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君, 譚秀娟, 莫桂熙
(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麻醉手術中心, 廣東 湛江 524001)
結腸癌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 目前, 臨床針對該病患者多采用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治療。 研究[1-2]表明,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麻醉方式的選擇也十分重要, 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可明顯提高手術成功率, 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靶控輸注給藥方式精準性、 可控性強, 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3]。 鑒于此, 本研究探討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患者鎮(zhèn)靜效果及躁動情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治療的120 例患者, 根據(jù)麻醉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 (n =68) 和對照組 (n =52)。 觀察組男35 例,女33 例; 平均年齡 (57.11 ± 8.24) 歲, 平均BMI (22.09 ±2.41) kg/m2; 臨床分期: Ⅱ期11 例, Ⅲ期36 例, Ⅳ期21 例。對照組男28 例, 女24 例; 平均年齡 (56.38 ± 8.77) 歲, 平均BMI (22.15 ± 2.36) kg/m2; 臨床分期: Ⅱ期8 例, Ⅲ期30 例,Ⅳ期14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治療; 接受靶控輸注麻醉; 臨床資料齊全。 排除標準: 心臟傳導阻滯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 對相關藥物存在禁忌證者; 在接受手術前3個月內接受其他具有鎮(zhèn)痛效果的藥物治療者。
1.3 方法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建立靜脈通路, 行橈動脈穿刺置管并連接監(jiān)護儀。 麻醉誘導: 咪達唑侖0.05 mg/kg、 舒芬太尼2μg/kg、 丙泊酚2 mg/kg, 保持呼吸道通暢, 面罩輔助吸氧。 麻醉維持: 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接受丙泊酚4 ~6 mg·kg-1·h-1。對照組間斷給予舒芬太尼1μg/kg, 觀察組給予瑞芬太尼0.15 ~0.2μg·kg-1·min-1靶控輸注, 持續(xù)監(jiān)測血壓、 心率等。
1.4 觀察指標①拔管后5 min、 10 min、 30 min 的警覺鎮(zhèn)靜量表 (OAAS) 評分: 滿分5 分, 評分越高表示鎮(zhèn)靜效果越好。②蘇醒時、 蘇醒后30 min 以及蘇醒后120 min 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 Riker 鎮(zhèn)靜和躁動評分 (SAS): Ramsay 鎮(zhèn)靜評分5 ~6分為鎮(zhèn)靜過度, 患者喚之不醒或呼吸緩慢; 2 ~4 分為鎮(zhèn)靜正常; 1 分屬于鎮(zhèn)靜無效。 SAS 評分總分1 ~7 分, 具體為不能喚醒 (1 分)、 非常鎮(zhèn)靜 (2 分)、 一般鎮(zhèn)靜 (3 分)、 安靜合作 (4分)、 躁動 (5 分)、 非常躁動 (6 分)、 危險躁動 (7 分),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躁動情況越嚴重。 ③蘇醒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OAAS 評分觀察組拔管后5 min、 10 min 以及30 min 的OAA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拔管后的OAAS 評分比較 (, 分)
表1 兩組拔管后的OAAS 評分比較 (, 分)
?
2.2 Ramsay 鎮(zhèn)靜評分及SAS 評分觀察組蘇醒時、 蘇醒后30 min、 蘇醒后120 min 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蘇醒期間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及SAS 評分比較 (, 分)
表2 兩組蘇醒期間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及SAS 評分比較 (, 分)
?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蘇醒期間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4.41%,低于對照組的21.15%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蘇醒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 (%)]
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麻醉方案的選取對手術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故應為患者選取安全、 有效的麻醉方式[4]。 靶控輸注麻醉具有藥物濃度平穩(wěn)、 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等特點, 相比傳統(tǒng)麻醉給藥方案具有一定優(yōu)勢。 然而, 靶控輸注麻醉藥物的合理選取也十分重要[5]。 丙泊酚、 瑞芬太尼均是應用于靶控輸注的常用藥物,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拔管后5 min、 10 min 以及30 min 的OAA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 提示與丙泊酚復合舒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相比, 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的麻醉鎮(zhèn)靜效果更好。 分析原因在于, 瑞芬太尼的主要特點在于在保障良好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 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發(fā)揮作用, 且該藥物在體內的代謝不受肝臟、 腎臟、 年齡、 體重以及性別等因素的影響, 半衰期短因而作用范圍廣泛; 而丙泊酚以中樞抑制性的GABAA 受體為作用點, 該藥物的主要作用機制是能夠有效增加中樞抑制性的神經(jīng)傳遞, 從而對患者發(fā)揮鎮(zhèn)靜效果[6], 故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可以獲得更好的鎮(zhèn)靜效果。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觀察組蘇醒時、 蘇醒后30 min、 蘇醒后120 min 的Ramsay 鎮(zhèn)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 提示在患者蘇醒階段, 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的麻醉鎮(zhèn)靜效果較好,患者躁動反應較為平緩。 分析原因在于, 瑞芬太尼主要通過肺特異性酯酶進行水解代謝, 與丙泊芬復合使用能夠有效降低藥物使用劑量, 另外瑞芬太尼在患者體內無明顯蓄積, 可減少過高的藥物濃度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刺激[7], 因此觀察組的鎮(zhèn)靜情況相對良好, 蘇醒期躁動較為輕微。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 觀察組蘇醒期間的呼吸不暢、 心動過速、 惡心嘔吐、 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4.41%, 低于對照組的21.15% (P<0.05), 提示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 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麻醉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鎮(zhèn)靜效果較好, 可明顯減輕患者的躁動情況, 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