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華,陳贊青,敖江俞
(樟樹市人民醫(yī)院1.內(nèi)一科;2.急診科,江西 樟樹 331200)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樟樹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需行化療的結(jié)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符合結(jié)腸鏡對結(jié)腸癌的診斷標準;②首次發(fā)生結(jié)腸癌且無腫瘤病史;③無精神或表達障礙患者;④年齡46~75歲者;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無法進行化療者;②合并凝血障礙或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③合并腸道感染或功能性腸病者;④因各種原因中途退組者。100例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42~75歲,平均(61.72±3.32)歲;病程1~13年,平均(6.44±1.07)年,疾病分期(TNM ):II期50例,III 期34例,IV期16例。治療后根據(jù)療效可將其分為高密度組66例,低密度組34例。
1.3.1浸潤T淋巴細胞密度與腫瘤退縮程度的關(guān)系
根據(jù)Mandard 標準的腫瘤退縮分級(TRG)獨立評判腫瘤退縮程度。TRG分級如下:1級:腫瘤完全緩解,無癌細胞殘留;2級:纖維化組織中可見分散的孤立癌巢;3級:殘留癌細胞較多,≥50%的纖維化;4級:主要為殘余癌細胞,伴<50%的纖維化;5級:腫瘤無任何退縮,無纖維化。 本研究將TRG1、2 級定義為退縮明顯,將TRG3、4、5定義為退縮不良。比較高密度組和低密度組與腫瘤退縮程度的關(guān)系。
1.3.2 化療敏感性
采用實體腫瘤的療效評價標準1.1版對不同密度區(qū)間浸潤T淋巴細胞患者的化療敏感性進行評價,該標準將患者的治療后的情況分為疾病進展(PD):有新病灶出現(xiàn)或者病灶長徑總和增加20%及以上;疾病穩(wěn)定(SD):病灶長徑總和減少原來的30% 以上,或者增大范圍<20%; 部分緩解(PR):病灶長徑總和減少原來的30%及以上且維持 4 周以上;完全緩解(CR):腫瘤標志物降到正常水平,維持 4 周以上無新病灶的出現(xiàn)。CR+PR為化療敏感,以PD+SD為化療不敏感。
表1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對比
表2 治療后不同密度密度區(qū)間患者化療敏感性對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