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解答歷史試題的必備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立足于時空觀念,既可以讓我們深入理解特定時空下的歷史知識內涵,也能夠幫助我們精準把控歷史試題中的關鍵信息。掌握了試題的關鍵信息,借助邏輯思維,便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由此可見,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培養(yǎng)時空觀念是極為重要的學習任務。
一、借助時空觀念,構建知識框架
初中歷史學科的知識相對抽象,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識相對片面。如果這些學生在學習及解題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時空觀念這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將其合理利用,有助于他們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時,我們要重視“1840年”這一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并整合該時間點下的其他歷史事件,與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內容一起記憶理解。1840年前后,英國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并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而鴉片戰(zhàn)爭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fā)生的。如果學生能夠把“1840年”這一時間點前后發(fā)生的多個歷史事件歸納在一起,完成歷史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那么,在面對有關鴉片戰(zhàn)爭的習題時,便可以在讀題后快速抓住關鍵詞,并通過邏輯推理及已有的知識體系得出答案。
又如,在解題時,如果學生能根據題目內容,基于某一時間點或空間,以及固有的知識體系和完整的邏輯鏈條,構建起多個時空的思維導圖,那么試題也可迎刃而解。
【例1】分析以下內容,符合歷史事實的一句話是(??)
A.觀光恒河兩岸,駐足帕特農神廟遺址,感受古印度的魅力
B.逛羅馬歷史博物館,駐足《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感嘆海洋文明的風采
C.駐足美索不達米亞,了解種姓制度,感嘆古巴比倫人民的智慧
D.順尼羅河而行,感受象形文字,領略金字塔的壯美
從整體來看,這道題考查了學生的時空觀念。A選項中,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代表作,而非恒河流域文明。B選項中的《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文明成果,是大河文明的一種,與海洋文明無關。C選項中的美索不達米亞是兩河流域的別稱,是古巴比倫文明的發(fā)源地,但種姓制度卻與古巴比倫文明無關。D選項中,尼羅河、金字塔、象形文字都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代表。因此,這道題只有D選項才是正確的,其他選項均存在時空錯誤。
由以上例題可知,如果學生能在時空觀念的指引下建立起完整且系統的歷史知識結構,就能快速把握試題的考查要點,提高解題效率。
二、分析考查要點,強調審題、推理
綜觀近幾年各地市的中考試題,均注重考查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yǎng)。因此,我們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題目中的時間信息和空間信息,并能根據這些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分析題目要求,得出正確答案。
【例2】宋朝是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時期興起于江西,以生產青白瓷著名,成為當時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窯B.邢窯C.定窯D.景德鎮(zhèn)
解答此題時,我們可以從題目中提取重要的時間信息,即“宋朝”;然后,根據題目提到的空間信息“江西”,將空間定位在江西,就可以得出本題的正確答案。
解答歷史試題時,我們可以用圈畫關鍵詞的方法,先把題目中的關鍵時空信息圈起來,然后用羅列的方法把與這些信息有關的知識羅列出來,最后再結合題目中的其他信息和已有知識,推導出問題答案。
三、利用時空線索,定位歷史事件
在解題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題目中的已知信息,將題目所述的歷史事件定位在具體的時間及空間之下,分析題目涉及的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及影響,并借助推理完成習題解答。
【例3】1946年至1948年年底,為適應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qū)(??)
A.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
B.推行了減租減息等政策
C.掀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D.推進了農業(yè)生產合作化運動
本題考查了土地改革運動,正確答案是A選項。題中明確給出了“解放區(qū)”這一空間線索,以及“1946年至1948年年底”這一時間線索,聯系題目中的“為適應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便可以準確將本題考點定位在土地改革運動這一歷史事件之上,從而便可推理出正確的答案。
復習時,我們還應考慮多個空間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順著時間線分析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軌跡,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影響作出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