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本
摘 要:程公許是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進士,歷任成都府華陽縣尉、綿州教授、崇寧知縣、簡州通判、施州通判、袁州知州、禮部侍郎、刑部尚書等職。根據(jù)《滄洲塵缶編》《性善堂稿》《宋史·程公許列傳》《宜賓縣志》等典籍,其籍貫、生卒與世系可趨明晰。
關鍵詞:程公許;籍貫;生卒;世系
一、程公許的籍貫
(一)廣平說
廣平在秦代為邯鄲郡地?!皬V平”一名,始見于《漢書·地理志》,西漢時曾設置廣平國及廣平縣。此名之含義,一云“以形勢言也”,取地域廣闊平坦之義,二云取希望統(tǒng)治者“廣其仁惠,平其政刑”之義。這是目前文獻資料顯示的程公許家族最早的祖籍。
其依據(jù):一是程公許在《壽廷邁叔祖》(見《滄洲塵缶編》卷七,以下同一書名只提卷數(shù))中說:“廣平傳續(xù)五百年,凜凜千鈞若旒綴。借公一力為挽回,澡刷家聲舊芳桂?!盵1]
二是懷安軍(今金堂)使君度正在為程公許所作《充養(yǎng)堂銘》序中說:“廣平程正與取后溪先生勉之之言,名其堂曰充養(yǎng),正嘉其善于自擇也,因發(fā)其義而為之銘?!盵2]
(二)眉山說
程公許在《滄洲塵缶編》中對其祖上入蜀的情況有所交代。卷十《宗緒河南》中提及程氏安史之亂(公元755—763年)自河南伊水入蜀,卷二《安人趙氏哀詞》《亨泉詞》等中均提到“眉山程公許”,卷二《撰先伯桂隱先生哀詞》中也稱:“程氏自唐入本朝,號眉山望族。”
卷七《壽廷邁叔祖》中說:“吾宗譜牒祖通義,蟬聯(lián)到公十五世。五派之分同一源,如木有本瓜有蒂。”卷十二《感懷》中提到入蜀始祖最初落腳地在今四川眉山市東坡區(qū)崇禮鎮(zhèn)境內蟆頤山下岷江邊蟆頤津,“潁昌舊第歸無日,且向蟆津穩(wěn)僦居”,僦居即租房而居。
詩中的通義即今眉山市東坡區(qū);蟆頤津在今四川省眉山東坡區(qū)東蟆頤山下,為岷江畔玻璃江的津渡。
(三)敘州宣化說
據(jù)程公許《撰伯父桂隱先生哀詞》(見卷二),其祖上因安史之亂由河南洛水來到蜀地眉山落業(yè),至叔祖程廷邁已十五代。程氏唐代入川居眉山時有五弟兄,以后開枝散葉,后世子孫各居一方,故程公許多自稱“敘州程公”?!稖嬷迚m缶編》卷一《孔山賦》序中程公許自述也言:“敘州程某……”
元脫脫等撰《宋史·程公許列傳》載:“程公許字季與,一字希穎,敘州宣化人?!鼻迩∷氖四辏?783年)紀曉嵐等編成的《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四·滄洲塵缶編》提要,說程公許為“敘州宣化人。”清嘉慶《宜賓縣志·藝文》載:“宋三程墓,治西一百二十里,越溪岸上,墓后為蟠龍寺,即蟠龍書院也,明周爻撰有碑文?!?/p>
李伯章等新修《宜賓縣志》說“三程”系指南宋程公說、程公碩、程公許兄弟三人,“墓在宜賓縣(今宜賓市敘州區(qū))改進鄉(xiāng)合眾村蟠龍生產(chǎn)組,墓今已改作農田,尚有巨碑一座,半埋土中,風蝕無一字可認?!盵3]
現(xiàn)有資料對程公許的父祖記載很少,具體情況不詳。從其先祖自公元8世紀中期唐安史之亂入蜀至公元13世紀中期南宋時程公許這一代,四百多年間,開枝散葉,耕讀傳家,其祖上定居敘州宣化越溪河畔,創(chuàng)辦蟠龍書院,沒有十幾代人的賡續(xù)接力是辦不到的。
二、程公許的生年
程公許的生年是由以下兩篇詩文推算出來的。
《滄洲塵缶編》卷九《甲午歲除即事二首初被聘召之命末章感遇抒懷》之一有“行年半百又加三”之語,甲午即端平元年(1234年),此年程公許53歲。
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卷一《自序》中有“日月邁矣,甲子一周”之句,其落款時間則為“淳祐改元歲辛丑”,淳祐(1241—1252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五個年號,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12年。淳祐改元歲辛丑即公元1241年,此年程公許“甲子一周”即60歲。
從上面兩篇詩文,推知程公許生年為南宋孝宗淳熙九年,即公元1182年。
三、程公許的卒年
考程公許卒年,史無確載,但1252年上半年尚健在是確定無疑的,以下三則資料可為證。
(一)《無準師范禪師語錄序》(見卷九)落款時間為“淳祐歲辛亥月建丑日壬子”。無準師范(1179—1249),俗姓雍氏,名師范,號無準,四川梓潼人,宋理宗賜“佛鑒禪師”之號,被譽為“南宋佛教界泰斗”。淳祐(1241—1252年)是宋理宗趙昀的年號,歲辛亥是農歷辛亥年(1251年),月建丑是農歷十二月,日壬子是十八日。由此可知淳祐十一年(1251年)十二月十八日,程公許還在撰文寫作,其卒當是在年末或次年初。
(二)《滄洲塵缶編》中程公許1252年春返鄉(xiāng)的有關詩文有《江漲有感》《尚想江南圖畫里》《風雨過南溪》《三江曉渡》《題馬鳴溪寺二首》《圓嶠》《秉燭游麻仙郁姑洞》。這些詩文證明程公許1252年上半年尚健在。
(三)程公許在老家去世后,其孫子程繩翁曾請成都府邛州蒲江人高斯得為其遺作《滄洲先生奏議》作序。高斯得在序中說:“……公之葬也,某嘗以詩相挽曰:‘盡言田表圣,和氣范淳夫。其孫繩翁拜且泣曰:‘此實錄也,非公孰知吾祖父者!《奏議》成編久矣,敘于首簡,其敢他屬?……故于繩翁之請不敢固辭”[4]。
高斯得挽詩提到的田表圣,即田錫(940—1004),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屬四川眉山市)人,北宋初期著名諫臣、政治家、文學家。范淳夫即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又作淳夫,成都華陽人,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作者將程公許與北宋四川兩位名人并列,充分肯定程公許在從政和文學方面的貢獻。此則資料至少可以佐證程公許是1252年回到老家后去世并下葬的,但究竟卒于何時,尚無法確定。
四、程公許家族的世系
據(jù)《壽廷邁叔祖》《撰伯父桂隱先生哀詞》《滄洲先生奏議》《婺源州知州致仕程公墓志銘》等詩文,目前能夠確定的程公許家族世系情況是這樣的:
叔祖:程庭邁。
父親:程符孫。
母親:眉山魚耶場孫氏。
兄:大哥程公說(字伯剛)、二哥程公碩(字仲遜)、三哥程公?(字叔逢)、程公許(字季與)。
程公許兒子:程子泳(贈奉直大夫)。
程公許孫子:程繩翁(臺州路黃巖州知州)。
程公許曾孫:程郇(元代書法家,曾為趙孟頫在湖州老家畫的《人騎圖》題跋,原作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程公許玄孫:程游、程濤……(皆為程郇之子)。
程公許來孫:男八人:權、模、楷、植、楫、同、生、文(皆為程郇之孫子)。
注釋:
[1](清)《四庫全書集部四·滄洲塵缶編(程公許著)》,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以下引用出自同一作者同一書者不再注出。
[2](清)《四庫全書集部十五·性善堂稿(度正撰)》,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3]《宜賓縣志》,巴蜀書社1991年版。
[4](清)《四庫全書集部別集《恥堂存稿》卷四(高斯德撰)》,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館研究館特約館員、民盟四川省委文史委副主任、宜賓市歷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