并提問:為什么小鴨子看到人就不叫了呢?
幼:它喜歡朱老師。
幼:它看到你陪它就不害怕了。
幼:它是不是冷了,它把水弄灑了,布都濕了。
幼:朱老師,它太小了,它需要人陪著。
根據(jù)孩子們的建議,我給小鴨子重新?lián)Q了箱子,并把箱子拿到身邊。當(dāng)天中午孩子們午睡時,我把小鴨子拿進(jìn)了午睡房,并請孩子們做小榜樣和小鴨子一起睡覺。小鴨子有些怕冷,把腦袋鉆到我的肘彎里躲了起來,孩子們好奇地看著,沒有一個人發(fā)出聲音,很快就睡著了。
孩子們漸漸開始和小鴨子熟悉起來,他們由最初的觀望到撫摸,總是興致勃勃地分享著小鴨子的一舉一動。直到有一天,發(fā)生了一件特別的事。
幼:朱老師,小羅揪小鴨子。
幼:對,他揪小鴨子的脖子,小鴨子都疼了。
我趕過去,看到小羅氣呼呼地站在一旁,并不說話。
師:是像他們說得那樣嗎?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小鴨子都被你弄疼了,是嗎?
話還沒說完,小羅就哭了起來,邊哭邊說:我沒有。
午睡時,我給小羅蓋被子,悄悄問他:我知道你不想傷害小鴨子,那你可以告訴我想做什么嗎?
小羅:朱老師,我是想看看它的腳長什么樣子,我就拉了它的腿。
師:這樣啊,下次想觀察它可以在它散步的時候或者想想其他辦法。今天這個方法,它有點害怕。
小羅:下次我一定不這樣了。
起床后,小羅又跑到箱子旁,輕輕地摸著小鴨子。
小鴨子進(jìn)班后的一周,由于擔(dān)心在幼兒園會不安全,每天晚上都由我?guī)丶?。在一次班級群聊中,我們談到了這只鴨子,有家長說孩子回去也吵著要買一只小鴨子。和班級其他老師討論后,我們想也許可以流動飼養(yǎng)這只小鴨子,讓孩子們更直接地體會照料小動物的過程。
預(yù)約領(lǐng)養(yǎng)小鴨子開始了,班級群開始了小鴨子的“每日視頻展播”,家長們也盡情分享了孩子照顧小鴨子的故事。
妮妮媽媽:吃晚飯之前女兒一刻也不離開小鴨子,像媽媽一樣。吃飯的時候,小鴨子一叫她就趕緊跑過去:“小乖,怎么了?小乖,不怕、不怕,我在你旁邊呢!”睡覺的時候女兒還非要把箱子抱到床上去,說怕小鴨子自己睡覺害怕。
皓皓媽媽:孩子給小鴨子處理便便,臨睡前還要看看小鴨子有沒有睡。皓皓給小鴨子換報紙,雖然嫌棄便便,但還是自己用紙把地上的便便擦干凈了。這個小鴨子我也不太會喂,昨天晚上聽到它叫,我一點多起床給它弄吃的,早上也和皓皓一起喂過了。
除了家長們的每日分享,孩子們也期待每天晨間談話或者午間談話時,介紹自己照顧小鴨子的經(jīng)歷。
動物飼養(yǎng)是一種幫助幼兒認(rèn)識生命、感受生命、探索生命的活動形式。幼兒對大自然有天生的親近感,需要成人為其創(chuàng)造支持性的心理氛圍——不僅僅是在幼兒園中,家庭中同樣需要??梢哉f,整個活動的延續(xù)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他們積極參與到孩子和教師共同的探索活動中,為孩子起到了榜樣和示范作用,也讓飼養(yǎng)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
從初次見面到建立情感聯(lián)系,再到開始輪流照顧小鴨子,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好奇與挑戰(zhàn)。我們沒有和孩子們討論過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動物與人的關(guān)系,但在飼養(yǎng)小鴨子的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到了用語言無法詮釋的生命涵義,他們學(xué)會尊重生命,學(xué)會從小鴨子的角度思考,學(xué)會像媽媽、爸爸、老師一樣照顧小鴨子,為小鴨子的成長感到開心和激動。我們也沒有告訴孩子們要愛小鴨子,可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都充滿著愛。在家長分享的事例中,孩子稱呼小鴨子為“小乖”,我聽了之后既好笑又感動,因為那是老師的口頭禪。
孩子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不是憑空造就的,成人傳遞給他們什么,他們就會形成什么樣的價值觀,心中有愛就會傳遞愛,孩子們同樣也在感受愛、傳遞愛,小鴨子對他們的信任,就是動物對人類愛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