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江文雅,謝巧華,鐘康華,徐景利(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醫(yī)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0)
股骨粗隆間骨折作為臨床常見髖部骨折,其多因暴力因素導致,容易影響髖關節(jié)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目前,臨床多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以良好地固定骨折端,促使骨折愈合,且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利于患者康復[1]。但研究指出,PFNA術后肢體制動會影響下肢靜脈血回流,導致血液高凝,從而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延長患者康復時間[2]。而PFNA術圍術期做好相關護理或可預防DVT發(fā)生。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案,其基于循證醫(yī)學證據(jù),通過實施全面化、科學性護理服務,可提升護理質量,且利于縮短患者康復時間[3]。目前,集束化護理已被臨床廣泛用于骨折手術圍術期,且研究證實該方案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集束化護理對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術后DVT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31-96歲,平均(71.24±3.47)歲;骨折至手術時間4.6-23.8h,平均(14.45±3.44)h。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31-97歲,平均(71.35±3.49)歲;骨折至手術時間4.3-23.7h,平均(14.10±3.46)h。兩組性別、年齡、骨折至手術時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①納入標準: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5],且經(jīng)X線、CT等檢查確診;年齡≥18歲;單側、新鮮骨折;具有PFNA治療指征;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研究。②排除標準:術前伴有DVT;合并臟器功能不全;病理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腫瘤;存在交流障礙。
1.3 方法 兩組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實施PFNA,術后常規(guī)予以那曲肝素鈣抗凝。對照組圍術期行常規(guī)護理,術前協(xié)助患者做好相關檢查,告知病因、手術效果等,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注意事項,做好生命體征監(jiān)測,并營造良好病房環(huán)境,每日定時開窗通風、更換床單被褥,并指導患者選擇舒適體位,講解藥物正確用法、用量等,同時囑患者飲食以高蛋白、易消化類為主;此外,每日定期檢查患者肢體皮膚情況,若出現(xiàn)DVT,及時告知醫(yī)師予以對癥處理,并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指導其行肢體功能鍛煉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圍術期行集束化護理,內容包括:①組建集束化護理小組:由1名護士長、1名主治醫(yī)師、4名責任護士組成護理小組,成員均需接受集束化護理概念、內容相關培訓,并提前收集患者吸煙史、飲酒史、合并糖尿病、血栓史等資料,評估DVT發(fā)生風險,協(xié)商應對策略。②心理護理:術前健康教育期間,詢問患者自身感受,并引導其積極面對,分享既往成功康復案例,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同時可分享放松療法,使其保持身心放松。③疼痛護理:術前于患者患肢下方放置氣枕,適當抬高患肢,術后保持傷口清潔,告知術后疼痛原因、應對方法等,并根據(jù)患者疼痛程度采取轉移注意力、鎮(zhèn)痛藥物干預等,提高患者疼痛耐力。④功能鍛煉:術后1-3d,以被動訓練為主,囑家屬從遠向近依次按摩患者腓腸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等,并幫助其進行踝關節(jié)屈伸、旋轉等運動,每個動作重復5-10次為一組,3-5組/d;術后3-7d,指導患者進行腓腸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與膝關節(jié)屈曲主動訓練,各動作重復10次為一組,3-5組/d,而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⑤DVT預防:術后對患者及家屬講解DVT出現(xiàn)的原因及主要癥狀,囑家屬多觀察患者的皮膚情況,并強調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叮囑患者按時鍛煉,同時應用彈力襪、充氣壓力系統(tǒng)泵等。兩組均護理至出院。
1.4 觀察指標 ①DVT發(fā)生情況:參照相關標準[6],記錄兩組患者術后2周內DVT發(fā)生情況,計算DVT發(fā)生率。②護理滿意度:出院當天,用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兩組滿意度,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5,重測信度為0.874;量表涵蓋護理專業(yè)度、態(tài)度、效果等方面,共計20個條目,各條目均以3級計分,滿分60分;得分<36分、36-48分、>48分依次對應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總滿意度為滿意度與非常滿意度之和。③生活質量:護理前、出院當天,用WHO生活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7]評價兩組生活質量,量表涵蓋心理、綜合、軀體、社會、環(huán)境5個方面,共計26個項目,各方面轉化后滿分均10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DVT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發(fā)生2例DVT,發(fā)生率為4.44%;對照組術后發(fā)生9例DVT,發(fā)生率為20.00%;觀察組DVT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75,P=0.024)。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2.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WHOQOL-BREF簡表中心理、綜合、軀體、社會、環(huán)境5個方面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評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注:相比護理前,*P<0.05。
組別(n=45)心理綜合軀體社會環(huán)境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3.26±4.51 89.57±5.68*55.84±5.71 90.35±6.87*50.24±4.16 88.57±6.43*59.65±6.38 90.24±7.84*61.24±5.88 89.79±6.74*對照組53.38±4.56 81.24±6.19*55.59±5.64 83.64±6.44*50.32±4.86 80.25±6.29*60.07±6.25 85.32±7.52*61.39±5.74 84.62±6.43*t0.1266.6510.2094.7810.0846.2050.3163.0380.1233.723 P0.900<0.0010.835<0.0010.933<0.0010.7530.0030.903<0.001
PFNA作為股骨粗隆間骨折常用治療方案之一,其療效備受臨床認可,但手術損傷、術后制動等,可能會導致DVT發(fā)生,影響患者康復進程。調查顯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PFNA術后DVT發(fā)生率約為2.5%-28%,而如果不及時識別、處理DVT,栓子脫落可能會引發(fā)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安全[8]。
常規(guī)護理采取術前疾病宣教、術后用藥指導、飲食管理等方式,雖有一定效果,并可促使患者身體機能康復,但其未重視對DVT的預防,護理效果有限[9]。集束化護理作為新型護理理念,其在循證醫(yī)學指導下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措施,可提高護理針對性,提高護理效果[10]。研究表明,集束化護理并非整合全部疾病相關護理措施,而是采取有循證支持的護理內容,從而起到改善臨床結局的作用[11]。同時,集束化護理已被臨床廣泛用于各類疾病護理,且研究發(fā)現(xiàn),該護理方案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DVT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說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可預防PFNA術后DVT發(fā)生。分析原因在于:集束化護理通過組建護理小組,培訓護理相關內容,可確保護理專業(yè)性,且通過收集患者相關資料,利于提前評估DVT發(fā)生風險,制定應對策略,同時術后指導患者早期進行關節(jié)被動、主動訓練等,可促進肢體靜脈血回流,避免血液高凝,且講解DVT出現(xiàn)原因與主要癥狀,利于患者及家屬觀察病情。此外,給患者應用彈力襪、充氣壓力系統(tǒng)泵等,可增加患者的血流速度,從而全面降低DVT發(fā)生率[13-14]。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WHOQOL-BREF各方面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說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提升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集束化護理術前詢問患者心理感受,引導其積極面對,并以既往成功康復案例為典范,可減輕患者心理顧慮,緩解不良情緒,且圍術期做好疼痛管理,積極給予鎮(zhèn)痛干預,可減輕患者軀體不適感,從而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同時通過積極的功能鍛煉,利于身體機能康復,從而縮短患者的康復進程,起到改善生活質量的作用[15]。
綜上所述,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可預防PFNA術后DVT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