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飛
一直以來,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側重于學生音樂技法及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忽略了對其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缺乏音樂欣賞意識和能力。對此,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提升對欣賞教學的重視程度,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措施,優(yōu)化音樂欣賞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音樂教師對于欣賞教學缺乏重視程度,覺得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作用不大,過多學習還會占用學習時間。由于音樂學習對學生的升學沒有影響,導致學校、各科教師,甚至是學生,容易忽視音樂教學。部分音樂教師教學時不夠認真,并未積極組織教學活動,只是在綜合藝術教學中進行滲透,且在教學中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理解及掌握情況[1]。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具有消極的影響,學生無法全面掌握音樂知識,會限制其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情感體驗方面的培養(yǎng)。小學生處在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于音樂的認知及理解有限,需要由教師提供引導才能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情況,合理選用教學方式,不斷提升音樂欣賞教學的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情感、思維、欣賞及審美能力。
首先,視聽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圍繞審美教育,以興趣愛好作為動力。這是一個核心理念。以往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主要是讓學生聽歌,分析樂曲的元素,如情緒、力度以及速度等,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枯燥,和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及身心發(fā)展情況不符[2]。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從課本中找出準確的切入點,合理利用多種手段,例如情境創(chuàng)設、音視頻動畫以及故事情節(jié)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鴨子拌嘴》時,教師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認真聆聽作品。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通過“聆聽猜猜猜”,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幾位神秘的動物朋友,讓我們一起聽聽都有誰?之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響,讓學生仔細聆聽?;蚴峭ㄟ^“音配畫”的游戲,給學生播放一只小鴨子走路以及拍翅膀的視頻。因為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讓學生討論并且給畫面配音,體會小鴨子走路及拍翅膀的樣子。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民族打擊樂隊演奏的視頻,讓學生在完整、重復欣賞樂曲的情況下,觀看音樂家的表演,優(yōu)化學生的視覺體驗,讓學生可以利用多種感官欣賞樂曲,初步了解民族管弦樂隊,實現(xiàn)教學目標。再例如,在學習《動物狂歡節(jié)》時,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狂歡節(jié)的氛圍以及樂曲中的幸福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物狂歡節(jié)相關的電影,讓學生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與內(nèi)容。在欣賞教學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跟隨音樂哼唱,體會其中的歡快的情感,進一步理解這首樂曲。
其次,圍繞體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音樂與情感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前者是后者的一種載體。要想讓學生能夠獲得情感體驗及共鳴,就要讓學生欣賞大量的樂曲及音樂作品,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其音樂審美及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欣賞音樂作品[3]。例如在欣賞《水族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聽故事:我們到的海底世界有很多的水草,這些水草正在慢慢地生長。大家快看,一群小魚游過來了,在水草中游來游去,天黑時,小魚告別水草回家了,于是水底又恢復了平靜?;诠适碌姆绞?,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看圖形譜,掌握A 段音樂與B 段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整節(jié)課教學建立在水族館的情境下,基于教師的引導學生一會兒變成水草,一會兒變身小魚,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且學生可以分辨A 段和B 段,愿意進行動作表演,優(yōu)化教學效果。
最后,通過對比分析,引發(fā)共鳴。在欣賞教學中,在學生對樂曲有初步體驗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其對音樂作品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教師可通過聆聽、分析及比較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分析及比較音樂作品中,更好地感受樂曲之美。例如在欣賞《牧童短笛》時,教師沒有立刻應用多媒體資源,而是先和學生交代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合作學習音樂,你們需要做好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欣賞我們班級中的小提琴家的鋼琴演奏。他為了這次演奏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給我們準備了驚喜。第二件事情,請同學們化身導師,點評這位同學的鋼琴演奏,說出最喜歡的演奏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做課堂的小主人,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jié)課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獲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讓其體驗到親自參與及掌握知識的情感。因此,在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安排合理地選擇教學內(nèi)容。在欣賞樂曲時,可以將其和其他的藝術進行結合,如音樂舞臺劇、音樂情景劇以及音樂繪本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表演中。例如在欣賞《森林狂想曲》時,為了讓學生感覺到身臨其境,體會到森林的神奇,聆聽大自然的音響,教師可以用不同形式創(chuàng)編樂曲播放。在樂曲引子階段可以輕晃身體,感受大自然的靜謐;進入主題一時,可以拍手、捻指以及拍腿聲勢律動,更好地體會活躍的范圍;主題二中,加入了串鈴,體會舒緩的感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深入理解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作為教學的重點,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讓學生在音樂情感的渲染及表達中受到藝術的浸潤。
音樂的美體現(xiàn)在可以給人們提供視聽享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之美,教師應該重視聆聽,這是基礎及前提。因此,要想享受音樂,就要先進入其營造的氛圍中,讓學生基于聆聽初步了解聽覺的美。要想讓學生樂于聆聽,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分析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nèi)容,確保內(nèi)容生動形象,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讓學生仔細聆聽音樂作品,閉上雙眼,創(chuàng)設安靜、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體會作品的美好和情感。例如在學習《乒乓變奏曲溜冰圓舞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讓他們體會運動的美,并且進行音樂欣賞及演唱活動,讓學生溝通互動,分享自己的感受,形成對音樂的初始審美感受。之后,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讓其接觸校園特色的作品,拓展其音樂文化視野,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音樂內(nèi)容和音符等。通過讓學生認真聆聽作品,除了能夠讓其跟上節(jié)奏、表演、體會快樂情感之外,還可以加強其審美能力。
音樂的歌詞優(yōu)美,包含豐富的情感。小學生在人生觀構建的重要時期,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也具有較強的適應力,能夠基于外界環(huán)境理解音樂作品,體會其創(chuàng)造的美好環(huán)境以及包含的豐富情感。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合理地實施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其理解及想象能力。例如在學習《義勇軍進行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授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之后,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的影視片段,幫助學生理解這首歌曲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演唱時能夠投入情感,直觀感受歌曲內(nèi)容,體會這首歌要表達的情感及意義,提升其鑒賞能力及藝術素養(yǎng)。
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較多,例如歌曲、情景劇以及歌曲等。讓學生參與到音樂表演中,能夠幫助學生走進、欣賞及感悟音樂。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角色扮演方法。第一,教師應該先掌握學生的情況,包括會哪些樂曲,掌握的音樂劇、舞蹈以及表演類型等。第二,結合收集的信息,認真分析,建立與學生情況相適應且可以展示學生的平臺,讓其在表演中感受音樂情感,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三只小豬》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先播放音樂,讓學生仔細傾聽,體會鼓的不同音色。在第二次聽的時候,讓學生了解音樂主題。第三次聽時可以加入彈奏電子琴的動作。當學生聽到電子琴表達的小豬歡快的叫聲時,能夠跟著節(jié)奏拍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及感受音樂中的情緒,在欣賞音樂中獲得審美感受。
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要去重視聆聽及體驗之外,教師還要認識到想象的重要性。融入想象的欣賞,能夠讓學生在欣賞中主動創(chuàng)造,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對此,教師要以想象為中心,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生理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想象并非胡亂猜想,還是要結合音樂作品進行創(chuàng)造。音樂和美術存在差異,其屬于無形的藝術,要想激活學生的審美經(jīng)驗,就要通過音樂想象,把無形的音樂變成有形的內(nèi)容,讓其進一步欣賞音樂,理解其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4]。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進行探究、體驗、感受以及表現(xiàn)音樂。音樂旋律具有流動的特點,能夠為學生的想象奠定基礎。有效的音樂欣賞,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其審美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彼得與狼》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故事情節(jié),發(fā)揮想象力想象場景,例如長笛和雙簧管要表現(xiàn)的是小鳥及鴨子、長笛及單簧管表現(xiàn)的是小鳥和貓、大管和弦樂表現(xiàn)的是老爺爺和彼得……通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創(chuàng)編音樂童話劇。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認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音樂變化,明確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谧寣W生自己創(chuàng)編及探究,能夠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基于創(chuàng)造性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音樂形象的旋律主題,感受作者利用樂器刻畫出的不同人物及動物的動作、性格和神情,加深對所有角色的印象。
教師對于學生的審美情趣及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學校應該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包括專業(yè)能力、素質水平以及知識水平等,促使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教師除了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在給學生講解知識時,應該認真、耐心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優(yōu)化教學效果。在平日教學中,教師需持續(xù)提升音樂審美情趣,深入地感受體驗音樂美。現(xiàn)階段,知識在不斷更新中,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習最新的知識,拓展視野,適應教學發(fā)展要求。另外,還要注重理論知識學習,深入、準確地理解音樂觀念及教學規(guī)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規(guī)律開展教學,課后不斷反思,及時吸取經(jīng)驗教訓,為后續(xù)教學的優(yōu)化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積極影響。教師應該提升對音樂欣賞教學的認知水平,結合學生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采取多樣化的措施,將欣賞教學落到實處,并且站在接受美學的角度,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中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讓學生在欣賞中能夠主動地聆聽、感受、想象及體驗,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收獲美的享受,發(fā)展音樂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