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主棺室玉器喪葬功能研究

        2023-09-08 08:50:06劉曉達
        藝術(shù)設(shè)計研究 2023年4期
        關(guān)鍵詞:南越王玉璧墓主

        劉曉達

        一、研究史回顧與問題提出

        1983年6月出土的南越王第二代國王趙眜墓以其豐富的文物遺存為世人矚目,該墓出土玉器更曾引起學(xué)人普遍關(guān)注。楊建芳①、黃展岳②曾對該墓出土玉器的考古類型、玉器造型做過分析。李公明③、高占盈④曾對玉器造型特色做了歸納。石榮傳在研究漢代葬玉制度時也涉及到玉器造型特色的論析⑤。相似視角在王靜研究中也有體現(xiàn)⑥。一些學(xué)者更以跨地域比較的方法對南越王墓出土玉器展開研究。盧兆蔭曾對南越王墓、河北中山靖王墓出土玉器在喪葬、裝飾、日常等方面的差異做了對比⑦。陳群結(jié)合玉器依存的“原境”空間對該墓出土玉器造型的特點及形成的歷史社會原因進行了分析⑧。本文無意再對南越王墓出土玉器進行考古類型學(xué)與風(fēng)格學(xué)上的重復(fù)研究。因這類探究雖能對藝術(shù)文物進行細致的類型學(xué)分類與風(fēng)格分析,卻無法揭示它們與所在“原境”考古空間乃至墓主喪葬思想的深層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恰可作為理解墓葬主題的鑰匙。由于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與墓主個人聯(lián)系最為密切。因而在方法論層面,筆者對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及相關(guān)文物的討論將更多地與墓葬“原境”空間結(jié)合,并通過圖像與形式分析探尋玉器的喪葬功能。

        二、玉衣與組玉佩:永存尸體和對死者形象的代替

        南越王墓屬于豎穴式石室墓,該墓室的方位呈坐北向南朝向,主要由墓室的墓道,前室,東西耳室,主體棺室,以及東、西、北三個墓側(cè)室?guī)讉€部分營建而成(圖1)⑨。該墓主棺室出土玉器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墓主尸體上的絲縷玉衣、玉衣內(nèi)14件玉璧、兩件用于抓握的玉觿、一件玉暝目、一件玉鼻塞,以及七枚玉、石印。第二層次:覆蓋在玉衣外緊靠墓主尸體的17件玉璧、四件玉珮和一件組玉佩。第三層次:位于內(nèi)棺右側(cè)、棺槨頭箱與足箱、棺槨蓋板四角上的16件玉璧。第四層次:棺槨中各類與墓主關(guān)系密切的一些玉器,如玉角杯(又叫:來通)、銅框玉蓋杯、銅承盤高足玉杯、玉盒、滑石耳杯等器物⑩。

        圖1:廣州西漢南越王墓葬平面圖

        早在先秦時代,玉與貴族的身體已形影不離。這在《禮記·曲禮》等文獻典籍中即有記載?。在貴族去世后,玉也常常作為喪葬禮儀中重要組成部分被使用,這在南越王墓中有清晰呈現(xiàn)。與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呈現(xiàn)的具有僭越色彩的四重套棺及槨箱的復(fù)雜結(jié)構(gòu)不同,南越王墓的棺槨結(jié)構(gòu)更趨簡單,只有一棺一槨,這與該墓主棺室內(nèi)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與“帝印”玉印所呈現(xiàn)的帝王意志極不相合。不過墓主似乎更加偏愛玉器,在玉器運用方面可謂踵事增華。位于內(nèi)棺中的墓主尸體身穿由頭套、衣身、袖筒、手套、褲筒、鞋組成的“絲縷玉衣”(圖2)?。由于在對玉衣內(nèi)外與殘存骨骼的清理中并未發(fā)現(xiàn)衣服織物的痕跡,所以發(fā)掘報告曾推測在墓主入殮時可能以裸體身穿玉衣的形式入殮?。這件玉衣也被轉(zhuǎn)化為墓主穿戴的“衣服”。至于兩件在玉衣右手中用于抓握的玉觿應(yīng)屬于玉衣的附屬物。一件玉暝目和一件玉鼻塞則屬于先秦以來的葬俗禮制“玉九竅”塞的遺存?。它們從屬于墓主尸體并成為尸體的組成部分。

        圖2: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主棺室內(nèi)棺出土的絲縷玉衣

        主棺室內(nèi)玉璧共47件。內(nèi)棺右側(cè)前中后位置各擺放一件玉璧。在棺槨“頭箱”中盛放珍珠的漆盒上疊置大型玉璧七件;在“足箱”陶璧下有玉璧兩件;在棺槨的蓋面上有玉璧四件,分別置于棺槨頂部的四角?。與墓主的尸體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玉衣之上、玉衣內(nèi)共鋪墊有各類玉璧31件。其中,玉衣頭罩上、玉鞋下各放置一件。覆壓在玉衣胸腹上的玉壁有十件,墊在玉衣下面的有五件,另外還有14件玉璧置于玉衣內(nèi)?。置于玉衣內(nèi)的14件玉璧兩面為單一紋飾,多為蒲紋或渦紋,形制比較簡單(圖3)?。玉衣外面和棺槨四角、頭箱、足箱的玉璧裝飾紋飾更為復(fù)雜,一般分為內(nèi)區(qū)與外區(qū),內(nèi)區(qū)通常為蒲紋與渦紋(個別有朱雀紋),外區(qū)一般為精美龍紋(圖4)?。顯然,位于玉衣外面的玉璧反而比玉衣內(nèi)的玉璧更加精美。對此,陳群觀察到由于玉衣內(nèi)的14件玉璧是被一些絲織物、珠襦等物品纏繞在一起的,因此其重要性次于單獨出現(xiàn)的玉璧?。筆者更認為這一表現(xiàn)差異也和玉衣內(nèi)部與外部玉璧的性質(zhì)與功能聯(lián)系密切?!抖Y記·曲禮》曾記載“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由于在對玉衣內(nèi)外與殘存骨骼的清理中并未發(fā)現(xiàn)衣服織物的痕跡,所以發(fā)掘報告曾推測在墓主入殮時可能是以裸體身穿玉衣的形式入殮?。南越王的尸體在隨后的葬禮中被一整套精致的玉衣覆蓋,因此他的裸體尸身、尸身上的“玉九竅”塞遺存、玉衣內(nèi)的玉璧、絲織物、珠襦和玉衣共同組成了完整的“玉柩”,具有保存墓主尸體不朽的功能。

        圖3: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主棺室玉衣內(nèi)的玉璧

        圖4: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主棺室棺槨蓋西南角上的玉璧

        當然,這一“玉柩”還包括佩戴于他身上的組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組玉佩有數(shù)套,分布于主棺室、主棺室東側(cè)室、前室東耳室中。其中出土于主棺室、覆蓋在墓主玉衣身上的組玉佩有一套。由一件雙鳳渦紋玉璧、一件龍鳳渦紋玉璧、一件犀形玉璜、一件雙龍蒲紋玉璜、四件玉人、一件壺形玉飾、一件獸頭形玉飾、五粒玉珠、一件玉套杯、四粒玻璃珠、兩粒煤精珠、十顆金珠組成。雖年代久遠,穿系組玉佩的絲帶、絲線早已腐朽,但由于出土?xí)r上下層位并未攪亂,經(jīng)過整理復(fù)原仍可看出原有狀態(tài)(圖5)?。

        圖5: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主棺室內(nèi)棺中的組玉佩

        西周以來,以玉璜、玉珩、玉璧等為主體的組玉佩獲得長足發(fā)展,并成為衡量墓主貴族身份與社會等級的重要標尺?。秦漢以后貴族使用組玉佩的傳統(tǒng)仍然得到延續(xù)。然而在社會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劇烈變化的漢代,彰顯不同的社會身份與等級的喪葬物品也不止組玉佩一種。如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三號漢墓的內(nèi)棺上均覆蓋有T字型的帛畫(圖6)?。筆者在此則希望將南越王墓主棺玉衣上的組玉佩與馬王堆漢墓內(nèi)棺上的帛畫進行細讀,試圖觀察兩者在喪葬功能上的相似性。

        圖6:T字型帛畫,放置于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內(nèi)棺上

        就放置空間而言,南越王墓主棺玉衣上的組玉佩可能是死者生前所用之物,并在葬禮中作為其隨身攜帶的物品用于喪葬?。它獨特的質(zhì)料、形式組合又常常使其具有界定墓主社會身份與等級的象征功能。而就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與三號漢墓出土的這些帛畫來說,盡管其內(nèi)并無文字可以確定它的名稱,但兩幅畫面中層中的死者形象卻也在不斷暗示“以死者為不可別,故以其旗幟識之愛之”的禮儀信息?。馬雍指出,先秦至兩漢時代的銘旌上是繪有日、月、星辰等圖畫的?。換言之,漢代墓葬中的帛畫雖未必像組玉佩那樣彰顯貴族的尊貴等級,但作為一種地域視覺文化,也同樣承擔(dān)著借助畫像界定墓主形象和社會身份的特定功能,并作為死者形象替代物而隨葬于內(nèi)棺之上。而與之相對的是,放置在南越王墓內(nèi)棺之內(nèi)、玉衣之上的組玉佩盡管也沒有出現(xiàn)死者本人形象,然而在喪禮過程中,當墓主尸體被玉衣覆蓋后,人們是無法看到死者的相貌的。此時,玉衣上的組玉佩也成為出席喪禮的家屬們唯一可以看到的與死者生前聯(lián)系緊密的器物。因而它和帛畫相似,同樣起到象征死者形象的喪葬功能。

        三、玉壁與引魂

        南越王墓主棺內(nèi)還出土47件玉璧器物。其中,內(nèi)棺右側(cè)、棺槨頭箱與足箱、棺槨蓋板四角上的玉璧總計有16件,與墓主尸體聯(lián)系最為密切、隨葬于絲縷玉衣空間內(nèi)外的玉璧有31件。在這31件玉璧中,玉衣頭罩上、玉鞋下各放置一件;覆壓在玉衣胸腹上的玉壁有十件;墊在玉衣下面的有五件;另外還有14件玉璧置于玉衣內(nèi)。玉衣內(nèi)的14件玉璧是被一些絲織物、珠襦等物品纏繞在一起的,因此更多地可被看作玉衣的組成部分。而另外的17件獨立的玉璧更具備獨特功能。自先秦以來,玉璧、玉琮就與祭祀中的天、地聯(lián)系密切。如《周禮·春官·大宗伯》中就曾理想化地建構(gòu)了如何以蒼壁、黃琮、青圭、赤璋、白琥等六種玉器祭祀天地四方?。借助這些禮器化的玉器溝通天地以使儀式中的祭司具有通神能力,或者使受祭的死者靈魂能夠升天應(yīng)該是玉壁與玉琮具備的基本功能。不過即便在先秦晚期,天的世界也是令人恐懼的,所以《招魂》中才會談到“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guān),啄害下人些”這些令人恐怖與詭異的情景?。既然升天被一些人視作畏途,那么供墓主選擇的死后世界也只能是傳統(tǒng)觀念中的“陰宅”思想和在當時方興未艾的仙界思想了。前者代表著“陰”,后者則代表著“陽”。

        陰陽轉(zhuǎn)換不僅關(guān)涉哲學(xué)問題,同樣也是考古學(xué)與藝術(shù)史的核心問題。如張光直就注意到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常常呈現(xiàn)左右對稱、成雙成對出現(xiàn)的形式,并將這種現(xiàn)象與這一時期的巫術(shù)、禮儀、王制聯(lián)系在一起?。巫鴻也認為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帛畫呈現(xiàn)出二元式的圖像與觀念結(jié)構(gòu)?。以上所舉案例雖僅是從對器物、繪畫的分析獲得的觀點,但這一現(xiàn)象在墓葬空間中也有體現(xiàn)。在秦至西漢中期,墓葬中的二元敘事圖像表現(xiàn)與觀念結(jié)構(gòu)已有出現(xiàn)。如對于在陵園空間布局與結(jié)構(gòu)上顯示出極強開創(chuàng)性的秦始皇陵墓,杰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1943~)曾指出它呈現(xiàn)出縮微式的宇宙觀?。日本平勢隆郎(ひらせたかお hirase takao,1954~)指出始皇陵的設(shè)計似乎也與天上星辰方位直接對應(yīng)?。筆者認為它呈現(xiàn)出建構(gòu)地下宮廷與部分地呈現(xiàn)“天下”世界于地下的視覺特征?。那么在南越王墓這一受漢地喪葬文化影響的王陵中有沒有與之相似的形式與觀念?

        前文指出,先秦時代作為六器之一的“玉璧”就與天聯(lián)系密切,盡管升天常被視作畏途,但東周晚期至秦漢時代仙界概念與思想的興起卻在某種程度上使人們可以擺脫單純的“天界”觀念,靈魂飛升仙界的觀念因而有了新的憑依。在秦至西漢初期的喪葬美術(shù)中,玉璧在其中也起到重要的引魂功能。如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的下層表現(xiàn)墓主家人為其設(shè)祭的場面,在畫面上方卻表現(xiàn)了雙龍穿玉璧的景象,龍與玉璧的結(jié)合使畫面產(chǎn)生極強的向上飛升之意。而在象征陰陽相合的二龍之間的平臺上,墓主(喪禮中的“尸”)正在接受家人的拜祭。在這一敘事性情節(jié)中,玉璧實際上扮演了葬禮之后引魂升仙的重要角色。巫鴻認為畫面上的玉璧起到了西漢馬王堆一號漢墓墓主轪侯夫人由死亡(尸體)到復(fù)生(靈魂)的關(guān)鍵作用?。與之相類似的是南越王墓中對玉璧的使用。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主棺玉衣的頭罩上、玉鞋下各放置一件玉璧。在玉衣的胸腹上又覆壓有十件玉壁,另外還有五件玉璧墊在玉衣下面。這獨立的17件玉璧環(huán)繞在作為墓主身體象征的玉衣周圍,組成了一個特定的空間場域,并在南越王玉衣頭罩上一件獨立的玉珮(圖7)?和另一件玉璧上龍紋的引導(dǎo)下,似乎在積極地接引著玉衣內(nèi)的靈魂飛升(圖8)?。此外在棺槨“頭箱”中疊置的七件大型玉璧,在“足箱”陶璧下放置的兩件玉璧,以及分別放置于棺槨頂部四角的四件玉璧也似乎是為墓主靈魂有意設(shè)計出的“通道”,墓主靈魂也可借此隨意出入陰宅。那么墓主靈魂將去往何處呢?

        四、魂歸何處?—從承盤高足玉杯到蕃池仙界

        除了前文述及的玉璧外,南越王墓主棺室內(nèi)還隨葬有各類與墓主關(guān)系密切的其他玉器,計有玉角杯、銅框玉蓋杯、銅承盤高足玉杯、玉盒、滑石耳杯等等。對于玉角杯的性質(zhì),劉文鎖指出它是模仿自伊朗或希臘的獸首形“來通”(Rhyton),這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問題,需在另文深研?。至于銅框玉蓋杯、玉盒、滑石耳杯等屬于與墓主聯(lián)系密切的日常生活之器也無需再做贅述。這里有必要對主棺室出土的一件特殊玉器—承盤高足玉杯的形式與功能做重點分析(圖9)?。

        圖9: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的承盤高足玉杯

        承盤高足玉杯被特別地放置在棺槨的頭端,與墓主的頭部臨近。它由高足青玉杯、托架、青銅承盤組成。杯體為圓筒形,由兩塊青玉分別雕出杯體和座足。在兩者連接處鉆有小孔,并有一根小竹條做插榫貫連。杯體和座足之間尚有托架,由三龍共銜一塊鏤圓孔花瓣形玉片組成,從而構(gòu)成了帶有動勢感的向上升騰式的器物。對于這件器物的性質(zhì),學(xué)界一般稱其為“銅承盤高足玉杯”。這一看法當然有文獻與思想史依據(jù)。南越文帝所處時期正是漢武帝追尋仙界、想象與探索域外世界的時代。該時代營造的與仙界有關(guān)的各類建筑、器物也特別多樣,極具原創(chuàng)性。漢武帝除營造昆明池、建章宮太液池外,《史記·封禪書》還記載:(元鼎二年時)“其后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相同記載也見于《史記·孝武本紀》?《漢書·郊祀志》等文獻?。有學(xué)者指出兩漢時期,“承露盤”的原始形式是仙人舒掌承露,和南越王墓出土的這件“承盤高足玉杯”在形式上有所區(qū)別?。事實上,秦漢時期有些高足玉杯的原始形式更趨簡略,如1976年廣西貴縣羅泊灣1號漢墓和同年在陜西西安西郊秦阿房宮遺址都出土了僅具單獨杯體的高足玉杯?。與后兩件器物形式相比,南越王墓出土的“承盤高足玉杯”的結(jié)構(gòu)更復(fù)雜,象征性也更明顯。該器物下方的盤子應(yīng)是取承露的象征之意,而由三龍共銜玉片并做飛升狀的形象則具象地表達出承托仙露、引魂升仙的企盼。位于銅盤之上的圓筒形杯體則象征著與天地溝通的傳統(tǒng)觀念。因而,這件器物的價值在于它是對武帝時代諸多高臺上承露盤、銅柱等升仙思想的象征化處理,并非是對“仙人承露”的細致與刻板表現(xiàn)。有意味的是,承盤高足玉杯是由“玉、金、銀、銅、木”五種材質(zhì)組成,雖未嚴謹對應(yīng)戰(zhàn)國至秦漢之際形成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觀,但也反映出人們對五方、五行、五色這些術(shù)數(shù)與方位觀念的理解。另外在南越王墓西耳室西側(cè)南墻根處還出土了包括紫水晶、硫磺、雄黃、赭石、綠松石等在內(nèi)的五色藥石,并被放置于銅、鐵杵臼的旁邊,顯然是墓主常備的藥具(圖10)?。五色藥石在先秦以來文獻中被稱為“五石”,是“五石散”的制作原料,在戰(zhàn)國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追求仙道的社會風(fēng)氣中頗為流行??!稘h書·王莽傳》還記載天鳳四年他曾親自去長安南郊,并用“五石銅”鑄造威斗?。對于“五石銅”這一名稱,李奇注解“以五色藥石及銅為之”;蘇林認為“以五色銅鑛冶之”?。(唐)顏師古同意李奇觀點并認為“李說是也,若今作鍮石之為?!?。因此“五色銅”即指“五色藥石”與銅的合稱。《抱樸子內(nèi)篇》還曾記錄“又有九光丹,與九轉(zhuǎn)異法,大都相似耳。作之法,當以諸藥合火之,以轉(zhuǎn)五石。五石者,丹砂、雄黃、白礜、曾青、慈石也?!?。如果略作對比,可以看到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五色藥石與后世文獻記載中的“五石”略有區(qū)別,但借此藥獲得長生的意圖卻是一致的。雖文獻未記載南越文帝趙眜也像漢武帝那樣追尋升仙,但該墓主棺室出土的玉器以及墓葬西耳室曾出土的五色藥石卻也展現(xiàn)了他在正史中鮮見的另一種視覺形象。

        圖10: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室西耳室出土的五色藥石

        作為在墓室中引導(dǎo)墓主升仙的法器,承盤高足玉杯固然映襯出墓主對追尋仙界的期許,然而對仙界的向往在南越國王室藝術(shù)中有沒有其他表現(xiàn)形式?這就需要將觀察視域轉(zhuǎn)向現(xiàn)存南越國時代的地上建筑景觀遺址。雖然位于廣州中山四路與中山五路交界處的南越國時代1、2號宮殿與東北處的蕃池遺址還未發(fā)掘清理完整,但已發(fā)掘出來的遺存已為學(xué)人提供了有益線索。如在1995年開始發(fā)掘的南越國王宮蕃池遺址東西長24.7米,南北寬20米,是一個東西略長、南北略窄的斗狀型人工水池,由池底和池壁構(gòu)成。蕃池池底略呈長方形,東西現(xiàn)長11.3米,南北現(xiàn)寬9.65米。水池深度2.5米,平整的池底用一些沒有太多雕飾的石塊、碎石平鋪,但不規(guī)整。池壁材料則由砂巖石板構(gòu)成,并呈密縫式的冰裂紋統(tǒng)一鋪砌而成(圖11、圖12)。從遺址中可看到此池東北角有一組向西南傾倒的疊石柱。石柱由長約35厘米、寬約23厘米、厚約6~7厘米的長方形石塊依次疊砌,其上應(yīng)有附屬建筑。在靠近蕃池池壁處另散落有大量石板、石門楣、八棱石柱、石望柱、印花磚、瓦當?shù)冉ㄖ牧希▓D13)。

        圖11:廣州西漢南越王宮蕃池遺址南壁(由西向東拍攝)

        圖12:廣州西漢南越王宮蕃池遺址西壁中的冰裂紋

        圖13:廣州西漢南越王宮蕃池中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傾倒的疊石柱(局部)

        對此,一些學(xué)者認為這類石制材料可能源自在古印度地廣泛使用的建筑裝飾構(gòu)件。這一觀點所涉秦漢時期中外物質(zhì)與視覺文化交流的問題值得重視,不過筆者曾指出蕃池遺址中帶有域外建筑特色的疊石柱及位于其上的建筑組成的池中島嶼,卻依然延續(xù)了秦始皇時代在皇家苑池營造仙山的視覺傳統(tǒng)并在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F(xiàn)在蕃池遺址中殘存的疊石柱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傾倒,雖然已非歷史舊貌,但這類運用長方形石塊依次上下疊砌的形式卻也顯示出此處原先應(yīng)該營建有高大的苑池島嶼建筑。這也使得我們本能地聯(lián)想到秦漢時代皇家宮苑苑池中對海上仙山的表現(xiàn)。據(jù)(東漢)辛氏《三秦記》“蘭池宮”載:“始皇引渭水為長池,東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為鯨魚二百丈?!?。(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秦記》曰:“始皇都長安,引渭水為池,筑為蓬、瀛,刻石為鯨,長二百丈。(始皇)逢盜之處也。”。這里的蓬、瀛即指秦皇漢武時代在宮庭苑池營造的海上仙島景觀,屬于當時宮苑景觀建筑中比較富有新意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雖然這類文獻并未顯示蓬、瀛到底是積土成山還是積石成山,但于宮苑景觀中營造蓬萊仙島這一視覺行為卻是毫無疑義的。因此,蕃池遺址中的疊石柱正是秦始皇時代在人工苑池中積石成山在考古中的反映。雖限于禮制和技術(shù),大型仙山景觀并未出現(xiàn)在南越王墓中,但它為理解南越王墓出土玉器的功能與思想提供了重要旁證。

        結(jié)語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形式多樣,富有特色,在特定的空間與時間中具有不同的喪葬功能,對“玉”的獨特重視也使該墓的整體設(shè)計別具一格。論文指出,在葬禮結(jié)束后,墓葬主棺室內(nèi)的玉衣以及附著在玉衣內(nèi)的玉璧與墓主尸體聯(lián)系最為密切,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墓葬中的“柩”,又因玉器的獨特質(zhì)料使其轉(zhuǎn)化成為了永存墓主遺體的“玉柩”。玉衣上的組玉佩界定了墓主的社會身份并作為死者形象的替代物而被隨葬于內(nèi)棺之中。主棺室中的玉角杯、銅框玉蓋杯、銅承盤高足玉杯、玉盒、玉觿、滑石耳杯均為墓主生前所用之器。其中,銅承盤高足玉杯和玉衣周圍那些獨立的玉璧則呈現(xiàn)出墓主借此引魂升仙的個人企盼。但如何以景觀化的形式來表達墓主腦海中的仙界圖景?位于南越國宮殿遺址東北側(cè)的蕃池和其內(nèi)的島嶼建筑可能是墓主生前對仙界憧憬并進而努力營建的視覺“幻像”。這對于學(xué)界進一步研究秦漢時代中央王朝與邊域王國之間文化與藝術(shù)的雙向交流也提供了某種啟示。

        注釋:

        ① 楊建芳:《南越王墓玉器研究—南越式玉器的識別及相關(guān)問題》, (臺北)《故宮文物月刊》,1992年第12卷第9期。(后轉(zhuǎn)載于楊建芳:《中國古玉研究論文集》,臺北:眾志美術(shù)出版社,2001年,下冊,第113-127頁。)2、楊建芳:《南越王墓玉器—楚、漢、越文化交匯、融合的見證》,收錄四川大學(xué)博物館、四川大學(xué)考古學(xué)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南方民族考古》(第八輯),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2年,第193-224頁。

        ② 黃展岳:《論南越王墓出土玉壁》,收錄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編:《遠望集—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西安: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第625-631頁。2、黃展岳:《先秦兩漢考古論叢》,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8年,第363-373頁。

        ③ 李公明:《廣東美術(shù)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2-157頁。

        ④ 高占盈:《南越國藝術(shù)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99-152頁。

        ⑤ 石榮傳:《兩漢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第62-72頁。

        ⑥ 王靜:《漢代玉衣研究》,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7年。

        ⑦ 盧兆蔭:《南越王墓玉器與滿城漢墓比較研究》,《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1期,第43-49頁。

        ⑧ 陳群:《廣州南越王墓玉器研究》,北京: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9年。

        ⑨ 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上冊,第10頁,圖五。對有關(guān)材料的基本概述參閱劉曉達:《宅院、國家、天下—對南越王墓與宮苑遺址出土部分遺存之思考》,《美術(shù)學(xué)報》,2018年第1期,第5-14頁。

        ⑩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上冊,第147-204頁。

        ?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上冊,沈嘯寰、王星賢 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24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下冊,彩版三。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上冊,第155頁。

        ? 李如森:《漢代喪葬制度》,長春: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第9-10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上冊,第179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上冊,第179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下冊,圖版111-5。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上冊,第181頁,圖114。

        ? 陳群:《廣州南越王墓玉器研究》,北京: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9年,第19頁。

        ?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沈嘯寰、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56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上冊,第155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下冊,彩版4。

        ? 孫機:《周代的組玉佩》,《文物》,1998年第4期,第4-14頁。

        ?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下集,第49頁,圖版七十一。

        ? 黃展岳認為,隨葬的組玉佩是否是生前所用,目前尚無實例證明。參閱黃展岳:《論南越王墓出土玉壁》,收錄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編:《遠望集—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西安: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第628頁。

        ? 鄭巖、王睿編:《禮儀中的美術(shù):巫鴻中國古代美術(shù)史文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2005年,上冊,第104頁。

        ? 馬雍:《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帛畫的名稱和作用》,《考古》,1973年第2期,第118-125頁。

        ? (清)孫詒讓:《周禮正義》,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389-1390頁。

        ?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 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201頁。

        ? 張光直:《美術(shù)、神話與祭祀》,郭靜 翻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3-65頁。

        ? 前揭《禮儀中的美術(shù):巫鴻中國古代美術(shù)史文編》,上冊,第110頁。

        ? Jessica Rawson, “The Power of Images:The Model Universe of the First Emperor and its Legacy”,Historical Research, Vol.75,No.188(May 2002)pp.123-154.

        ? (日)平勢隆郎:《秦始皇的城市建設(shè)計劃與其理念基礎(chǔ)》,收錄 陳平原、王德威、陳學(xué)超 主編:《西安: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第21-38頁。

        ? 劉曉達:《王者無外、天下一家:美術(shù)史視野中秦皇漢武時代“天下”觀》,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94-131頁。

        ? (美)巫鴻、鄭巖主編:《古代墓葬美術(shù)研究》第一輯,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58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下冊,彩版6。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上冊,第190頁,圖一二一。

        ? 劉文鎖:《絲綢之路:內(nèi)陸歐亞考古與歷史》,蘭州: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256-281頁。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下冊,彩版17。

        ?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386頁。

        ? 前揭《史記》,第459頁。

        ?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220頁。

        ? 黃明樂:《再論銅承盤高足玉杯》,《文物天地》,2019年第1期,第32-34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編:《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彩版八。2、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中),石家莊: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2005年,第321頁,圖七。

        ? 前揭《西漢南越王墓》,下冊,彩版30-3。

        ? 李零:《中國方術(shù)續(xù)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60-266頁。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4151頁。

        ? 前揭《漢書》,第4151頁。

        ? 前揭《漢書》,第4151頁。

        ? 王明:《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卷四,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78頁。

        猜你喜歡
        南越王玉璧墓主
        李民涌 幾代文博人,合力打造灣區(qū)IP頂流
        收藏·拍賣(2022年2期)2022-04-13 19:06:24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華生活
        格物天圓
        ——中國歷代玉璧紋飾的演變
        遼寧法庫葉茂臺七號遼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南越王的廚房里有什么
        暢談(2019年13期)2019-07-31 02:58:25
        略論戰(zhàn)國出廓玉璧
        “梳妝樓”墓主考淺析
        玉璧金龍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9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
        齊魯周刊(2017年2期)2017-02-14 18:53:23
        與趙琦先生商榷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天堂av天堂久久久|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女人18毛片aa毛片免费| 浓毛老太交欧美老妇热爱乱| 欧美另类高清zo欧美|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啪啪av人妻一区二区| 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人妻暴雨中被强制侵犯在线| 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播放 | 久久久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片毛片|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av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高h喷水荡肉爽文np肉色学校|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在线视频| 男女啪啪免费视频网址|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精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性色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产一级av理论手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