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型政黨建設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必然要求。學習型政黨不同于傳統(tǒng)的政黨組織,它具有系統(tǒng)性、動態(tài)性、發(fā)展性的特點。從普遍與特殊的意義出發(fā),領導者因“影響他人,從而促成共同行動”的普遍屬性而扮演著統(tǒng)合者的角色;同時,領導者因知識經濟的時代屬性以及政黨本身的政治屬性,又分別承擔了學習推動者、變革引領者與愿景捍衛(wèi)者的角色。因此,在建構學習型政黨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普遍屬性與兩種特殊屬性的區(qū)別,并要通過有效的機制設計充分發(fā)揮這兩種屬性。
關鍵詞:學習型政黨;領導;領導角色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3)04-0068-03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guī)律、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1]。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要增強學習本領,在全黨營造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2]。在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學習型政黨的概念脫胎于學習型組織,其真諦在于“心靈的轉變”(metanoia),這種組織以創(chuàng)造性學習作為組織的靈魂?!邦I導”一詞,在語義學意義上指的是“率領并引導”或“擔任領導工作的人”[3]。毛澤東同志指出,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4]。社會學家韋伯把領導者權威的來源歸納為超凡魅力、繼承與職位使然三種,將領導者視作官僚制金字塔頂端的管理者、仲裁者。不同于傳統(tǒng)組織中的領導者,管理學家彼得·圣吉認為,學習型組織的領導角色不再僅限于指揮、仲裁、決策,而將更多地扮演設計師、仆人和教師[5]。換言之,學習型政黨中的領導者,指的是在學習型政黨中設計、從事并指引組織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人。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指出,任何事物都具備普遍性與特殊性。學習型政黨中的領導者也必然具備普遍屬性以及特殊屬性。這兩種屬性分別衍生出學習型政黨中領導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二、領導者的普遍屬性與角色
隨著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人類組織的民主化程度不斷加深。領導者權力與影響力的分享程度也逐步擴大,領導者的角色由傳統(tǒng)社會的“統(tǒng)治者”,現代社會的“管理者”逐步演進到當代社會的“管理者與推動者等多重角色并存”。但無論是“統(tǒng)治者”“管理者”還是“多重角色并存”,“影響他人,從而促成共同行動”這一領導者最普遍、最一般的屬性并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朱煜善將這種普遍屬性概括為鮮明的社會性、極強的引導性、突出的服務性、強烈的感召性與自我超越性五大特點[6]。
毛澤東同志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管理學家赫伯特·西蒙認為,組織中每個個體都在做出決策,都在對不同的備選方案進行比較、折中、選擇。這種選擇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客觀事實所做出的選擇,稱之為“事實判斷”;另外一類是基于偏好所做出的選擇,稱之為“價值判斷”。因此,促成組織共同行動的要訣在于:一方面,要讓每個組織成員都客觀、真實地對某一種現象進行描述,從而做出合理的“事實判斷”;另一方面,通過“灌輸”“命令一致”等方式,改變組織成員的決策前提,使得組織成員形成較為一致的偏好,從而做出相同的“價值判斷”。
與之對應,領導者的“統(tǒng)合者”職能便分解為事實層面的團體學習機制建構以及價值觀層面的愿景統(tǒng)合兩個層次。按照彼得·圣吉的說法,團體學習的意義在于萃取出高于個人智力的團體智力以及產生創(chuàng)新與協(xié)調一致兼?zhèn)涞男袆?,共同愿景為學習提供了焦點和能量,產生群己的一體感[5]。建立團體學習機制的目標,是幫助整個組織客觀地認知事實,實際上是利用“科學”武器來整合組織的方法;愿景統(tǒng)合的目標是為了激勵組織中個體,用組織的偏好代替?zhèn)€人偏好,用組織的偏好指導自身價值判斷,從而做出符合組織偏好的行為,實際是利用“命令一致”來整合的方法。
1939年召開的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盵4]他號召黨內各級領導干部以及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常識,提高革命本領。這種黨內團體學習是阿吉里斯所指的以強化個體對現狀的認知,適應組織的要求與規(guī)范,保證組織正常運轉為特點的“適應性學習”[7]。目的在于提高黨員的科學文化水平,以期有效解決工作中出現的一般性、常規(guī)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不僅將集體學習制度化、規(guī)范化,還十分重視全黨學習機制的建設,不斷完善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在職干部學習制度、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等學習機制,合理安排學習計劃與學習內容,強化對學習的監(jiān)督與考核。
“統(tǒng)合者”職能的另一層面是愿景統(tǒng)合。彼得·圣吉認為,共同愿景的實質是“我們想要創(chuàng)造什么”,是每一個個體發(fā)自內心的意愿[5]。很顯然,組織中的個體面對同樣的事物存在不同的價值偏好,為了實現共同行動,首先,領導者要鼓勵個體愿景充分表達,在個體愿景的基礎上形成組織愿景;其次,要通過命令一致、說服、誘導等方式,促使每個個體服從組織愿景,實現共同行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中,要有效集中全黨、全社會的力量,形成社會主義建設的合力。前提:一是領導者需要成為優(yōu)秀的“教練”,對未來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組織發(fā)展變遷的方向具有透徹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根植于組織的集體智慧,來源于領導者的個體智慧與組織中個體智慧的統(tǒng)合。二是領導者要成為愿景的“仆人”,以強烈的使命與擔當感染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實現組織成員的個體愿景與組織共同愿景的有機統(tǒng)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他指出,“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8]。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愿景。為了有效實現個人愿景與黨的組織愿景的有機統(tǒng)一,首先,領導者需要具備透徹的洞察力,善于“觀大勢、謀大局”。其次,領導者需要具備強韌的戰(zhàn)略定力和為愿景不斷獻身的情懷。領導者唯有具備強烈的使命感與獻身精神,才能有效激勵組織成員,促使他們在面臨決策和選擇時,將組織的偏好置于個人的偏好之前,從而實現共同行動。
三、領導者的特殊屬性與角色
學習型政黨中領導者的特殊屬性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特點賦予領導者的時代屬性;第二是政黨這一特殊組織賦予領導者的政治屬性。要認知這兩種特殊屬性,有必要對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政黨的特點做出清晰的界定。管理學家赫伯特·西蒙認為,傳統(tǒng)組織是依賴等級制度進行高效管理的,其高效性源自把復雜問題分解為因子,并把因子分配給專家解決,最終將各個不完全的解答做出合并[9]。在這中間,領導者作為仲裁者,在不同價值標準中做出價值選擇;同時,作為協(xié)調者將各方向分工的工作成果統(tǒng)一起來,通過這種“統(tǒng)—分—統(tǒng)”方式來解決復雜問題。這種機械化的、制度化的組織,底層邏輯是任何事務都可以通過組織的“切分—統(tǒng)合”過程來解決,組織面臨的新變化可以通過組織內部結構的進一步切分來有效應對。切分產生的互動頻次較為低下。這種“切分—統(tǒng)合”式的組織模式在工業(yè)時代顯示出巨大優(yōu)越性,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但是,知識經濟時代事物的性質變化極為迅捷,事物之間的聯系普遍加強,這種傳統(tǒng)的組織模式開始顯現頹勢。
知識經濟的時代屬性以及政黨的政治屬性,學習型組織中的領導者角色呈現出以下特殊表現形式。
(一)組織學習的推動者
領導者在團體學習機制的建構中,除了要推動整個組織的科學文化學習之外,還要引領組織不斷審視自己的知識產生模式,從團體中不斷“萃取出高于個人智力的團體智力”,幫助組織更準確地把握客觀事實,從而提高用科學來整合個體的效率。這就要求領導者一方面要善于反思,善于總結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與思維模式;另一方面,受制于自身知識、信息等要素的局限性,領導者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有效整合存在于人民群眾中間的對真理的零散見解,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性。在領導經濟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意識到先前對“如何帶領人民致富”這一問題存在偏頗,意識到“致富”之路應當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將“財富密碼”的定義權交予人民。因此,鄧小平同志等領導人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強調要打破追求普遍而絕對平等的思維定式,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鼓勵各級干部群眾先行先試,敢行敢試,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涌現出深圳特區(qū)、安徽鳳陽小崗村等致富典型,最終也推動實現我國經濟長期發(fā)展的奇跡。
作為組織學習推動者,建立一個良好的、熱愛學習、崇尚反思的組織生態(tài)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必要前提。這種推動作用,一方面有賴于“示范效應”。領導者作為“舵手”,唯有善于學習、善于推動學習,組織的團體學習氛圍與團體學習機制才能有效建立。另一方面,激勵機制的建立也是學習型政黨建設中的關鍵因素。激勵黨員將學習成果運用于實際工作中,依據學習前后工作效率的變化作為獎懲、評估和晉升的標尺,才能有效避免學習的形式化、運動化。除此之外,在團體學習的過程當中,領導者的推動作用還體現為引導團體學習方法的變革。利用協(xié)調藝術,打破專業(yè)與部門壁壘,推動知識的共享,在共享中催生新知識,推動黨員個體與黨組織的學習方式由“獲取知識”的適應性學習向“反思與創(chuàng)新”式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轉化。
(二)組織變革的引領者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本身”。知識經濟時代,外部環(huán)境變化極為迅速,對我們黨的判斷力、領悟力和執(zhí)行力等均提出更為嚴峻的考驗。這就要求我們黨始終要堅持先進性建設,不斷根據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變革自身,從而有效適應外部環(huán)境變化。領導者作為變革引領者,辨識變革方向、確立變革目標、配置資源、實現正確方向的變革是其重要職能。作為學習型政黨的領導者,首先,要擁有發(fā)展的眼光,對組織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環(huán)境變遷的可能方向擁有清晰、準確的判斷;其次,還要通過溝通與協(xié)調藝術,使得這種判斷以及產生該判斷背后的邏輯為組織全體所接受;再次,在接受、消化、升華的過程中要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融入其他團體成員的智慧,最終將個人智慧上升為集體智慧,產生共同愿景;最后,領導者要通過自身強烈的使命與擔當,利用自身強大的精神感染力與黏合力帶領每一個黨員為共同愿景接續(xù)奮斗。
(三)組織愿景的捍衛(wèi)者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性要求領導者要始終捍衛(wèi)共產主義理想,并帶領整個黨組織為這一愿景不懈奮斗。吳志潔認為,實現這一愿景的關鍵在于黨員干部能否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能否集全黨之智慧形成與時代同步并能引領社會發(fā)展的思想觀念與價值體系,能否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真正融入頭腦,融入行動[10]。捍衛(wèi)愿景并實現愿景的過程首先要求領導者必須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著作,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實踐過程;其次,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涵,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實現“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四、小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給每一個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鮮活的時代之問與實踐之問:如何建設一個先進的、純潔的、強大的執(zhí)政黨?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答案: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建設一個學習型的政黨,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歷史經驗,更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必然要求。
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黨員中的“關鍵少數”,在學習型政黨的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認識這種作用,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從一般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出發(fā),理解學習型政黨中的領導者作為普通領導者的一般屬性以及作為學習型政黨領導者的特殊屬性,才能對領導者在學習型政黨建設中的角色有一個清晰而準確的把握。一般性方面,領導者的一般屬性或者說本質屬性,是“影響他人,最終促成共同行動”,這種屬性要求領導者扮演統(tǒng)合者,建設一個有效的團體學習機制,并為每一位黨員擘畫一個共同的愿景,團結每一位黨員為著相同的目標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特殊性方面,學習型政黨因其政治屬性而不同于一般的學習型組織,同時,知識經濟的時代屬性也給學習型政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兩種特殊屬性要求領導者要利用示范效應和激勵機制,引導團體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做組織學習的推動者;要擁有發(fā)展的眼光,精通溝通與協(xié)調藝術,做組織變革的引領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本色,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看待問題,做組織愿景的捍衛(wèi)者。
參考文獻:
[1]從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看黨的建設[EB/OL].(2009-09-19)[2021-08-20].http://www.gov.cn/jrzg/2009-09/19/content_1421002.htm.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美]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郭進隆,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6]學習型組織領導者新角色[EB/OL].(2012-08-29)[2021-08-20].
https://wenku.baidu.com/view/ceba450dbb68a98271fefa4b.html.
[7]瞿宛林.中國共產黨黨內學習的歷史經驗與啟示[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7(1).
[8]習近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EB/OL].(2015-07-28)
[2021-08-20].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8/c385474-27369918.html.
[9]Herbert A.Simon.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J].Proceedings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Vol 106,1962(12):467-482.
[10]吳志潔.建設學習型政黨需深化的幾點認識[J].科學社會主義,2010(4).
(責任編輯:田 苗)
收稿日期:2022-09-23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超大規(guī)模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影響與對策研究”(22BZZ036)
作者簡介:張帥杰,博士研究生,從事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