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芹
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主要采用三段教學模式,即按照讀前、讀中、讀后(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個階段開展英語閱讀教學。下面我就閱讀課的三個環(huán)節(jié)(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以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 5 Section B 2b ?Beauty in Common Things為例,談談如何在閱讀活動中運用思維導圖。
一、如何在Pre-reading中運用思維導圖
在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在讀前階段需激活學生已掌握的相關背景知識、導入文本話題。對此,教師可綜合考慮文本內(nèi)容、教學目標、學生水平等因素,借助圓圈圖(Circle Map)或氣泡圖(Bubble Map)完成此教學階段的教學任務。這一單元的教材上(P38)給我們提供了三幅圖片,首先讓同學們仔細觀察,結(jié)合title就“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How many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do you know”進行討論并大膽猜測。學生的討論、猜測既發(fā)散了思維,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還為后面的閱讀做了鋪墊。
二、如何在While-reading中運用思維導圖
讀中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們掌握閱讀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文本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它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從閱讀材料中獲取直接信息和如何推測間接信息。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這一環(huán)節(jié)將大大提升學生們對文本把握的能力,同時又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此階段可選擇使用流程圖(Flow Map)展現(xiàn)文本內(nèi)容的時間、進程等邏輯遞進關系,使用橋狀圖(Bridge Map)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內(nèi)容知識的邏輯類推,使用雙重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直觀呈現(xiàn)文本中蘊含的比較、對照的邏輯關系,使用多重流程圖(Multi-flow Map)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三、如何在post-reading中運用思維導圖
一般讀后環(huán)節(jié)我們都會安排學生復述或背誦文章,不管是復述還是背誦,如果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并且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時間一長,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受到影響。如果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這一環(huán)節(jié),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了。因為人類對于畫面的記憶要遠強于對聲音的記憶。背誦前我們只要引導學生們根據(jù)思維導圖關鍵詞的提示,在腦海里形成一定的畫面,這樣一來背誦就變成了把自己腦海里的圖片描述出來。背誦的效率自然會大幅度提升,學生們背得快了,感覺容易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進一步提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