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斌
(永安市第六醫(yī)院,福建 三明 366000)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SP)是許多學者認為在所有重大精神疾病癥候群中最難以定義和描述的一組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障礙,多在青壯年發(fā)病[1]。隨著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人們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從而造成了SP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2]?;颊呔窕顒赢惓?表現(xiàn)在認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使患者職業(yè)、社會功能受損。據(jù)統(tǒng)計,SP造成了較高的致殘率,占所有疾病負擔的6.2%,所以加強對SP的研究與治療意義重大[3]。目前SP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而常用藥物則分為以氯丙嗪和氟吡啶醇為代表的典型精神疾病藥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藥物(AAPS)[4],但AAPS并不影響患者的認知,不良反應也較小,包括利培酮、奧氮平、阿立哌唑、齊拉西酮等,臨床效果也比較顯著,應用較廣泛[5]。但觀察發(fā)現(xiàn),AAPS會對患者的血糖、血脂及內(nèi)分泌變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代謝綜合征,對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為明確不同藥物對于患者機體指標的影響,選取我院近期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不同的藥物治療,獲得結果如下。
納入標準[6]:均符合精神分裂癥疾病診斷;患者資料完整;無意識障礙;患者知情同意;可配合本次研究藥物治療方案,可配合治療及量表的調(diào)查。排除標準[7]:無法配合用藥治療無法判定治療效果;存在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在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實施。以阿立哌唑治療設為阿立哌唑組,男14例,女9例,年齡35~76歲,平均(43.83±4.29)歲。以氨磺必利治療設為氨磺必利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34~78歲,平均(42.96±4.82)歲。以奧氮平治療者設為奧氮平組,男14例,女9例,年齡33~75歲,平均(41.77±4.71)歲。在一般資料相對照均衡可比(P>0.05)。
阿立哌唑組:阿立哌唑(上海上藥中西制藥,國藥準字H20041507),初始劑量10mg,口服,1次/d,用藥14d內(nèi)最大劑量不得超過30mg/d。氨磺必利組:氨磺必利(齊魯制藥,國藥準字H20113230),400~1000mg,口服,2次/d。奧氮平組:奧氮平(江蘇豪森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10799),起始劑量為10mg,口服,1次/d,依據(jù)病情酌情調(diào)整,劑量不得超過20mg/d。治療6周后評估治療效果。
比較三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疾病嚴重程度綜合征量表評分及糖脂代謝指標,評價治療效果及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疾病嚴重程度以PANSS評價[8]: 包括陰性癥狀(0~45分)、陽性癥狀(0~45分)、一般精神病理癥狀(0~45分)等方面評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血脂水平檢測總膽固醇(TC<5.2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2.6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0mmol/L)。血糖指標以空腹血糖為主。療效評定根據(jù)PANSS評分減分率(A)評價:痊愈:A≥75%;顯著進步:A在50%~74%;好轉(zhuǎn):A為25%~49%;除外為無效[9]。
在治療后三組患者均較治療前疾病嚴重程度綜合征量評分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疾病嚴重程度綜合征量表評分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疾病嚴重程度綜合征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4周后,阿立哌唑組與氨磺必利組患者HDL-C及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阿立哌唑組患者FBG、TG、TC水平低于氨磺必利組、奧氮平組患者(P<0.05);阿立哌唑組患者HDL-C水平高于奧氮平組患者,LDL-C低于奧氮平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糖脂代謝指標對照
三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為0.50%~1.00%,發(fā)病人群多為青壯年。患者可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以及社會功能減退等,且隨著患病時間延長,對患者的家庭和諧及社會穩(wěn)定產(chǎn)生消極影響[10]。所以,控制病情進展與改善預后是極為重要的[11]。臨床上多選擇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具有療效好、不良反應率低等優(yōu)點。本研究中,治療后三組患者均較治療前疾病嚴重程度綜合征量評分降低(P<0.05)。治療后三組疾病嚴重程度綜合征量評分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4周后,阿立哌唑組與氨磺必利組患者HDL-C及LDL-C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阿立哌唑組FBG、TG、TC水平低于氨磺必利組、奧氮平組患者(P<0.05);阿立哌唑組HDL-C水平高于奧氮平組,LDL-C低于奧氮平組(P<0.05)。三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紤]原因為,阿立哌唑?qū)儆卩Z啉酮衍生物的一種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陽性、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均有改善的效果,且不會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造成不良影響[12];氨磺必利為苯胺替代物類精神鎮(zhèn)靜藥,是非典型抗精神疾病的藥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療各種急性或者慢性精神疾病,能夠改善和控制精神病性癥狀。阿立哌唑是一種選擇性多巴胺(DA)能D2和D3受體阻斷劑,能選擇性地與邊緣系統(tǒng)D2、D3受體結合。低劑量時主要阻斷D2/D3突觸前自身受體為主,消除突觸前抑制,使DA進入間隙量增加,緩解陰性癥狀;高劑量阿立哌唑進入體內(nèi)后,主要阻斷突觸后受體,使DA結合位點減少,改善陽性癥狀。阿立哌唑能競爭性拮抗5-羥色胺(5-HT)受體,是其抗精神分裂和抗抑郁作用的分子基礎,同時阿立哌唑?qū)1、D4、D5受體幾乎無親和力,且對5-HT、腎上腺素能α、組胺、膽堿能受體亦無親和力,對紋狀體DA受體阻斷不明顯,具有較高的療效和較好的耐受性;奧氮平屬于吩噻苯二氮卓類化合物,適用于兒童和老年群體,可增強認知功能,緩解錐體外系反應,其化學結構與藥理特征與氯氮平都很相似,但不引起粒細胞缺乏癥。奧氮平與 5-HT2A 和 M1 受體親和力較高,而與 D1、D2、H1、α1 受體也有較低的親和力。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的陽性和陰性癥狀都有改善作用,對陰性癥狀的作用尤其明顯。但其只對原發(fā)性陰性癥狀有效,而對繼發(fā)性陰性癥狀無效。翟媛媛,敖磊,黨偉,等學者[13]在使用阿立哌唑治療的基礎上,對原藥物種類和劑量不變,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的PANSS評分比治療前有所降低。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以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與奧氮平治療均可以改善患者陰性癥狀嚴重程度,治療效果理想且用藥安全性尚可。阿立哌唑相較于氨磺必利與奧氮平,對于患者的糖脂代謝水平影響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