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英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它以其精練的藝術形式成為先進文明和先進文化的象征。所謂“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詩詞善煉字、煉詞,多用精練的字詞表達最深邃的意蘊,總以最含蓄的語言點撥靈活的思維。在詩詞當中,聯(lián)想與想象是重要的表達方法,它們是詩詞藝術的重要載體,詩人憑借它們創(chuàng)造亦幻亦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自由馳騁;讀者也憑借它們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踏入絕妙的境界,讓我們在品讀詩歌時能觀古今之須臾,探尋詩句之外所包含的無盡韻味。這不但是還原詩詞情景的有效方法,更是激發(fā)我們與生俱來的聯(lián)想和想象的現(xiàn)實需要。
一、還原詩詞情景
俗話說“知人論世”,就是要求同學們站在詩人的角度去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揣摩詩人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詩歌創(chuàng)作意境。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對詩人不夠熟悉,只能借助聯(lián)想與想象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感知詩詞的深刻內涵。除了聯(lián)想和想象,詩詞中的韻味也需要我們運用現(xiàn)實的體驗去意會,如品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我們能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美;品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我們能體會到詩人的豪邁情懷。在詩詞學習中,聯(lián)想和想象尤為重要,它能讓我們身臨其境,激發(fā)愛國情懷,領會作品的磅礴氣勢和感人力量。
二、用想象還原詩詞情景
詩歌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它可以使詩人擺脫現(xiàn)實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界去審視過去和未來;也可以增強體驗感,讓讀者能夠通過文字直接躍進詩詞的世界;還可以強化情感,增添詩人的情感感受。因此,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只有那些具有瑰麗想象力的詩歌,才能創(chuàng)造出新穎獨特的藝術形象和形象化的藝術情景。
(一)運用想象,讀懂詩人的情感
詩詞是用來抒情言志的,不管是敘事還是寫景,不管是懷古還是詠物,都寄托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借助想象,我們能夠進入詩人的內心世界,領會詩人的情感依托。以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為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先看題目,詩人獨自坐在敬亭山上看風景,“獨”是關鍵字,奠定了本詩的感情基調——“孤獨”。那么,詩人如何表現(xiàn)自己孤獨的心情呢?同學們不妨在腦海中這樣想象:
“眾鳥高飛盡”,坐在敬亭山上,看見眾多的鳥都消失在連綿不斷的高山中,不留蹤跡。本來山林是鳥的歸宿,但現(xiàn)在所有的鳥都已離去,只剩下詩人孤寂遠望,孤獨之感躍然紙上;“孤云獨去閑”,天上云朵仿佛也舍棄了詩人,就像自己無根似的漂泊,云朵也飄蕩在天際,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詩人孤苦無依、長期漂泊的生活狀態(tài);“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边@兩句詩更富有想象力,詩人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在他心里,敬亭山仿佛是患難與共的友人,詩人久久地凝望著風景秀麗的敬亭山,它似乎也在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更顯出詩人的孤寂與落寞。
所謂“情中景,景中情”,情感是詩詞的生命,我們在鑒賞詩詞時,只要稍微運用想象,總能跟隨詩詞的內容,揣摩詩人的情感,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從而產(chǎn)生共鳴。
(二)運用想象,描繪詩詞的畫面
詩人由于身處其中,自然對景物有著獨特的體會,但有時需要我們運用想象來描繪當中的畫面。比如在同學們熟悉的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佇立在江邊,只見黃昏時分,落日余暉已經(jīng)悄然褪去白天的光芒,夜幕即將降臨,新月剛出,詩人如此來描摹他的所見:“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庇械耐瑢W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的“美”,因為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它運用了押韻手法(“中”“紅”“弓”都是后鼻音),節(jié)奏明快;但我們更應該聚焦詩詞中的兩幅美麗畫面:落日余暉圖和新月初升圖。前面兩句寫夕陽落照時的江水,這里可以運用我們的想象:黃昏的太陽因為和地平線交接,好像“鋪”在水中,更能體現(xiàn)太陽與江水融為一體的美景。而此時微風陣陣,江水緩緩流動,掀起陣陣漣漪,但光線是直射的,由于江水的波動,呈現(xiàn)出深綠色和紅色,展現(xiàn)出一幅江水光色瞬息萬變的壯美圖像。后兩句是新月初升圖,落日后自然是月亮升起,詩人卻突破了描寫天空月亮的傳統(tǒng)思路。在九月初三的夜晚,詩人俯身一看,只見江邊的草地上滿是晶瑩的露珠,在他眼中,這些露珠就像是鑲嵌在碧沙上面的粒粒珍珠,在新月的輝映下,格外明亮,充滿光澤。仰望碧藍的天幕,月亮像精致的彎弓,巧妙地將天上地下的美妙圖像濃縮在“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別有深意。詩人的想象是奇妙的,而我們腦海中想象的這幅畫也是絕妙的,只要細品這首詩,便不覺讓人陶醉其中。
三、用聯(lián)想還原詩詞情景
聯(lián)想與想象是有所區(qū)別的,想象是我們借助詩詞在腦海中創(chuàng)造新的畫面、形象,像上文的“靜坐觀山圖”“落日余暉圖”“新月初升圖”,從而窺探詩人的情感。而聯(lián)想是尋找事物的相同性,引導我們由一個事物跳轉到另一個事物,跨越時空,增強詩歌內蘊,豐富詩的思想與情感。
(一)運用聯(lián)想,感悟生動的形象
形象是詩詞的重要內容,也是體現(xiàn)詩詞內涵的重要因素。詩詞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大致說來,可以分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有些詩詞的形象比較隱晦,這就需要同學們聯(lián)想能力的參與。例如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边@首詩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聯(lián)想:“柳樹”這個意向在唐詩宋詞中往往意味著“離別”,但詩人由柳枝的搖曳生姿、婀娜飄垂聯(lián)想到迎風飄蕩的翠綠絲帶,他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傷感情調。尤其是后兩句更加隱晦,詩人有感于春天柳樹枝葉的美,不禁問道,這如絲絳般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然后自己來作答:原來是二月的春風用她靈巧的手,裁剪出了柳葉,給大地換上綠裝。也就是說細嫩的柳葉不是自己長大的,是春姑娘一點點剪裁出來的。借用聯(lián)想,把春風比作剪刀,把春天比作天才的裁縫師傅,形象新穎,又情趣盎然,真是別開生面,獨具匠心。
(二)運用聯(lián)想,領會雋永的意蘊
詩詞的意蘊有時候難以言傳,我們只能通過詩人字里行間加之聯(lián)想才能感悟其中的雋永。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痹娙嗽谶@里用了聯(lián)想的方式:一個出門在外的游子,白天的奔波勞碌算是解除了淡淡的離愁,然而夜深人靜的時候,往往就會在心中泛起陣陣的思鄉(xiāng)之意。一個夜晚,詩人夜夢方醒,蒙蒙眬眬之間把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這一處聯(lián)想,既寫出月光的皎潔無瑕,又點出了深夜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漂泊他鄉(xiāng)的孤寂愁苦的雋永意蘊。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薄败镙恰笔且环N植物,是我國古代人們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時裝在布袋里用來驅蟲的,詩人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遠在他方的兄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古人云:“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闭f的是只要一個人肯調動自己的思緒就能連接古今,心為所動,讓自己穿越時空的隧道,看到千里之外、萬里之境的美麗風光。其實中國詩詞,古來都緣情言志,圖像也都色彩瑰麗,這是數(shù)千年來的傳統(tǒng)。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能夠讓我們身臨詩詞的意境,在詩詞的形象描繪中、在詩詞的名山大川中、在詩詞的豐富情感中抓住景和物的描寫去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品味景物蘊含的不同意象,并帶著詩人的情感去欣賞風景的意蘊,景中悟情,體情觀景,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獨特的詩詞文化,也是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