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革新和進步,小學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美國散文作家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所以,教師要適應時代前進的腳步,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學生做朋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要求小學班主任在授課管理工作進程中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概念就是重視學生的性格特征,把學生當作授課的主體,從現(xiàn)實入手,在授課進程中主動引入學生展開自發(fā)學習與探究。班主任當作授課管理中的先導,要快速熟知學生的發(fā)展趨向,并且借助真正行得通的管理手段來實施教學指引,突顯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尊重學生,開發(fā)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扎實基礎。
對于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內(nèi)心既畏懼教師,又覺得教師很偉大,覺得教師說的都對。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變成了教師說什么,小學生就會去做什么,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自己獨立思考,不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對小學生的思維進步是非常不利的,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被重視,影響他們的綜合進步。
對于思維模式比較活躍的小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見解,有著自己的個性,但是,很多機械式的教學方法,壓制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機械式學習,自己的個性得不到展示,甚至會對學習產(chǎn)生一種怨恨心理,不想學習,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只有班主任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才會引導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與進步。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教師教學理念未能及時更新,沒有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統(tǒng)一的教學管理下,抑制了小學生的天性,對小學生的發(fā)展非常不利。很多學生會覺得自己在班主任的壓迫之下,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造成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不高。
小學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點,他們在心理上對班主任較為依賴。但是,如果班主任過于嚴肅,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害怕心理,不利于管理工作開展。班主任應打造和藹可親的形象,融入到學生中,博得學生信任,這樣,學生就愿意聆聽班主任的教誨,對班主任所講的道理更愿意相信,對班主任所強調(diào)的規(guī)范也更容易服從,從而有助于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班主任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探討,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是集體的一員。班主任在跟學生進行溝通時,要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從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出發(fā)制定班級管理方案,引領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1]。
例如,班級管理制度確認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內(nèi)容之一,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積極發(fā)表見解,并選擇合理的意見將其納入班級管理制度。如此,學生成就感提升,從而加強了對班主任的信任感,促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在此過程中,學生有了主人翁精神,所以對該制度更加信服,更愿意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遵守班級管理制度,使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更加順利和高效。此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盡量保持平和態(tài)度,這樣才能有效維護學生自尊和自信,有助于學生良好性格與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有利于學生終身成長。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眰鹘y(tǒng)班級管理模式下,教師總是抱著一種“嚴師出高徒”的心態(tài)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以批評為主以贊揚為輔,如此來保證班級紀律。而素質(zhì)教育時代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為此,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認可。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在批評的過程中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在維護學生自尊的同時幫助其改正錯誤[2]。
例如,不少學生在班會中會開小差,有的學生喜歡說話,在班會上與其他學生竊竊私語;有的學生喜歡畫畫,在班會上偷偷畫畫……班主任遇到此類現(xiàn)象的時候,不應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是可以采取更平和、更合理的方式開展管理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給予愛說話的學生一些必要的“懲罰”,可以懲罰他為全班學生講一個笑話,調(diào)節(jié)班會氛圍,之后告訴他班會上說悄悄話是不對的行為,會影響其他學生,也不利于自身進步;教師也可以“懲罰”在班會上畫畫的學生,要求其負責本周的板報繪制,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意識到自身錯誤,還能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還要注意多肯定學生,增強他們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精神。例如,有的學生做值日做得很干凈,教師就要提出表揚;有的學生樂于助人、團結(jié)同學,教師也要提出表揚。以表揚作為手段可以鼓勵學生向好發(fā)展,是較為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3]。
小學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有賴于新型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有效減少班級管理的阻力,并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班主任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知識學習;另一方面則對班級管理事務負有主要責任。班主任面對的主體是學生,理所應當?shù)匦枰蛯W生打成一片,并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管理理念,傾聽學生發(fā)出的聲音。另外,班級管理的具體事務圍繞著學生實際學習與生活需求而展開,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擁有令人信服的話語權,為實現(xiàn)班級管理工作的提質(zhì)增效奠定有力基礎。
如果班主任可以加強師生溝通,了解學生在知識學習或人際交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并結(jié)合主客觀條件給予學生科學建議,那在為學生解決困難的同時,還能夠增進與學生的關系,在日后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就少了一分阻力、多了一分動力,將構(gòu)建新型師生關系的理念落到了實處,并在實踐中產(chǎn)生了實效[4]。
小學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既有賴于班干部競選機制的優(yōu)化,還需要引導班干部樹立權責統(tǒng)一的觀念。班干部作為班主任權力的延伸,對班級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班主任不能夠時刻監(jiān)督與引導學生,這時候就需要認真考察與篩選能力強、人品好、負責任的學生來擔任班級內(nèi)的重要職務,以此來完善班級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節(jié)點。班主任同時還應當讓班干部意識到,班干部的權力是學生賦予的,應當對學生負責,否則就不能夠很好地完成班級管理中的各項事務,這也就體現(xiàn)出了權責統(tǒng)一的重要性。
常言道:“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正確的調(diào)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考察,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管理能力、優(yōu)勢特長、責任心等為客觀標準,再結(jié)合學生的個人主觀意愿,在融合主客觀因素的基礎上,從學生中選拔優(yōu)秀的人才作為班干部,并樹立權責統(tǒng)一觀念,為班級管理的高效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5]。
小學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同樣離不開思想教育工作的加強?;诖?,班主任應當以品德教育為指導,注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落實高效班級管理的目標,并最終達成“班級管理共同體”共識。
教師可以定期開展主題班會,除總結(jié)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情況之外,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從不同角度滲透品德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思想教育兩手抓,并且兩手都要硬。具體而言,班主任可以結(jié)合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從中汲取營養(yǎng)。除此之外,還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引導學生在學習上互學互鑒、在生活中互幫互助,營造和諧融洽的良好氛圍,從而形成凝聚力強、優(yōu)質(zhì)高效的班級管理局面。
“中醫(yī)有道是對癥下藥”。教師唯有成為一個善于開展好對癥下藥的教學模式的人,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教師要聞風而動,在看到班級內(nèi)部存在不良現(xiàn)象時,要開展好班會活動,做好專題部署,讓學生能夠化解相應的問題,呈現(xiàn)出自己的最佳狀態(tài),進而釋放內(nèi)在的潛能,成就更大的突破。教師要使自己的見微知著、明察秋毫、善于分析、不斷超越的優(yōu)勢作用在教學之中讓更多的學生懂得: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是可以得到教師的有效管理和幫助的。教師要讓學生打開自己的心門,釋放自己的心結(jié),敞開自己的心鎖,能用心去完成好自我的學習,逐步克服一個個的難題,讓學生的人格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迸發(fā)。教師要讓整個的班級秩序風氣肅然、風清氣正、人人向善、互相幫助,讓更多的學生不斷完成好自我的超越。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與學生是其中的主要參與者。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需要雙方的和諧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善用溝通的藝術解決管理難題。溝通是交互信息、產(chǎn)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基于情境和情感因素會產(chǎn)生不同的交流效果,善用溝通的藝術不僅有利于師生關系升華,同時還可以緩解師生矛盾,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以學生矛盾處理為例,一些班主任在處理此類問題時,完全按照嚴格的獎懲制度執(zhí)行,卻忽略了參與者的內(nèi)心感受,這不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發(fā)展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針對此類事件,班主任可以采取共情、傾聽、理解、引導的方式處理,使事情解決更加妥善和完美。例如,將存在矛盾的雙方叫到單獨的辦公室,首先放低身位,講述自己以前的類似情景,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此為共情;然后耐心傾聽學生講述個中緣由,讓學生情緒得以發(fā)泄,此為傾聽;最后,班主任表示理解,但是,要告知學生問題的處理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武力是很低端的處理方法,并為其闡述此類事件更為完美的解決方案,此為理解和引導。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情緒得以緩解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還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式。
綜上所述,班主任在對小學生的教學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在對小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做到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示范作用,還要關注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找出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保證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促進班主任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