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yǎng)奪標
1. 了解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發(fā)展演變情況。
2. 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進一步認識中國國情和國家治理的特色。
本課必備
一、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
1. 廢除科舉制度
(1)背景: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開展,19世紀80年代后,科舉制度發(fā)生一系列變化。
(2)過程
2. 學堂選官制度
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tǒng)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由此正式設立。
3. 留學生選官制度
(1)內容:規(guī)定每年舉行一次歸國留學生考試,考試結果分最優(yōu)、優(yōu)、中三等,分別賜予進士、舉人出身,再分配相應官職。
(2)地位: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后,學堂選官、留學畢業(yè)生選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
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
1.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
(1)依據(jù):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
(2)內容
①在官員選拔方面,應以考試制度為主,國家建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
②完善國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養(yǎng)、任用、監(jiān)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
(3)意義: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的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
2. 北洋政府時期
(1)制度建設: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這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
(2)選拔方式:考試和甄別。
3.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1)確立:南京國民政府1929年制定《公務員任用條例》,1933年頒布《公務員任用法》。
(2)依據(jù):以北洋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為基礎,繼承、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考試監(jiān)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華。
(3)內容
①公務員的選任由考試院負責,所有公務員均須依法律、考試任用。
②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立了文官考試的思想主張。
③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和平等性。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
1. 干部制度
(1)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一管理下的分類管理的干部制度。
(2)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實現(xiàn)了干部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現(xiàn)代化。
2. 公務員制度
(1)形成
①1993年,公務員制度開始推行。
②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標志著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
(2)內容: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以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用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
(3)發(fā)展:2006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正式實施以來,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進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