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平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通過幾年的教學積累,我認為作文離不開觀察生活、善于積累。
一、學會觀察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币胱寣W生寫好文章,首先要教會學生積累素材,素材在哪呢?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就需要教會學生觀察,這是寫文章的關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觀察周邊的事物,教學生觀察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在自然界中觀察動物,觀察大自然,以及美術課上的寫生、臨摹,制作各種小物品,設計喜歡的東西,讓他們學會認識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繪物體形態(tài)、色彩的能力。我給學生講了觀察對于寫作的重要,并教給學生怎樣進行觀察,觀察后怎樣進行記錄、進行積累等,如在體育課上學會觀察描繪把握動作,增強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并用語言總結自己觀察、探索到的內(nèi)容。因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生活觀察得越細致,描寫的事物越生動形象。因此,寫作文得先學會仔細觀察,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
二、善于積累
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五彩繽紛的,作文要不斷地生活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要引導學生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同時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如其他學科中的觀察、參觀、操作、實踐等活動,都可以作為作文的內(nèi)容。因此,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是有效積累材料的方法。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比如,在學習了《觀潮》這一課后,教師可以帶學生走出教室,去看校園、去看田野、去看樹林,體會到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是美的季節(jié)。葉圣陶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與生活經(jīng)驗的結合。學生有了親身經(jīng)歷,就為寫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奠定了基礎。有了充實的生活、豐富的活動內(nèi)容,學生就有了積累。
總之,學生寫作的過程是觀察、積累、想象、邏輯、整合等能力集中表現(xiàn)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參加實踐,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喚醒每個學生的童真、童趣,讓學生得到真、善、美的陶冶,用自己的筆去描繪出五彩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