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文學的“回響”

        2023-08-30 22:01:56張英
        新民周刊 2023年32期
        關鍵詞:回響新民作家

        張英

        《回響》海報。

        《回響》是東西繼《耳光響亮》《后悔錄》《篡改的命》之后第四部長篇小說。以新聞事件為靈感來源,講述了女警冉咚咚在偵查一樁情感兇案的同時,也陷入自身婚姻的迷局,并在逆境中與謎案、伴侶、個人心理展開多重博弈的故事。在結構上,小說采用奇偶章節(jié)分別敘述這兩條線索,其中融合了推理和心理探究的元素;在敘事上,小說采用案件偵破與感情探索的雙線并進的寫法,案件影響了人物的情感與生活,人物的情感生活又反作用于推動案件的偵破。雙線并行,形成了“回響”的效果,同時也呼應了小說的標題。

        1966年3月,本名田代琳的東西出生于廣西河池市天峨縣八臘瑤族鄉(xiāng)洞里村谷里屯,村子坐落在半山,只有十幾戶人家。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公路?!拔业募亦l(xiāng)跟貴州交界,四面都是山。涼山也是四面環(huán)山,這樣的地方可以出作家,是大山鍛煉了我的想象力,包括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想象。我發(fā)現(xiàn),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對文學的夢想特別純粹、特別強烈?!?/p>

        1982年,東西考入河池師專中文系,畢業(yè)后分配到家鄉(xiāng)天峨縣中學執(zhí)教,他一邊教書一邊練習寫作。當時的《河池日報》有一個名為“紅水河”的副刊,專門刊登微型小說、散文、詩歌和評論,于是他一直堅持向《河池日報》的副刊投稿。1990年,24歲的田代琳調入河池日報副刊部做編輯,1992年,正式以“東西”為筆名,在《花城》上發(fā)表小說《幻想村莊》?!爱敃r《花城》雜志的編輯專門寫信給我:如果你只是打算玩票,就隨便了,如果你準備一輩子寫作,那么你一定要用這個筆名?!?/p>

        東西的小說代表作《沒有語言的生活》發(fā)表于1996年第一期《收獲》雜志,爾后斬獲魯迅文學獎。多年來,他沒有停留在單一的風格上,而是不斷探索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作為一名作家,要獲得發(fā)展,其創(chuàng)作一定要不斷注入新的東西,不斷地改變,讓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獨特的特色,都有新的亮點,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

        《回響》,從新聞到小說

        《新民周刊》:和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一樣,小說《回響》的緣起也是一個社會新聞。

        東西:我首先想到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所以有了這條線的設計,在夫妻關系之間,選不信任作為核心要點。后來覺得光寫情感這條線不太厚實,想把社會的因素寫進去,就選擇了一個案件展開故事,讓它跟愛情那條線索對比、呼應。于是,便有了“奇數(shù)章專寫案件,偶數(shù)章專寫感情,最后一章兩線合并”。結果,案破了,愛情卻無法破譯。

        東西本名田代琳,現(xiàn)任廣西文聯(lián)主席、廣西作家協(xié)會主席、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曾憑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斬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多部作品獲全國性文學獎項。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共產生5部獲獎作品,東西的《回響》名列其中——這是廣西作家首次斬獲這一中國文學最高獎項,實現(xiàn)茅盾文學獎零的突破。改編自《回響》的同名電視劇已經播出,由馮小剛執(zhí)導。

        寫小說之前(的確)受到一個新聞的啟發(fā):接任務的殺手做了一個假兇殺現(xiàn)場,回去跟委托的買兇者要錢,其實他并沒有按照委托者下達的任務去殺人。在小說里,我整出了買兇殺人、擊鼓傳花這一條故事線。這條故事線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呼應)社會現(xiàn)實里人們怕負責任,都想躺平,做事不明說,就暗示,都把有風險的任務推給他人。

        《新民周刊》:《回響》在敘述上,是一個雙線推進的結構,用大白話來說,是陰陽雙線,有種“量子糾纏”的效果。

        東西:這樣的寫法,實際上是給自己找麻煩,但我有追求。你想讀案件就1、3、5、7,情感就2、4、6、8,而第9章開始,我就把它合并掉了。小說里甚至有提前插入的細節(jié),就是案件的敘述還沒到,感情線已經提前想好了,所以到第7章的時候,有些內容是在為第6章補漏洞。這是我故意耍的一個花招,就是前置敘述,我把情感前置敘述了。

        《新民周刊》:《回響》里,你寫細節(jié)的能力,還原的能力,還有人物的對話,都有提高,超越了前面三個長篇小說。

        東西:筆下的每個人物,面貌、聲音、性格特點、經歷、生存狀態(tài),以及角色的作用、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你都得結合好,得找準他的語調。經過了多年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長時間寫劇本的訓練,我設身處地從人物出發(fā),去設定不同人物的表達方式,寫好臺詞。劇集《回響》播出的時候,很多好的對話片斷被觀眾截下來,有些對話的點擊達到了60多萬。

        這個小說寫得特別累,一邊寫一邊否定,一邊否定一邊思考……習慣性地想要從頭再來。如此之“難”,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對故事中涉及的推理和心理領域,其實都比較陌生。之前,我從來沒碰過推理,也從來沒有把心理學知識用于小說創(chuàng)作,但這次我想試一試。

        如今純文學作品的閱讀市場嚴重萎縮,如何吸引更多的讀者是我這類寫作者的嚴峻課題。這一世界性難題,法國新小說作家羅布·格里耶他們也碰到過。他曾經用偵探或推理的外衣包裹他的新小說,但寫著寫著,基本上沒有推理而只有新小說。于是,我想,能不能來一個既有真正推理又有新小說元素的小說?

        電視劇《回響》里,宋佳飾演冉咚咚。

        后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聘請我為駐校作家,在校園里除了一邊構思小說的開頭,一邊也利用空余時間去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些學習讓我寫人物時多了一份理解,特別是對人物的復雜性有了更多的包容。而為了足夠專業(yè),在寫作過程中,我除了學習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刑偵方面的細節(jié)也專門向刑偵專家請教過。

        ?《新民周刊》:作為小說作者和電視劇的編劇,你和馮小剛這一次合作愉快嗎?

        東西:馮小剛提出讓我寫劇本的時候,我還有些猶豫。我現(xiàn)在有點怕寫劇本了,我跟著名導演合作是有一點發(fā)怵的,他們通常很強勢,有些導演的想法不停地變,變到你無法去適應,翻來覆去地修改,這個過程有時候很折磨人。

        當時馮小剛說讓我寫劇本,我說你自己完全可以啊。但他對我說:如果是別人來改編,可能這個小說只剩下一些情節(jié)了,那些細微的心理活動描寫,你能轉化的就盡量保留吧,要不然有點可惜。他是用這種方式來鼓勵我,我沒法拒絕。

        馮小剛很尊重我,承諾劇本寫兩稿就夠了,拍攝期間的劇本調整,不用我參與。他這樣的理解與支持,促成了這一次合作。總的來說,這次合作我很愉快,我一點都沒有被折磨的感覺。

        《新民周刊》:前幾天看了一篇《〈回響〉:如何將社會派推理風格玩出新花樣?》的評論。作者說《回響》在懸疑劇樣式上疊加心理因素,這個藝術創(chuàng)新效果很好。

        東西:懸疑題材一直有著本格推理和社會派推理兩個分支:本格推理側重推理方式的嚴謹性和創(chuàng)新性;社會派推理強調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批判,以及對于復雜人性的探究?!痘仨憽愤@個小說是屬于社會派推理,跟著生活的邏輯走。

        張嘉益演了《回響》里一個配角。

        懸疑劇常規(guī)敘事的魅力在于,觀眾可以在偵探角色不斷解密的過程中獲得快感。但《回響》的敘事爽點完全是相反的。一般的社會派推理題材習慣探究普通人變?yōu)樽锓傅男穆窔v程和社會原因,以及角色死亡的社會原因等,相比同類型的懸疑網(wǎng)劇,《回響》對于冉咚咚心理狀態(tài)的深入分析,可以被視作新型社會派風格。

        馮導也說,一個殺人案的發(fā)生,哪有那么離奇的故事,還是生活中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所以《回響》還是往生活化、社會派這個推理方向發(fā)展。因為我們還是有社會內容表達的需要、對現(xiàn)實表達的需求在里頭,我們不是在做智力游戲。

        小說寫作與影視化

        《新民周刊》:作為小說家,你怎么看影視化對你寫作的影響?

        東西:馮小剛說,把小說《回響》改成電視劇是有點門檻的,這個門檻是一定有婚姻經歷的人,或者經歷過婚姻煩惱的人,可能才會理解,否則會覺得電視劇里的這些人怎么這么別扭、執(zhí)拗、偏執(zhí)呢?

        《回響》劇照。

        我的臺詞也比過去寫得好了。因為現(xiàn)在心智更成熟,且有了寫小說、寫劇本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會把人物分得更清楚、處理得更好了。

        小說寫作是一個以“我”為中心的寫作,因為它檢驗的程序,基本上是責任編輯和審稿的領導,然后就可以發(fā)表和出版了。但是寫劇本,提意見的人特別多,變動特別大,從制片人、導演、演員甚至攝影、燈光、舞美都會給你提意見,讓你不斷修改完善劇本,這會讓你得到一種更全面的寫作能力,并為你的下一部作品提供修正的機會。你不要害怕、逃避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很多優(yōu)秀的導演,摳劇本的細節(jié)摳得很深。比如我跟楊亞洲合作,他會把你小說中邏輯欠缺的地方給補上去,這種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節(jié)邏輯的補充,對你的寫作是有用的。楊亞洲提出一個觀點,我覺得很好,就是作家和編劇要折磨觀眾,不要折磨劇中人。很多作家寫小說,是折磨劇中人,自以為很感動,但觀眾看得哈哈大笑、無動于衷。真正好的小說作品是折磨讀者,讓讀者為人物緊張、著急,那個才是高級的。

        再比如陳建斌和我討論《篡改的命》,他想了一個細節(jié)我非常佩服。小說里的父親把自己的小孩送給別人撫養(yǎng),看著成長,這個小孩緊張,后來去找自己的母親,一定要在按摩室里讓母親按一次腳。當時兒子知道按摩的女人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但這個女人不知道客人是自己的孩子。母親給親生兒子按腳,按一半的時候,生母問了一句:“先生,你需要特殊服務嗎?”這個場景讓人潸然淚下,是小說里沒有的細節(jié)。這個小說現(xiàn)在到底拍不拍我不知道,我只是認為導演的細節(jié)能力確實強。

        《新民周刊》:你的《耳光響亮》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xù)劇《響亮》和電影《姐姐詞典》;《后悔錄》則改編成44集電視連續(xù)劇《愛你一生》;而根據(jù)《沒有語言的生活》改編的電影《天上的戀人》,獲得了東京第十五屆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藝術貢獻獎”。

        東西:從這些影視劇的播出結果來看,并沒有大火,只是有一些經濟上的收益而已。除了這次《回響》播出,收視率不錯,有些社會反響。

        我的小說能夠被導演看上,我分析過原因,主要是他們喜歡接地氣的作品。另外,我的小說改編難度較大,所以導演最后基本都是找我寫劇本。

        對導演來說,好的故事是最重要的,是金字塔的塔基,是創(chuàng)意的來源。然后是編劇拿出細化可執(zhí)行的劇本,這個工作也很重要,因為劇本是一劇之本嘛。編劇需要一點“忽悠”能力的。說得極端一點,寫作就是一個騙子,作家和編劇就是一個騙子,天天的工作就是以假亂真,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還要騙到別人相信你,這是需要高超的技術能力的。

        電視連續(xù)劇《愛你一生》。

        《新民周刊》:你以后會自己當導演嗎?

        東西:通過這次《回響》的合作,看到馮導在拍攝現(xiàn)場,我覺得我做不了。影視劇的要求完全不一樣,那種畫面、燈光、人物的表演要求,和小說一支筆寫千軍萬馬非常不同。

        導演在拍攝地,就是藝術總負責,你必須是百科全書式的,你的腦子里不能是一根筋的,你有好多事情要負責,千頭萬緒都要注意。現(xiàn)場演員情緒對不對、衣服對不對,場地的道具,攝影師的取景角度,畫面上抖一抖,一點點穿幫,他們一眼就看到,這個需要專業(yè)的技能。

        如果我去做導演,可能只顧及把故事講好,其他方面可能就顧及不到了。

        影視劇是集體作業(yè)

        《新民周刊》:和寫小說的天馬行空不同,寫劇本的時候,更多要回到煙火人間。

        東西:兩者的寫作差別很大。厲害的作家能夠寫出獨特的東西,又能夠找到大家的共性。很厲害的作家要從簡單的東西找到特別的東西,這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所以有時候,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讓他獨特一點。

        電影《天上的戀人》獲得了東京第十五屆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藝術貢獻獎”。

        具體來說,小說可以抒情、象征、夸張,把數(shù)百人的故事集中安排在一個人的故事里。電視劇是落在地上的,是群像式的創(chuàng)作,獨木不成林,除了故事要真實可信,還要根據(jù)電視劇長度、故事社會背景和社會變化,一步一步按著時間的邏輯去展現(xiàn)人物的個性、情緒、命運,編織人物之間的關系,推進情節(jié)寫感染人的細節(jié)。觀眾相信一切是有可能的,才會被打動。

        總的來說,影視劇是集體作業(yè)。這里面不光是編劇、導演的功勞,還有演員的功勞,還有化妝、服裝、美工、攝影等現(xiàn)場拍攝的功勞,剪輯師、混音、配音、配樂等制作部門的功勞,還有勞務和后勤部門的功勞。

        《新民周刊》:有的作家會先寫影視劇本,后面改寫成小說。你怎么看這種互文性的寫作?

        東西:我曾經想過這個嘗試,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寫過。現(xiàn)在我還是主張寫小說就是寫小說,寫劇本就是寫劇本,不攪在一起。比如我寫《沒有語言的生活》的時候,不會想到它會改編成影視作品。比如說《回響》,那么多心理活動,你會想到它改成影視作品嗎?

        如果你一定要寫兩種文體的話,我覺得先有小說是比較好的,因為影視劇本改編成小說這個東西我沒做過,沒體會,我只做過把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本。

        我覺得原著作者當編劇有一個優(yōu)勢:他對人物的性格發(fā)展、心理動機、命運走向是清楚的,改編的時候,哪怕省略了一些心理描寫,對人物的行為和外化還是準確的。

        《新民周刊》:中國的教育體制里,以往基本上都是實用型的應用文寫作教學,很少教文學寫作的方法和敘事學。觀眾覺得很多國外的小說、影視作品好看,以假亂真,結構、邏輯、故事漏洞少,人物立體,對白生動,也是因為他們有一套完整的培訓方法,用在寫作里頭就是寫作技巧。

        東西:對。不過,現(xiàn)在我們在這方面應該好一些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都辦了寫作碩士,引入了相關的課程和訓練,甚至還邀請國外的作家和編劇來和學生們交流。我覺得,我們慢慢會好起來的。

        (左)法文版《篡改的命》。

        (右)瑞典文《沒有語言的生活》。

        當然,有了這些寫作技巧,小說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還是要回到中國的現(xiàn)場來,和這塊土地同呼吸共命運。這個太重要了,一些海外作家學到了故事,但我們還不把他當成重要作家,就是因為他的寫作不在此時此地此刻的中國現(xiàn)場。

        我說的現(xiàn)場感,是知風雨,知溫度,就是每一句臺詞我會會心地微笑或者糾結。如果你離得遠,不會知道它的況味,那種微風、氣候的微妙變化。所以,再好的故事、再好的技巧,如果不接地氣,與中國社會現(xiàn)實無關,也救不了小說。小說還是要在我們的現(xiàn)場,還是要感知這片土地上的現(xiàn)實,一點一滴的變化。你寫的人物,應該就是日常生活里的樣子,要感受得到,要同甘共苦、風雨同舟。把寫作的技術手藝放在這個環(huán)境里,才寫得出真正的時代作品。

        小說的“點子”很重要

        《新民周刊》:每次寫長篇小說前,你的準備期會有多久?

        東西:寫小說前的準備工作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反反復復地琢磨、構思?!痘仨憽愤@個小說我構思了兩年多時間,其實這個想法早就產生了。只要構思好了,我的寫作速度就會上來。小說的構思時間長,會讓你找到一些好的角度,加上你有閱讀的經驗,你會去橫向對比、縱向對比,就找到你小說的差異性。

        這個差異性找到之后,把小說方向定下來,然后你就要把它忘掉,扎扎實實、真心實意地回到生活中來,那些豐沛的生活就能夠進去了,把你積累的素材和感受、體驗用在小說里。如果你不用自身的體驗與真實的感受,小說也不會真實、豐沛、可信。因為小說本來都是虛構的,如果你在小說里面再不加點真情實感和真材實料,那小說就全都虛了。

        所以,越是虛構的東西,你越要真材實料去填充它。這個真材實料就是你的生活感悟力,你的敏感力不能下降。這不是技術,這就是你的生命感受,你的情感在小說里釋放了,只有當你的感情和體溫進去了,你的小說才會有感染力,你的人物才會鮮活站住打動人,才會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如果我們對生活的感悟已經遲鈍了,那就進不去,所以你要保持靈性和觸感。

        《新民周刊》:不知道你有沒有慣性,就每個稿子寫完,自己要讀一遍、念一遍,才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讓文章通順保持流暢?

        東西:我在寫作的時候,會在電腦上默默地讀小說,不止一遍。比如今天我寫了1500字,我不滿意就去讀,發(fā)現(xiàn)不對在哪里,就去彌補修改它。每重看一遍,就會情不自禁的默讀。有時候我寫一段,特別是小說的開頭部分,那就次數(shù)更多了,這是一個自我反復的琢磨。

        反正我就是這樣寫作的,一定是從思考出發(fā)的。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病”,這個習慣有點偏執(zhí)。我現(xiàn)在的寫作狀態(tài)是思考越來越清晰,但是體力在下降,寫長篇還是要體力的。

        《新民周刊》:你的小說,經常是打腹稿的時間很長,什么都想明白了才動筆寫?!坝悬c子”,還有控制力,當斷則斷,不啰嗦,絕不拖泥帶水。

        東西:可能和我自己的追求有關系。我希望寫那種有精確方向性的小說。有很多人的小說寫作可能是來自于生活,突然迸出來就想寫一個小說。這種現(xiàn)象在我身上也有,但是通常發(fā)生的概率很低。

        東西談《回響》。

        在寫小說以前,我更多是想、是思考。我在思考,我在找這個小說的爆發(fā)點、觸發(fā)點。我想得多,我也觀察,然后我有一個觀念,再去在生活中找故事,去找生活中那種行為,來完成我這個想法。說白了,這個有可能是主題先行。這個主題,往往來自于一個你非常想不到的東西,或者這個是有新意的東西,然后我再去完成它。

        你有這個方向感了,你的寫作就不會漫溢或者不會失控,也不會東南西北轉。我總是圍繞這個焦點在寫,所以有一個吸力在那里,跑不遠。

        《新民周刊》:你害怕“失控”?

        東西:我覺得寫小說還是要有一個可控范圍,故事想明白了,結構打好了,每個人物的作用和關系設計好,結尾是什么樣的,都很清楚,然后是精準的寫作。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某些偏移,這種偏移我叫敘述的走神。如果敘述中走神了,有時候開開小差,要“回得來”。你那種閑筆閑得好,或者你這個小差開得漂亮,對小說的敘述有好處,那是很好的狀態(tài)。但不能夠走到無邊無際了,連主題都跑了,那肯定不是好小說。

        《新民周刊》:在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以后,文學的寫作難度,藝術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實際上在降低嗎?

        東西:其實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以后,尤其是網(wǎng)絡文學興起之后,作品發(fā)表變得非常容易了。我們只要把自己的文章掛到網(wǎng)上去,就有讀者。不像當年,千軍萬馬只有通過文學雜志和圖書出版那條路闖出來。

        但互聯(lián)網(wǎng)的容易發(fā)表,資本的進入,商業(yè)文學網(wǎng)站的出現(xiàn),也帶來一個問題: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人發(fā)聲,人人閱讀,大眾普及的后果是,越是講故事,簡單的人物,簡單的設定,故事的關卡,越是簡單的寫作,他的讀者更多。這就造成了很多作家,不愿意去從事有難度的寫作,因為有難度的寫作,是你在給讀者設置門檻,而在設置門檻過程中,你書的銷量、你的受歡迎程度、被理解的程度,都會受到限制,會減少讀者,在算法時代,也會被平臺限流。這就尷尬了,實際上幾乎等于作家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要打破自己的寫作風格,便可能是放棄讀者、減少自己的收入,給自己限流。

        如果一個作家放棄這些難度,只寫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通俗易懂的小說、人物,跟他們那種大眾(非專業(yè)的讀者)同頻共振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付費訂閱者更多,作者和平臺拿到的分成也會更多,這就造成了一種現(xiàn)象:越暢銷的作家,越喜歡重復自己,不愿意接受挑戰(zhàn),為了收入和利益,寧可放棄創(chuàng)作上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從事難度寫作的作家,越來越少,寫作的全面質量可能受影響。

        那天我們在北京,和幾個朋友聊到當前的暢銷書現(xiàn)象,有的人的小說賣了幾百萬冊,大家分析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寫作一定要簡單,簡單就好,讀者多,書也會更暢銷。但我們這樣在寫作上有追求的人,就很擰巴,也沒辦法,我在寫作上,不給自己搞一點難度,就覺得不帶勁。我們不愿意自己的寫作太簡單,也不愿意重復自己,去討好、迎合那些市場。但是,很多寫作上刻意為之的小心思,很多苦心,今天除了評論家以外,還有多少讀者會去花時間理解呢?

        俄文版《回響》。

        我在寫作上,不給自己搞一點難度,就覺得不帶勁。我們不愿意自己的寫作太簡單,也不愿意重復自己,去討好、迎合那些市場。

        在這個如此高速運轉的時代,誰會耐心聆聽青草生長、翠竹拔節(jié)的聲音?實際上,每個作家在搞這些伎倆的時候、設置難度的時候,他們在設置細微的東西,都希望有知音、有讀者去看透它。但是問題是,在今天的這個時代里,這種有難度的寫作,是沒有多少人買賬的,除了從事專業(yè)研究的人。甚至有很多專業(yè)研究的人,也覺得作家沒必要這么弄。

        我不知道,別的作家會怎么做,但從我個人來說,我在寫作上還是回到以前,回到你真是為小部分人寫作的那個時候,回到為個人的價值追求在寫作。

        《新民周刊》:一個在寫作上有要求的作家,一個有創(chuàng)新突破欲望的作家,他對自己一定有基本要求。

        東西:我們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時候,正好碰到中國文學最好的時代。80年代開始,我們大量地閱讀和學習,那時候的藝術風尚是去閱讀有難度有挑戰(zhàn)的作品,我們會找那種越看不懂、越愿意去看的書,甚至是去找那些哲學的書、一些藝術的書,還有那些藝術上極端探索的書,甚至看不懂的小說作品,我們都愿意去看。

        我們就想在閱讀中學習,去大師們的書里探索藝術的密碼,要去懂很多東西,然后回頭在自己的寫作中,去嘗試各種可能性。到了上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在中國文壇上脫穎而出、小試牛刀的時候,開始發(fā)表作品登臺亮相的時候,我們受那些有難度、有深度作品的影響,就想寫那樣的文學作品。這種藝術追求,和我們當時成長環(huán)境是有關系的,大家的書桌前,都設定很多目標,看了很多文學大師的創(chuàng)作心得、訪談,他們都認為優(yōu)秀的寫作者在藝術探索上是要有所突破和貢獻的,哪怕貢獻人物、貢獻結構、貢獻語言、貢獻一些細節(jié),你要寫他人沒有寫過的,不是浮光掠影的表面,而是有深厚的貢獻。

        我個人位居其中,也受到這樣的文學觀念的影響,所以在寫作過程中,企圖不斷向這個目標靠近。如果在今天我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受今天文學氛圍的影響,也許我也會寫那種直白的、容易看得懂的作品。

        所以,歸根到底,人的基因像人格的形成一樣,你的寫作風格,其實在成長階段已經定型了,你要寫什么樣的作品?沒法去改變它,一改變它你就不適應,就覺得這不是我想寫的東西。就像每個人的人格,大多數(shù)人在十幾歲以前基本形成了,后面你再換不同的環(huán)境,他依然是那個人格在起作用。

        猜你喜歡
        回響新民作家
        回響(四)
        回響(一)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回響
        心聲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4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學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3:54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英語學習(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編結水繩
        東方娃娃(2004年5期)2004-07-22 06:41:10
        国产人妖网站在线视频|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毛茸茸的中国女bbw| 亚洲专区路线一路线二天美| 亚洲黄片久久| 亚洲av永久综合网站美女| 久久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日韩av|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99热国产在线| 在线女同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女主播一区二区久久|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久久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 |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 精品囯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国产丝袜美腿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天堂免费av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69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 少妇白浆高潮无码免费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网址|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亚洲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蜜芽|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97av在线播放| a级三级三级三级在线视频|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水蜜桃久久| 国产av在线观看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