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勁松(特級教師)
不知您是否發(fā)現(xiàn),同一位教師上不同內(nèi)容的課,最終會呈現(xiàn)出相近的課堂風貌。有人從教師教學的視角,稱其為教學風格,即“教學藝術(shù)在整體上呈現(xiàn)的有代表性的面貌”。筆者更傾向于從學生學習的視角,稱其為課堂的底色。底色,即“打底的顏色”,也是“決定整幅畫的色調(diào)的顏色”。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樣態(tài),便是課堂的底色。
底色雖由學生體現(xiàn),卻是由教師鋪陳的。教師的教學觀念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樣態(tài),而是否站在學生立場,是不同觀念的分水嶺。如果教師眼中只有知識的傳授,又執(zhí)著于一切盡在掌控,那么學生必然難以真正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學習是呈碎片化、淺表化的。這層底色鋪就之后,無論教師有怎樣精巧的設計和多么強大的表現(xiàn)力,課堂的整體風貌都不會有大的改變。所以,每當有青年教師找我磨課,我首先與他交流的便是:你希望學生怎樣學習。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即自己做主,自然也就需要自我管理、自我負責,意味著有自我選擇和規(guī)劃的權(quán)力,有自我監(jiān)控和評價的責任。自主學習,是我們所向往的課堂底色。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聚焦數(shù)學問題意味著學習方向和目標的確立;學生能夠?qū)W習任務、研究方案嘗試進行規(guī)劃、選擇,不再僅僅是任務的執(zhí)行者,更是學習路徑的參與設計者;學生能夠進行沉浸式思考、開放式討論,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學到了哪里,學得怎么樣。如此,整個學習過程就不再是對教師亦步亦趨地跟隨,而是對學習全過程的充分體驗。當然,這不僅需要學生“能”,而且要“會”,既要有自主學習的機會與意識,又需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支持。
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首先,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他們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理解他們的理解,感受他們的感受,尊重、傾聽、認同他們的情感。其次,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盡可能大的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選擇、參與決策的機會,抑或是提供行動的理由,讓學生成為自己行動的主人,為他們內(nèi)部學習動機的生成提供環(huán)境。同時,教師需要對他們的提問能力、認知策略水平、自我規(guī)劃與監(jiān)控能力等進行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yǎng),讓自主學習成為可能。由教師的支持,成就學生的自主,這是自由的、幸福的學習樣態(tài),自然也是最美的課堂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