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蘭,程大偉,李 明,顧 紅,陳錦永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國家數(shù)字種植業(yè)(果園)創(chuàng)新分中心,河南鄭州 450009)
軟棗獼猴桃(Actinidiaarguta)是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獼猴桃屬(ActinidiaLindl.)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1],果形似棗,又名軟棗子、奇異莓、藤瓜、獼猴梨[2]。它是獼猴桃的一個種,原產(chǎn)于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工馴化栽培[3]。成熟的果實肉質較軟,具有果實表面光滑、整果可食用、營養(yǎng)成分高、藥用價值大等特點。軟棗獼猴桃既可帶皮鮮食,也可以用來制作果酒、果汁、果脯等,因此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國內(nèi)軟棗獼猴桃的種植面積較少,主要分布在遼寧、山東、河南等省份,黑龍江、吉林、四川、陜西、浙江等地也有少量栽培[4],每年果實產(chǎn)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近幾年,鮮食軟棗獼猴桃批發(fā)價普遍在30元/kg以上,是一種具有較高栽培利用價值和廣闊發(fā)展前景的藤本果樹[5-6],生產(chǎn)中需要搭架栽培以提高其產(chǎn)量和品質。
然而,關于軟棗獼猴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源育種[7-8]、栽培管理[9]、果實品質[10]、貯藏加工[11-12]、分子生物學[13]等方面,對于其架型創(chuàng)新的研究未見報道。筆者采用新型籬壁架栽培模式,對定植當年的生長量進行調查,探索該架型對軟棗獼猴桃生長量的影響,為提高軟棗獼猴桃產(chǎn)量和品質提供理論基礎和栽培技術。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于2020年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獼猴桃資源圃進行,位于112°42′~114°14′E、34°16′~34°58′N,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5.6 ℃,年平均降雨量542.15 mm,無霜期209 d,全年日照時間約1 869.7 h。
1.2 試驗材料試驗材料為一年生紅色軟棗獼猴桃優(yōu)系“紅寶石66-63”。
1.3 試驗方法2020年春季,選取地勢平整地塊,均勻翻耕,清除園內(nèi)雜草、亂石。選擇根系發(fā)達、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的苗木,用清水浸泡12~24 h,按照2 m株距挖好直徑40 cm、深30 cm的定植穴,每穴投入25 kg有機肥,同時填入表土,與肥料混合均勻,將選好的苗木放入定植穴的中央,使根系向四周展開,將剩余的土回填入穴內(nèi)踩實,再澆水灌透。
籬壁架整形見圖1。定植后,當主干長至高于第一道拉絲20 cm時,在拉絲下約10 cm處摘心,促使剪口下2~3個芽萌發(fā)。選擇健壯的2條新梢向相反方向水平綁縛,作為主蔓培養(yǎng)。當主蔓長至1 m時摘心,促使側枝萌發(fā)。萌發(fā)的側枝向上引縛生長,當長至高于第二道拉絲時,在拉絲處摘心,促使剪口下2~3個芽萌發(fā)。選擇健壯向上的枝條向上引縛生長,如此反復摘心培養(yǎng)成側蔓。側蔓上自然萌發(fā)的枝條作為結果母枝來培養(yǎng)。當結果母枝長至50 cm長時摘心,萌發(fā)的側枝留2~3片葉摘心,如此反復摘心。以一年生平棚架整形植株為對照。
圖1 新型籬壁架軟棗獼猴桃生長情況Fig.1 The plants cultivated in the new vertical trellis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籬壁架整形選取8株生長勢相似的植株,用卷尺測定植株主干、主蔓、側蔓、結果母枝的長度,用游標卡尺測定主干粗度、主蔓粗度、側蔓粗度、結果母枝粗度,計量結果母枝的數(shù)量及結果母枝上的節(jié)數(shù)。
1.5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Excel 2010整理和分析原始數(shù)據(jù),計算植株生長量、粗度和節(jié)間長度等指標,用Origin 2021作圖。
2.1 植株生長量植株正常落葉后,測量其主干、主蔓、側蔓、結果母枝的生長量,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籬壁架整形8株植株主干+主蔓的平均生長量為210.0 cm,側蔓的平均生長量為762.8 cm,每株結果母枝平均總長度為1 973.5 cm。而平棚架植株主干+主蔓的平均生長量為349.3 cm,比籬壁架植株高66.33%,每株結果母枝平均總長度為260.3 cm,為籬壁架植株的13.19%。計算每株的總生長量,結果顯示,長勢最旺的植株為第1株,總生長量為3 733.0 cm,長勢較弱的植株為第5株,總生長量為2 287.0 cm,而平棚架植株的總生長量為609.7 cm。總體來看,籬壁架8株軟棗獼猴桃的總生長量平均值為2 946.3 cm,是平棚架植株的4.83倍。
表1 軟棗獼猴桃生長量
2.2 結果母枝長度及數(shù)量調查結果顯示(表2),籬壁架軟棗獼猴桃定植當年結果母枝的平均長度為43.20~61.78 cm,平均為52.24 cm。每個側蔓上平均有6.23個結果母枝,每株平均有37.5個。最多的為第一株,有49.0個,最少的為第5株,有23.0個。而平棚架植株結果母枝的平均數(shù)量僅4.7個。
表2 軟棗獼猴桃結果母枝長度及數(shù)量
2.3 植株枝干粗度從圖2可以看出,籬壁架軟棗獼猴桃定植當年落葉時,主干的粗度在17.34~28.75 mm,平均為21.70 mm;主蔓的平均粗度在10.64~15.38 mm,平均為13.46 mm;側蔓的平均粗度在6.97~9.71 mm,平均為8.94 mm;結果母枝平均粗度在5.03~6.16 mm,平均為5.60 mm。而同期平棚架植株主干的粗度為11.43 mm,主蔓粗度為8.18 mm,結果母枝粗度為5.92 mm,主干和主蔓粗度均小于籬壁架植株。
圖2 軟棗獼猴桃枝干粗度Fig.2 The branch coarseness of Actinidia arguta plants
2.4 結果母枝節(jié)數(shù)及節(jié)間長度由表3可知,籬壁架植株結果母枝平均有17.21個節(jié),最多的為第6株,有19.72個,最少的為第7株,有15.25個。節(jié)間長度平均3.05 cm。平棚架植株結果母枝上平均有16.64個節(jié),節(jié)間長度平均為3.42 cm。
表3 軟棗獼猴桃結果母枝節(jié)數(shù)及節(jié)間長度
該試驗結果表明,新型籬壁架軟棗獼猴桃定植當年長勢較好。結果母枝的生長量影響花芽形成數(shù)量,而植株主干的粗度是初步判斷植株能否長期維持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和優(yōu)質的指標之一[14]。常婧[15]研究表明,溫室條件下,棚架栽培的軟棗獼猴桃結果母枝的長度均小于14 cm。該研究中,結果母枝平均長度52.24 cm,遠高于常婧[15]的調查結果,表明新型籬壁架植株的早期結果能力有所增加。
籬壁架栽培植株的結果母枝數(shù)量、結果母枝生長量、總生長量、主蔓粗度和主干粗度均遠大于平棚架栽培植株。經(jīng)調查,第二年8株平均產(chǎn)量近4 500 kg/hm2,顯示了良好的早豐產(chǎn)能力。另一方面,平棚架栽培植株第二年掛果量較少,表明新型籬壁架栽培的結果能力及豐產(chǎn)性都優(yōu)于平棚架栽培。
綜上所述,新型籬壁架與平棚架相比,植株當年的主干粗度、總生長量、結果母枝數(shù)量和總長度均大幅增加,預示著新型籬壁架具有較好的早產(chǎn)、豐產(chǎn)能力。該研究為探索提高軟棗獼猴桃產(chǎn)量和質量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