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干
摘 要:作為衣冠南渡之后的第一代譙國龍亢桓氏,桓彝不僅是推動(dòng)這一家族走向中興的開端之人,同時(shí)亦是一位著名軍事人物?!稌x書·桓彝傳》載周贊許桓彝之句為“茂倫嵚崎歷落,固可笑人也。”元代李冶釋“可笑”為“為人譏笑”,余嘉錫亦贊同此說。此種訓(xùn)釋與《晉書》所載史實(shí)不符。“嵚崎可笑”之“可笑”當(dāng)為“可喜”,是可愛、令人喜愛之義。
關(guān)鍵詞:桓彝;嵚崎可笑;晉書
一、桓彝與譙國龍亢桓氏
不同于之前或之后朝代的皇權(quán)唯一,魏晉六朝是中國歷史上由門閥士族所把控的時(shí)代。司馬睿初至江東,借助瑯琊王氏的家族影響力組建政局,定鼎江左,時(shí)人稱之“王與馬共天下”。與瑯琊王氏齊名的士族還有高平郗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五家皆為“當(dāng)軸士族”,能夠左右東晉政治格局。譙國桓氏,主支分為龍亢桓氏、铚縣桓氏?;敢停?76—328),字茂倫,譙國龍亢人,為桓溫之父,屬龍亢桓氏一支,亦為衣冠南渡之后第一代譙國龍亢桓氏。譙國龍亢桓氏始于東漢桓榮,歷經(jīng)曹魏、西晉,傳至東晉桓彝,已歷九世。田余慶指出,與初至江東就擁有極大聲望的士族不同,譙國龍亢桓氏政治影響力形成并定型的時(shí)間相對滯后。以出身言之,曹魏嘉平之時(shí),桓范為曹爽智囊,后被司馬懿所誅殺。歷經(jīng)此難,譙國龍亢桓氏實(shí)際成為刑門之后,故桓彝在渡江之初身份并不顯赫。[1]譙國龍亢桓氏盡管帶有先天不足,而桓彝本人也亡于蘇峻之亂,但在桓彝之后,譙國龍亢桓氏的政治地位卻一路攀升,最終成為東晉朝堂的執(zhí)牛耳者。龍亢桓氏在十一世之時(shí),桓玄甚至能夠改易晉鼎,建立桓楚?;赋嬖诓坏饺辏秊閯⒃K鶞?,桓氏家族自此衰弱。所以,從譙國龍亢桓氏一族的興衰歷程來看,桓彝是推動(dòng)這一家族走向中興的開端人物?;敢偷能娛鲁删椭饕獮閰⑴c平定王敦之亂與戰(zhàn)后安撫宣城?;敢鸵灾葜鞑救胧耍蒡T都尉。晉元帝時(shí),因王敦擅政,桓茂倫憤而離職。太寧二年(公元324年)時(shí),晉明帝下詔討伐病危中的王敦,命桓彝為散騎常侍?;敢鸵蚱蕉ㄍ醵刂畞y有功,被封為萬寧縣男。時(shí)宣城境內(nèi)常有變亂發(fā)生,晉明帝補(bǔ)桓彝為宣城內(nèi)史?;敢透靶呛笃蕉ㄗ儊y并發(fā)展生產(chǎn),頗有政聲,《晉書》稱曰:“在郡有惠聲,為百姓所懷”。
二、《世說新語箋疏》“嵚崎可笑”釋義的不確切性
桓茂倫曾為周所欣賞,《晉書·桓彝傳》記有周對其贊賞之語:“茂倫嵚崎歷落,固可笑人也?!盵2]《世說新語·容止》亦錄有此事,其文曰:“周伯仁道桓茂倫:‘嵚崎歷落,可笑人?;蛟浦x幼輿言?!盵3]“嵚崎”亦作“嵚奇”,本義山勢險(xiǎn)峻不平,引申指人的品格卓異。“歷落”形容為人磊落、灑脫不拘?!皪缕椤迸c“歷落”皆符合原文的褒揚(yáng)之旨,然而“可笑”一詞卻難以詮解。
余嘉錫在箋疏《世說新語》此篇時(shí)引《敬齋古今黈》,其注云“李治敬齋古今黈四曰:周嘆重桓彝云:‘茂倫嵚崎歷落,可笑人也。渭上老人以為古人語倒,治以為不然。蓋謂彝為人不群,世多忽之,所以見笑于人耳!此正言其美,非語倒也?!盵4]《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有《敬齋古今黈》八卷,元李冶撰,故此處“李治”當(dāng)為“李冶”。[5]李冶認(rèn)為,桓彝行為特異獨(dú)行,與眾人不同,所以為時(shí)人所哂笑,而周卻對此極為欣賞,故用“可笑”一詞來直言贊譽(yù)。唐代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言:“白,嵚崎歷落可笑人也。雖然,頗嘗覽千載,觀百家,至于圣賢,相似厥眾……而遙觀君侯,竊疑魏洽,便欲趨就,臨然舉鞭,遲疑之間,未及回避。”[6]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太白因醉酒沖撞李長史(即李京之)的車駕,后上此書。其開篇便用“嵚崎歷落可笑”之句言稱自己行為有唐突之處,向李京之致歉,同時(shí)也以桓彝自比,指出自己同魏晉時(shí)人一樣不拘細(xì)行,沖撞之事并非有意為之。此處之“可笑”含有荒唐可笑之義。其后,李白用“雖然”一詞進(jìn)行語義轉(zhuǎn)折,解釋原因,在贊譽(yù)李長史時(shí)亦從側(cè)面提及自身學(xué)識博通百家,希望能獲得他的舉薦。《上安州李長史書》中的“可笑”與李冶的解釋相合。但在《晉書》的記載之中,桓彝“性通朗,早獲盛名”,“時(shí)人方之許、郭”。[7]桓茂倫早年便獲得極高的聲名,當(dāng)時(shí)人們把他比作著名的相士許邵、郭泰??梢?,桓彝為同時(shí)諸人所稱贊許可,而并非是貶低譏笑,李冶的解釋與原典史實(shí)不符。
三、《晉書·桓彝傳》“嵚崎可笑”解義
從詞語的語義聯(lián)系性來看,“嵚崎可笑”為并列式結(jié)構(gòu),“嵚崎”與“可笑”相并列,二詞隱含因果關(guān)系?!皪缕椤迸c“可笑”在《晉書》本傳中分前后銜接于一處,具有意義的關(guān)聯(lián)。金啟華主編的《全宋詞典故考釋辭典》即通過有“山勢險(xiǎn)峻不平”之義的“嵚崎”解釋“嵚崎可笑”,指出,其義由山勢高峻,引申至比喻人之杰出不群,并再引申為“令人欽喜”。[8]魏克威、李德山主編的《二十五史成語典故》亦是如此。此種解釋主要根據(jù)“嵚崎”之義對“嵚崎可笑”進(jìn)行詞義說明,而并未根據(jù)“可笑”作解。
從詞語訓(xùn)詁角度言之,《晉書·桓彝傳》“嵚崎可笑”之“笑”應(yīng)訓(xùn)“喜”?!翱尚Α奔礊椤翱上病?,是可愛、令人喜愛之義。就文字訓(xùn)詁而言,《廣韻·笑韻》言:“笑,欣也,喜也”[9],釋笑曰欣、喜。從它的文獻(xiàn)用例來看,《樂府詩集·清商曲辭》錄有吳聲歌曲《七日夜女歌》九首,其第二首云“長河起秋云,漢渚風(fēng)涼發(fā)。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10]“清商曲辭”之辭來源于漢地古調(diào)與曹魏三祖,其從晉朝開始廣為傳播,后流行于江左地區(qū),與《晉書·桓彝傳》產(chǎn)生于相同的歷史語境之中。喬象鐘疑“可笑”或作“巧笑”。[11]“巧”為溪母巧韻開口呼二等上聲效攝,“可”是溪母哿韻開口呼一等上聲果攝。二字讀音差別較大,文字構(gòu)型亦不同,且傳世文獻(xiàn)并無引此作“巧笑向明月”的用例,故疑“可笑”為“巧笑”之訛缺乏實(shí)據(jù)。《七日夜女歌》所敘為牛郎織女之事,“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之句用來描寫織女婀娜多情的神態(tài),其句義為:她沿著云中的道路緩緩前行,面帶微笑,那向著明月前行的身影是如此地令人喜愛。在該句中,“欣”與“笑”相對成文,文義相同。唐代寒山《詩三百三首》云“可笑寒山道,而無車馬蹤”[12]。寒山為唐代著名詩僧,一生歸隱山川,樂于山中生涯,其言“沙門不持戒,道士不服藥。自古多少賢,盡在青山腳?!盵13]所以,“可笑寒山道”之“可笑”亦訓(xùn)“可喜”,其句義是“令人喜愛的寒山道路”。與寒山齊名的拾得亦言“可笑是林泉,數(shù)里少人煙”[14],“可笑”之義與寒山詩同。敦煌變文《歡喜國王緣》有句“王之愿念,日夕不離數(shù)(椒)房,日暮歡于金殿,如斯富貴,可笑殊嚴(yán)”。[15]此句言說歡喜國王對夫人寵愛有加,使其居于華貴之所并終日與之廝守?!翱尚Α绷x為“可愛”,“殊”“嚴(yán)”皆是程度副詞,表喜愛程度之深。南宋辛棄疾作有《浣溪沙·贈(zèng)子文侍人名笑笑》一詞,亦用桓彝之典:“儂是嵚欹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shí)頻。有人一笑坐生春。歌欲顰時(shí)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宜顰宜笑越精神?!盵16]辛稼軒全詞皆對侍女笑笑表示欣賞。鄧廣銘在注解“儂是嵚欹可笑人”之句時(shí)除引用《晉書》原句之外還特加按語:“此詞所贈(zèng)者即名笑笑,故每句皆著一笑字”。[17]鄧注指出,詞牌格式有固定字?jǐn)?shù)的限制,為使每句皆有“笑”字,辛棄疾在化用典故之時(shí)著意將“可笑”字嵌入文句當(dāng)中,所以,該句雖有“可笑”之字卻并無“可笑”之義。其實(shí),此處“可笑”本義即為“令人喜愛”。辛稼軒用桓彝“嵚崎可笑”之典,不僅達(dá)到褒揚(yáng)人物的目的,更將人物名字巧妙地化于句中,使詞的內(nèi)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
注釋:
[1]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第156頁。
[2][7](唐)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939頁,第1939頁。
[3]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509頁,第510頁。
[5](清)紀(jì)昀等:《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050頁。
[6](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227頁。
[8]金啟華等:《全宋詞典故考釋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960頁。
[9](宋)陳彭年等:《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頁。
[10][11](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661頁,第662頁。
[12][13][14](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中華書局1980版,第9063頁,第9101頁,第9109頁。
[15]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中華書局1957版,第772頁。
[16][17]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頁,第8頁。
本文為江蘇省“十四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xiàng)課題“世界遺產(chǎn)視野下中學(xué)生人文素養(yǎng)涵育研究”(C-c2021/02/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碩士,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xu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