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宇勤
如果有兩片牧場讓你選一片放牧,其中一片是牧草稀少的鹽堿地,另一片是水草豐美的綠洲。為了養(yǎng)出肉質優(yōu)良的羊,你會選擇哪一片牧場?
有經驗的西北牧民會選擇鹽堿地。因為與在鹽堿地上啃食草根長大的羊相比,綠洲上以鮮嫩的青草為食的羊的肉質較差,銷售價格也更低。這就奇怪了,每天在吃都吃不飽的惡劣條件下長大的羊,為何肉質更好、價格也更高呢?
原來,鹽堿地中幾乎沒有生長任何植物,僅有一些細草也分布得很零散。由于生存條件太過艱苦,這里的羊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一天到晚只能不停地活動,去尋找稀有的、發(fā)黃的草和含鹽量較大的水源,有時甚至要刨草根以為食。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羊,由于運動量足夠大,再加上吸收了鹽堿地土壤中一些特殊的物質,雖然生長得比較緩慢,但是肉質特別細嫩,味道特別鮮美,且毫無膻味。甚至羊肉本身就有點咸,烹制時很容易入味,因此特別受歡迎。
而生活在水草豐美的綠洲上的羊群,由于食物充足,一天到晚幾乎不用活動就能吃飽,這樣一來,吃得好、休息得好的羊自然生長得快。然而,這種在較短時間內就能長大的羊的肉質比較一般,而且大部分羊肉的膻味都很重。將其帶到市場出售時,價格自然很低。這就像長在峭壁等惡劣環(huán)境中的野生靈芝,與人工培植的靈芝相比,二者的“身價”有著天壤之別。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新疆等地做羊肉生意的人都喜歡稱自己的羊在鹽堿地中長大,顧客也更愿意花更高的價格買這種羊。附近養(yǎng)羊的牧民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即使自己的羊長得慢一點,放牧時辛苦一點,他們也愿意將羊趕到鹽堿地中放養(yǎng)。
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現象。鹽堿地的生存條件如此惡劣,甚至草料和水源都很稀缺,似乎不適合放牧牲畜,然而,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中,羊群為了謀求生存,增加了運動量,同時,也讓羊因為啃食鹽堿地里生長出來的草而抑止了羊肉的膻味,而且羊肉還含有多種特殊的酶,烹制后味道格外鮮美。鹽堿地的自然條件本不利于養(yǎng)殖牲畜,最后卻成為其身價倍增的直接原因。
名師點評
本文以生活在鹽堿地上的羊為例,說明了物極必反這個道理。生活中的事往往就是這樣,美好的東西常常產生于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而舒適的環(huán)境雖然會產生積極影響,但是,未必有利于提升其品質,這個結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