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霞,趙勇,李榮,辛輝
1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山東青島266000;2 棗莊市山亭區(qū)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1]。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是一種來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細胞,具有體外擴增能力強、免疫原性低和多向分化潛能等特點,是組織工程和細胞治療的常用種子細胞。研究發(fā)現(xiàn),心肌梗死后移植BMSCs能夠顯著促進梗死區(qū)域新生血管形成和受損心肌修復[2]。而BMSCs來源的外泌體被證實可提供與BMSCs相似的心臟保護作用[3]。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轉錄本長度超過200 nt的RNA分子,可通過競爭內源性RNA機制參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4-5]。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2(SNHG12)是一種具有低編碼概率的lncRNA,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上調,并扮演致癌基因的角色[6]。研究發(fā)現(xiàn),lncRNA SNHG12可通過miR-218-5p/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軸調節(jié)動脈粥樣硬化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誘導的內皮細胞損傷[7],提示lncRNA SNHG12能夠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但lncRNA SNHG12對心肌細胞保護的作用機制尚未闡明。2022年2月—2023年3月,本研究探討了BMSCs來源外泌體中l(wèi)ncRNA SNHG12對心肌細胞的影響及其機制。現(xiàn)報告如下。
1.1.料 大鼠BMSCs及心肌細胞H9c2,購自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SNHG12、SH-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1(SIRT1)、miR-138-5p抑制劑及其相應的陰性對照,由上海吉瑪制藥技術有限公司設計合成。IX51倒置顯微鏡,購自日本Olympus公司;凝膠成像儀,購自美國Bio-Rad公司;Multiskan FC酶標儀,購自美國Thermo公司。CD9、CD63一抗,購自英國Abcam公司;腫瘤易感基因101(TSG101)、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3(NLRP3)、凋亡相關斑點樣蛋白(ASC)、剪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剪切的焦孔素D(Cleaved-GSDMD)一抗,購自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IgG二抗,購自武漢塞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泌體提取試劑盒,購自美國Thermo公司;TUNEL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IL-1β、IL-18 ELISA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CCK-8試劑盒,購自美國GLPBIO公司。
1.2.MSCs轉染與外泌體提取 采用貼壁法分離培養(yǎng)BMSCs并傳代。取傳3代BMSCs細胞3 × 105個,接種至6孔板,置于37 ℃、5% CO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待BMSCs生長至40%~60%融合時,按Lipofectamine?3000說明分別轉染SNHG12。轉染48 h,收獲細胞并分離外泌體。當BMSCs生長至80%融合時,用無外泌體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48 h,收集上清液。上清液以2 000 × g離心20 min,再以10 000 × g離心40 min,然后用0.22 μm無菌過濾器過濾。將上清液以100 000 × g超速離心70 min,重懸于PBS中,再以100 000 × g離心70 min除去任何剩余的RNA,并用含PBS和RNAse Ⅰ的混合物稀釋,最終獲得外泌體懸浮液。
1.3.MSCs來源外泌體鑒定 取部分外泌體懸浮液,加入適量RIPA裂解液充分裂解,提取外泌體總蛋白。加入蛋白上樣緩沖液,煮沸變性。取變性蛋白,SDS-PAGE分離。電泳結束,濕轉法轉至PVDF膜上。TBST洗膜,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然后分別加入CD9、CD63、TSG101一抗,4 ℃孵育過夜。次日,TBST洗膜后滴加IgG二抗,室溫孵育1 h。TBST洗膜,ECL發(fā)光,凝膠成像儀曝光并采集圖像。
1.4.氧模型建立 取H9c2細胞,隨機分為陰性對照(NC)外泌體組與SNHG12外泌體組,分別加入等體積NC外泌體、SNHG12外泌體轉染;SNHG12外泌體 + miR138-5p抑制劑組與S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分別加入等體積SNHG12外泌體 +miR138-5p抑制劑及S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轉染;SNHG12外泌體 + SH-NC組與SNHG12外泌體 +SH-SIRT1組,分別加入等體積SNHG12外泌體 +SH-NC及SNHG12外泌體 + SH-SIRT1轉染。然后根據(jù)KOYAMA等[8]的方法制備缺氧溶液,將各組細胞與缺氧溶液共孵育6 h,建立體外缺氧細胞模型。
1.5.癥因子檢測 收集各組細胞培養(yǎng)液,離心留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檢測上清液IL-1β、IL-18。
1.6.泌體特異性生物標志物及細胞焦亡相關蛋白表達檢測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收集各組細胞,加入RIPA裂解液充分裂解,提取細胞總蛋白。加入蛋白上樣緩沖液,煮沸變性。取變性蛋白,SDS-PAGE分離。電泳結束,濕轉法轉至PVDF膜上。TBST洗膜,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然后分別加入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一抗,4 ℃孵育過夜。次日,TBST洗膜后滴加IgG二抗,室溫孵育1 h。TBST洗膜,ECL發(fā)光,凝膠成像儀曝光并采集圖像。采用Image J軟件分析各蛋白電泳條帶灰度值。
1.7.胞活力檢測 采用CCK-8法。收集各組細胞,接種至96孔板,置于37 ℃、5% CO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每孔加入CCK-8溶液10 μL,37 ℃孵育2 h。酶標儀于450 nm波長處檢測各孔的光密度(OD)值。
1.8.胞凋亡率檢測 采用TUNEL法。收集各組細胞,4%多聚甲醛固定,PBS潤洗,置于冰上并使用0.1%Triton X-100透化處理,然后加入TUNEL反應液,室溫黑暗孵育1 h。PBS洗滌,DAPI襯染細胞核。熒光顯微鏡下采集圖像,計算細胞凋亡率。細胞凋亡率=每視野TUNEL染色陽性細胞數(shù)/總細胞數(shù) × 100%。
1.9.計學方法 采用GraphPad7.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結果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MSCs來源外泌體鑒定 經(jīng)鑒定,BMSCs來源外泌體特異性標志物CD9、CD63、TSG101表達均呈陽性,證實成功獲取BMSCs來源外泌體。
2.2.MSCs來源外泌體中SNHG12對體外缺氧心肌細胞的影響 NC外泌體組與SNHG12外泌體組細胞凋亡率、細胞活力及上清液IL-1β、IL-18水平比較見表1,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表達比較見表2。
表1.C外泌體組與SNHG12外泌體組細胞凋亡率、細胞活力及上清液IL-1β、IL-18水平比較(±s)
表1.C外泌體組與SNHG12外泌體組細胞凋亡率、細胞活力及上清液IL-1β、IL-18水平比較(±s)
注:與NC外泌體組比較,*P<0.05。
組別NC外泌體組SNHG12外泌體組細胞凋亡率(%)18.20 ± 3.03 14.00 ± 1.53*細胞活力(%)1.55 ± 0.32 2.39 ± 0.34*IL-1β(pg/mL)347.26 ± 18.06 99.68 ± 11.95*IL-18(pg/mL)194.59 ± 6.01 72.15 ± 10.34*
表2.C外泌體組與SNHG12外泌體組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s)
表2.C外泌體組與SNHG12外泌體組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s)
注:與NC外泌體組比較,*P<0.05。
組別NC外泌體組SNHG12外泌體組0.32 ± 0.04 0.15 ± 0.03*0.33 ± 0.07 0.18 ± 0.04*0.34 ± 0.06 0.17 ± 0.05*0.37 ± 0.07 0.21 ± 0.06*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
2.3.調miR-138-5p表達后BMSCs來源外泌體中SNHG12對體外缺氧心肌細胞的影響 在缺氧心肌細胞中,下調miR-138-5p表達后,BMSCs來源外泌體中SNHG12可導致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表達降低,細胞活力升高、細胞凋亡率降低(P均<0.05),見表3、4。
表3.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與SNHG12外泌體 + miR-138-5p抑制劑組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Cleaved-GSDMD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s)
表3.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與SNHG12外泌體 + miR-138-5p抑制劑組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Cleaved-GSDMD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s)
注:與S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比較,*P<0.05。
組別S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SNHG12外泌體 + miR-138-5p抑制劑組NLRP3 0.56 ± 0.11 0.37 ± 0.05*ASC 0.29 ± 0.03 0.15 ± 0.03*Cleaved-Caspase-1 0.61 ± 0.03 0.53 ± 0.14*Cleaved-GSDMD 0.42 ± 0.04 0.22 ± 0.04*
表4.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與SNHG12外泌體 + miR-138-5p抑制劑組細胞活力、細胞凋亡率比較(%,±s)
表4.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與SNHG12外泌體 + miR-138-5p抑制劑組細胞活力、細胞凋亡率比較(%,±s)
注:與SNHG12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比較,*P<0.05。
組別SNHG12 外泌體 + NC抑制劑組SNHG12 外泌體 + miR-138-5p抑制劑組細胞活力1.71 ± 0.26 2.06 ± 0.37*細胞凋亡率27.04 ± 3.52 19.83 ± 2.27*
2.4.調SIRT1表達后BMSCs來源外泌體中SNHG12對體外缺氧心肌細胞的影響 在缺氧心肌細胞中,下調SIRT1表達后,BMSCs來源外泌體中SNHG12可導致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表達升高,細胞活力降低、細胞凋亡率升高(P均<0.05),見表5、6。
表5.NHG12外泌體 + SH-NC組與SNHG12外泌體 + SH-SIRT1組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Cleaved-GSDMD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s)
表5.NHG12外泌體 + SH-NC組與SNHG12外泌體 + SH-SIRT1組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Cleaved-GSDMD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s)
注:與SNHG12外泌體 + SH-NC組比較,*P<0.05。
組別SNHG12外泌體 + SH-NC組SNHG12外泌體 + SH-SIRT1組NLRP3 0.20 ± 0.05 0.48 ± 0.04*ASC 0.48 ± 0.08 0.64 ± 0.10*Cleaved-Caspase-1 0.39 ± 0.05 0.50 ± 0.02*Cleaved-GSDMD 0.33 ± 0.02 0.49 ± 0.16*
表6.NHG12外泌體 + SH-NC組與SNHG12外泌體 +SH-SIRT1組細胞活力、細胞凋亡率比較(%,±s)
表6.NHG12外泌體 + SH-NC組與SNHG12外泌體 +SH-SIRT1組細胞活力、細胞凋亡率比較(%,±s)
注:與SNHG12外泌體 + SH-NC組比較,*P<0.05。
組別SNHG12 外泌體 + SH-NC組SNHG12 外泌體 + SH-SIRT1組細胞活力1.44 ± 0.20 0.99 ± 0.27*細胞凋亡率18.30 ± 1.55 21.23 ± 2.86*
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在心肌梗死過程中,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急性血栓形成時,會導致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和能量代謝障礙,最終導致心肌細胞死亡[9]。因此,挽救和修復受損的心肌細胞是心肌梗死治療的重要目標。
BMSCs是一類起源于中胚層的成體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是當前再生醫(yī)學中最有潛力的種子細胞。外泌體是一種由活體細胞通過胞吐方式釋放的小囊泡,其內包含細胞的DNA、RNA、蛋白質等生物活性物質,可介導細胞間的信息傳遞。近年來,外泌體已經(jīng)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疾病診治和生物技術領域,如干細胞治療、基因遞送、藥物運載等。將外泌體注射到心肌梗死早期的心肌組織中,能夠顯著抑制心肌細胞凋亡[10]。研究表明,BMSCs可通過釋放外泌體的方式,提供多種生物活性分子來修復受損的心肌細胞、減少梗死周邊區(qū)域的心肌細胞凋亡,促進損傷心肌的再生性修復[11]。lncRNA是一類轉錄本長度超過200 nt的RNA分子,可通過競爭內源性RNA機制參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4-5]。在心血管疾病中,lncRNA已被證實可通過調節(jié)心肌細胞增殖、凋亡以及心肌肥厚、纖維化和血管生成等,改善心功能障礙[12]。外泌體來源lncRNA可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和焦亡,從而發(fā)揮對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13]。BMSCs衍生的外泌體lncRNA mir9-3hg可通過Pum2/PRDX6軸抑制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細胞鐵死亡[14]。lncRNA SNHG12是一種具有低編碼概率的lncRNA,定位于人染色體1q25.1區(qū)域。有研究報道,SNHG12高表達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阻遏細胞周期進程、抑制腫瘤細胞凋亡以及誘導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等,從而促進腫瘤的侵襲和轉移[6]。因此,lncRNA SNHG12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腫瘤診斷標志物和治療靶點。但在心肌梗死中BMSCs來源外泌體中l(wèi)ncRNA SNHG12對心肌細胞的影響及其機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體外缺氧細胞中,SNHG12外泌體組細胞凋亡率顯著低于NC外泌體組,細胞活力顯著高于NC外泌體組。提示BMSCs來源外泌體中l(wèi)ncRNA SNHG12對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心肌梗死后會引起強烈的全身和局部炎癥反應,抑制或減弱炎癥反應有利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細胞存活[15]。細胞焦亡是一種炎癥性細胞程序性死亡方式。Caspase-1在細胞焦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aspase-1激活可觸發(fā)炎癥因子IL-1β、IL-18釋放[16]。靶向細胞焦亡的抑制劑可減少心肌梗死面積和抑制炎癥反應。細胞焦亡的特征在于GSDMD介導的膜孔形成,細胞腫脹和快速裂解,隨后大量釋放促炎癥介質[17]。NLRP3是啟動細胞焦亡的必要條件,心肌梗死患者血漿NLRP3水平顯著升高[18]。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體外缺氧細胞中,SNHG12外泌體組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表達和上清液IL-1β、IL-18水平均顯著低于NC外泌體組,細胞活力顯著高于NC外泌體組。提示BMSCs來源外泌體中l(wèi)ncRNA SNHG12能夠抑制心肌細胞炎癥反應及心肌細胞焦亡和凋亡。抑制miR-138-5p表達和過表達SNHG12均可上調SIRT1表達。研究發(fā)現(xiàn),SIRT1在心肌梗死中具有心肌保護作用,敲除SIRT1基因小鼠心肌梗死面積顯著增大,而過表達SIRT1基因小鼠心肌梗死面積顯著縮?。?9]。有研究證實,miR-138-5p可特異性結合SIRT1[20],而lncRNA SNHG12可靶向miR-138-5p[21]。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下調miR-138-5p表達后,BMSCs來源外泌體中SNHG12可導致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表達顯著降低,細胞活力顯著升高、細胞凋亡率顯著降低;下調SIRT1表達后,BMSCs來源外泌體中SNHG12可導致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GSDMD蛋白表達顯著升高,細胞活力顯著降低、細胞凋亡率顯著升高。提示BMSCs來源外泌體中l(wèi)ncRNA SNHG12可能通過調節(jié)miR-138-5p/SIRT1軸抑制心肌細胞炎癥反應及心肌細胞焦亡和凋亡。
綜上所述,BMSCs來源外泌體中l(wèi)ncRNA SNHG12可能通過調節(jié)miR-138-5p/SIRT1軸抑制心肌細胞炎癥反應及心肌細胞焦亡和凋亡,從而發(fā)揮對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