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合
通信靠吼,交通靠走,運輸靠簍,治安靠狗,取火靠叩,照明靠油,避暑靠露,取暖靠抖……這種極其落后的現(xiàn)狀,早已成為過去。然而,世界上一些地方,受自然條件和生存環(huán)境的限制,造就了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和古樸的生活方式。下面是居住在邊遠、偏僻地區(qū)的居民在生活中所形成的古老傳統(tǒng)和特色民俗,反映出人類適應(yīng)大自然的本真做法,真不失為天人合一的典范。
我國貴州省大山深處的仫(mù)佬族同胞,有吃蟲的古老習(xí)俗。夏天,每家每戶跑到田里捉害蟲,帶回家做成各種小吃。到了農(nóng)歷六月初二,全村男女老少會聚在田間的“食蟲廟”前,舉行隆重的吃蟲盛會。大家載歌載舞,向“食蟲廟”敬獻供品,高聲詛咒田間的害蟲,祈禱五谷豐登。整個儀式完畢后,村民各自回到家開始吃蟲。
只見飯桌上擺著別具風(fēng)味的菜肴,有炸蝗蟲、腌螞蚱、炒蝶蛹等,甚至還有令人生畏的烤蝎子和油煎蜘蛛。全家人圍在一起,年長者指著烹制好的各種蟲子一聲令下:“吃!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隨即,大人小孩一齊舉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這些蟲子富含各種蛋白質(zhì),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因此,吃蟲不僅能消滅農(nóng)業(yè)害蟲,還能調(diào)節(jié)口味和增加食物種類。如今,當(dāng)?shù)厝撕苌偈褂棉r(nóng)藥,主要以人工殺蟲為主,確保生態(tài)良好。
相傳在古代,當(dāng)?shù)剡B年發(fā)生蟲災(zāi),莊稼被害蟲吃光了,人們想了許多辦法,都不能制止。有一年六月初二,一位名叫甲娘的婦女帶著孩子回娘家。因為家窮,沒有禮物帶給父母,她心中悶悶不樂,經(jīng)過一片農(nóng)田時,就坐在田埂上休息。孩子見媽媽不走,就到地里去捉蟲玩,一會兒就抓了很多。甲娘一見,心中忽然閃出一個念頭:這蟲子可當(dāng)作禮物!于是她就把蟲子帶回娘家,炒了請家人吃,沒想到,大家覺得味道很不錯。消息很快傳開,村民們紛紛去田里抓蟲,結(jié)果害蟲大大減少,那年糧食喜獲豐收。
后來,人們?yōu)榱藨涯罴啄?,便在田里建起一座廟,名叫“食蟲廟”,并將六月初二定為吃蟲節(jié),紀(jì)念甲娘為當(dāng)?shù)刈龀龅呢暙I。
住樹頂
在印度尼西亞新幾內(nèi)亞偏遠的森林中,居住著科羅威人,他們至今還處在舊石器時代,以打磨過的石頭為工具,并保留著鉆木取火的習(xí)慣,主要靠打魚和狩獵為生。更令人驚奇的是,科羅威人像鳥兒一樣,在樹上筑巢居住,被公認為是地球上唯一的樹棲部落。
由于深居原始森林,四周植被非常茂密,加之他們把整個村子建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上,長期以來部落沒有被外界發(fā)現(xiàn)。很早以前,有人到當(dāng)?shù)靥诫U,才使這個奇特的部落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他們的房屋都架在樹頂上,離地面有七八米,面積大小不等,有的如一間普通房子大,有的只有兩三平方米。屋頂是用寬大的樹葉編織而成,地板是由竹片組合成的一個整體。床也是竹制的,上面鋪著細軟的干草或棕墊,人躺在上面很舒適。屋內(nèi)設(shè)有爐灶,可用來燒地瓜和煮肉。
整個屋子用堅韌的藤條或柔軟的樹根固定在樹體上,沒有使用一個鐵釘,屋與樹牢牢地結(jié)合為一體,遇到狂風(fēng)暴雨也不會發(fā)生危險。大一點的房子與地面之間用簡易的梯子連接;一些小屋沒有梯子,人進出屋子時,直接抱著樹干上下攀爬,所以部落里的每個人都四肢強健,練就出了一套高超的爬樹本領(lǐng)。顯然,科羅威人不用砍樹就能建房,這種“活用林”的做法,無形中保護了原始森林。
當(dāng)?shù)厣酱罅置?,?jīng)常有威脅人類生命的野生動物出沒,如果把住所建在地面上,人們會受到毒蛇和猛獸的攻擊;另外,林間空地狹窄,不便建房,而且林下極為潮濕,如果長期居住在地面,會得風(fēng)濕病。所以,他們只能像鳥類一樣,把房子建在高處,既安全又利于身體健康。
騎公羊
見過人騎馬、騎駱駝,但有沒有人騎羊呢?在我國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這里的牧民最為自豪的就是他們的黑頭羊。這種羊高大健壯,可當(dāng)馬騎。牧民趕著羊群放牧?xí)r,就牽著一只黑頭公羊,一抬腿輕松騎上去。羊能馱著體重70多公斤的成年人穩(wěn)健地奔走在草原上。
巴音布魯克是我國第二大草原,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nèi),這里夏季是一望無際的萬頃碧草,并被四周雪山流下來的雪水所滋養(yǎng),成為天山下最豐沃的牧場,養(yǎng)育著無數(shù)只肥壯的綿羊,其中黑頭羊最受青睞。它們不僅是優(yōu)質(zhì)的肉用羊,還是廉價而便捷的運輸工具。一些沒有養(yǎng)馬的牧民將其作為坐騎,不但騎著它放牧或走親訪友,還用它馱運皮毛、牛肉、奶制品和糧食,到十幾里外的集市去賣。這種做法,在大力倡導(dǎo)低碳生活的今天,顯得很有意義。
通常,牧民選擇羊群中個頭最大、體格強壯的公羊作為坐騎。起初,公羊極不愿意讓人騎,會百般掙扎和反抗,把主人摔下來,自己跑掉;有的公羊脾氣很倔強,還用頭狠頂騎它的人。這時,人只有強行騎上去,憑其奔跑和跳躍,這樣反復(fù)試騎,最終才能馴服它。
孩子上學(xué)時,如果與趕羊的大人順路,便騎羊去上學(xué)。七八歲的小孩,翻身爬上羊背,兩手抓住一對彎曲的羊角,像騎在戰(zhàn)馬上一樣,雄赳赳、氣昂昂地往前走。而已經(jīng)被馴服的羊表現(xiàn)得很順從,似乎很愿意馱著自己的主人,便甩著尾巴矯健前進,很少亂蹦亂跳,也不會瘋跑,讓人感到很安全。
如今,騎羊已發(fā)展為一種娛樂項目,當(dāng)?shù)孛磕甓ㄆ谂e行騎羊比賽,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體驗騎羊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