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結合主題教育第一專題學習內容,圍繞“兩個結合”,談幾點學習體會。
充分認識把握“兩個結合”的內涵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兩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闡明了“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兩個結合”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內在機理,也是繼續(xù)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要求。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先后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同時我們也有過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對革命和建設事業(yè)造成極大損失的慘痛教訓。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是堅持“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勇于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產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的高度契合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許多思想理念,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這種契合性。一是唯物論。馬克思主義主張“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是無神論、唯物論,是西方文明中的“異端”。而中華文明的特征則是世俗化、理性化的,老百姓期盼的是實在的東西,是過上好日子,這是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扎根的前提。二是辯證法。中華文明的核心是哲學,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辯證法,這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是相通的。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與《實踐論》,是體現這種結合的經典之作。三是關于人民群眾主體性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契合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為邦本、政在養(yǎng)民、與民同心等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边@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準確理解“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指引。
堅定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從事人大工作的同志,我們要按照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的要求,全面系統(tǒng)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同時要自覺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認真做好結合文章,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矢”,去射人大工作之“的”,不斷深化對新時代人大工作特點、規(guī)律的認識,著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推動人大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開展主題教育以來,研究室黨支部及時組織全體同志,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部署、省委要求,積極對接常委會和機關主題教育實施方案,研究制定了支部主題教育工作安排,同時承擔了機關主題教育辦公室材料宣傳組的相關職責,努力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力求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