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玲
老年癡呆作為一種進行性退行性神經(jīng)疾病, 以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下降、意識障礙、社會活動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減弱甚至喪失為病理特征。據(jù)報道[1], 老年癡呆發(fā)生率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提高,85 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發(fā)生癡呆的幾率高達8%, 患者一旦患病, 可對其生活質(zhì)量造成重大影響, 并帶來沉重的家庭負擔。目前, 臨床上對于老年癡呆主要采取藥物治療, 其中以加蘭他敏為主要治療藥物, 但效果有限。為證明上述觀點的正確性, 作者特開展本次前瞻性對照試驗, 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1 月本院收治的108 例老年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均≥60 歲, 且經(jīng)病史查詢、體征與臨床癥狀檢查等綜合診斷為老年癡呆;②入組前未采取相應藥物治療;③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方法和目的等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排除標準:①對加蘭他敏等藥物有過敏史;②合并其他精神疾病;③重要器官出現(xiàn)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④存在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按照拋硬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 每組54 例。對照組:男28 例, 女26 例;年齡60~85 歲, 平均年齡(74.6±4.1)歲;疾病類型: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40 例, 血管性癡呆13 例, 其他1 例;病程1~4 年, 平均病程(2.5±0.5)年。研究組:男29 例, 女25 例;年齡60~86 歲, 平均年齡(74.8±4.0)歲;疾病類型: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41 例, 血管性癡呆12 例, 其他1 例;病程1~5 年, 平均病程(2.7±0.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男女研究組 54 29 25 74.8±4.0 2.7±0.8對照組 54 28 26 74.6±4.1 2.5±0.5 χ2/t 0.037 0.257 1.558 P 0.847 0.798 0.122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加蘭他敏治療。氫溴酸加蘭他敏片(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957, 規(guī)格:5 mg×10 s)5 mg/次, 2 次/d,若患者可耐受, 可增加至10 mg/次, 2 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維生素E 治療。健美生牌維生素E 軟膠囊[加拿大健美生有限公司, 衛(wèi)食健進字(2002)第0017 號, 規(guī)格:467 mg×60 s], 200 mg/次, 3 次/d。兩組患者均堅持用藥3 個月, 期間安排家屬嚴格監(jiān)督,醫(yī)護人員每日檢查, 保證患者遵醫(yī)囑用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MSE、ADL 評分。采用ADL 評分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 該量表包括軀體生活自理量表(上廁所、穿衣、進食、梳洗、洗澡、行走)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打電話、準備餐飯、購物、洗衣服、做家務、使用交通工具、自理經(jīng)濟、服藥), 應用4 級評分法, 按照自己可完成、有些困難、需要幫助、沒辦法做4 級尺度分為1、2、3、4 分, 滿分為56 分, 若患者總分<14 分為完全正常, 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差。采用MMSE 對患者精神狀態(tài)變化情況進行評估, 該量表評分范圍是0~30 分, 評分越低表示精神狀態(tài)越差。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依據(jù)MMSE 評分評估臨床療效, 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后MMSE 評分差值/治療前評分×100%, 療效判定標準: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療效指數(shù)>20%, 視為顯效;療效指數(shù)為12%~20%, 視為有效;療效指數(shù)<12%, 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的79.6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 評分、MMSE 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ADL 評分、MMS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MMSE 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ADL 評分低于對照組, MMSE 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 評分、MMSE 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 評分、MMSE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ADL 評分 t P MMSE 評分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54 28.3±4.1 14.0±1.4ab 24.255 0.000 16.74±3.68 24.59±3.12ab 11.957 0.000對照組 54 28.6±3.9 19.9±2.6a 13.640 0.000 16.82±3.46 18.76±3.09a 3.073 0.001 t 0.390 14.682 0.116 9.756 P 0.698 0.000 0.908 0.000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 人體大腦中基底節(jié)等部位神經(jīng)元的主要神經(jīng)遞質(zhì)乙酰膽堿成分和大腦記憶力、學習能力密切相關, 主要由乙酰膽堿酯酶水解代謝所產(chǎn)生, 而老年癡呆的發(fā)病機制與乙酰膽堿缺乏有關:大腦皮質(zhì)與海馬中膽堿乙?;富钚悦黠@下降, 大腦基底前腦區(qū)域的神經(jīng)元丟失, 導致乙酰膽堿合成、釋放、儲存減少, 從而出現(xiàn)記憶、識別功能障礙等多種表現(xiàn), 導致癡呆癥的發(fā)生, 且腦脊液中乙酰膽堿含量降低程度和患者病情呈現(xiàn)正相關[2-4]?;诶夏臧V呆的發(fā)病機制,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5], 該藥物作為最成功的一種膽堿能增強劑, 可抑制乙酰膽堿降解, 對于認知、學習和記憶能力均有改善作用。
加蘭他敏即雪花蓮胺堿, 最早提取于石蒜科植物,作為一種高選擇性、可逆性、競爭性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 可穿透血腦屏障, 有效恢復神經(jīng)肌肉傳導機制, 降低神經(jīng)末梢肌肉麻痹狀態(tài)發(fā)生幾率, 且同時具有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調(diào)節(jié)煙堿乙酰膽堿受體的雙重作用機制[6,7];作用于神經(jīng)突觸中, 在與乙酰膽堿競爭同膽堿酯酶結(jié)合的基礎上, 遏制膽堿酯酶分解乙酰膽堿進程, 進而促使大腦內(nèi)乙酰膽堿水平增加, 改善老年癡呆患者學習與記憶困難。相關研究指出, 采用乙酰膽堿治療能夠改善大鼠記憶障礙, 顯著提高大鼠的空間定位功能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作用[8,9]。然而, 單純加蘭他敏治療老年癡呆的效果有限, 這是因為老年癡呆患者神經(jīng)元病理變化發(fā)生較早, 易感神經(jīng)元存在氧化損傷, 應輔助以抗氧化藥物治療, 以消除活性氧,延緩或者阻止神經(jīng)細胞退化[10]。維生素E 作為一種抗氧化劑, 在進入人體后可消除體內(nèi)氧自由基, 減輕細胞氧化應激能力, 預防腦細胞中的細胞膜成分磷脂氧化,對腦組織退化性病變產(chǎn)生抑制作用, 改善患者記憶力,降低老年癡呆患者臨床癥狀發(fā)生幾率[11,12]。本文結(jié)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的79.6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合加蘭他敏、維生素E 治療老年癡呆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老年癡呆患者腦組織中沉積大量β 淀粉樣肽, 對細胞膜、突觸以及軸索等組織產(chǎn)生持續(xù)性損害, 是引發(fā)癡呆的原因之一。維生素E 的抗氧化功效能夠降低β淀粉樣肽蛋白在腦內(nèi)的沉積與形成。將維生素E 與加蘭他敏聯(lián)合應用, 可增強治療效果。而且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ADL 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MMSE 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ADL 評分低于對照組, 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合用藥對于恢復患者精神狀態(tài)、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 老年癡呆適宜采取加蘭他敏聯(lián)合維生素E 治療, 效果突出,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