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摘要:學習文言文是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雖然一線教師已經意識到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可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目標梯度缺失、教學方法枯燥和課堂氣氛沉悶等現(xiàn)象。筆者試從“還‘理,靈魂篤定”和“追‘趣,風情萬種”兩方面著手,以此來理性把握文言文教學的目標,追求文言文課堂的生動有趣。
關鍵詞:文言文 策略 目標 生動有趣
學習文言文是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雖然一線教師已經意識到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可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目標梯度缺失、教學方法枯燥和課堂氣氛沉悶等現(xiàn)象。如何使文言文教學煥發(fā)勃勃生機?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還“理”,靈魂篤定
所謂還文言文以“理”,就是理性地把握文言文教學的目標?!缎抡n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總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基于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筆者認為應該緊扣課后練習題,參考《教師教學用書》,結合文言文的文體特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明晰文言文教學的梯度目標,理性地確定教學目標。
從課后練習題的比對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文言文教學有以下三個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掌握朗讀、背誦的方法
低年級重在讀準字音,把握停頓,嘗試讀出節(jié)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課文里的注音和根據(jù)具體意思判斷等方法來讀準字音,通過范讀和借助停頓符號指導學生準確斷句和停頓,還要體會情感,讀出語氣、語調。
(二)引導學生把握理解大意的方法
低年級要學習借助注釋理解文言文大意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課文的大概內容。借助注釋,并不是直接拿來就用,有時需要靈活轉化。比如:《司馬光》里的“迸”注釋為:涌出。光是字面意思,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手勢作水“涌出”的動作,并比較“流”,從而感受“迸”的水流湍急。在理解了課文大意后,為了降低“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內容”的難度,教師可以采用“文意對照”的方式,自己說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讓學生說文言文,也可以你說一句,他說一句,然后連起來講講課文中的故事。
(三)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思維的方法
低年級要引導學生了解文言文在語言上與其他課文的不同之處,感受人物的形象,讀懂故事中蘊含的淺顯道理。教師可以通過文本比較,讓學生直觀了解文言文年代久遠、篇幅短小等特點;通過圈畫、體會描寫語言、外貌、行為等詞句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形象;通過補充留白、反向假設、對話人物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所蘊含的道理。
二、追“趣”,風情萬種
所謂追文言文之“趣”,就是追求文言文課堂的生動有趣。這里的“趣”不是嘩眾取寵的熱熱鬧鬧,而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朗讀、理解、背誦、積累,以此來實現(xiàn)課堂最優(yōu)化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筆者試從《司馬光》一課的教學來追文言文之趣。
(一)對比發(fā)現(xiàn)識文體,激趣
《司馬光》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可以在課始引導學生與平時所學的課文進行對比,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文言文簡潔不易理解的特點,然后追問學生:“這是我們小學階段學的第一篇文言文,按照以前的教材編排得到五年級才學,你們有信心挑戰(zhàn)嗎?”如此一來,可以較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挑戰(zhàn)欲望。
(二)圖文配對解情節(jié),生趣
對于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機械地學習借助注釋來理解大意是有很大難度的?!端抉R光》一課中,教師可以出示6幅與課文中的語句一一對應的圖片,通過看圖找對應的文言文、排列圖片順序等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搭配圖片和排序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理由,并順勢引導學生結合注釋來理解文言文。
(三)動作表演促理解,增趣
在理解了“光持石擊甕破之”的字面意思后,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表演,并讓其他學生來評價。在一次次的評價中,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碰撞,學生逐漸意識到“持石”和“擊甕”這兩個動作需要用力和迅速,從而感受了司馬光從容鎮(zhèn)定、聰慧過人的人物形象。表演促進了理解,也優(yōu)化了朗讀。學生在邊做動作邊朗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內化了文言的語言也外顯了自己的情感,使朗讀和理解相輔相成、生動有趣。
(四)巧借支架練背誦,添趣
在練習背誦時,教師隱去其他部分,只保留“群兒”“一兒”“眾”“光”“兒”這五個表示人物的詞,讓學生分層挑戰(zhàn)背誦。先是選擇一處進行背誦,接著是兩處以上,最后是全文。借助支架,降低了學生背誦的難度,激發(fā)了學生比賽的欲望。在一次次的比賽中,背誦水到渠成。
(五)推薦書目拓閱讀,延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當學生沉浸在對司馬光的佩服中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地推薦學生閱讀《宋史·司馬光傳》,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課堂延伸至課外。
還“理”,使文言文教學靈魂篤定;追“趣”,使文言文教學風情萬種。文言文教學需要理性地把握教學目標,主動地追求課堂的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陳先云.國家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教學指導——與其他版本教科書比對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