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統(tǒng)“持靜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2023-08-29 00:17:10陳曉惠
        關鍵詞:心理健康大學生

        陳曉惠

        (合肥師范學院 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危機智能干預,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601)

        作為一種特殊的“心靈培養(yǎng)工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在政府、社會、高校等力量的重視和努力下,多措并舉,有序推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走“躍動”的路線外,也可以嘗試一下“持靜”的風格。中國傳統(tǒng)文化倡導“靜”的本然狀態(tài),認為“靜”是事物的根本和原態(tài),人們在“靜”中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事。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靜”的價值內(nèi)蘊,引導大學生們以一種沉思內(nèi)斂的力量,在寧靜、專注、深邃中向內(nèi)開啟直覺反省和詩性智慧,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品質的提升。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靜觀”之意蘊

        1.思慮的冷靜

        《論語·雍也》載:“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痹诳鬃涌磥?主靜是為了求知問學、修仁行義,因而更多地將“靜”詮釋為沉心靜氣、鎮(zhèn)定自諾?!抖Y記·樂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薄办o”是人類生命的本質,當人在意識萌動之初,心是寧靜純粹的?!洞髮W》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只有休止才能達到鎮(zhèn)定,鎮(zhèn)定之后才可能冷靜,有了冷靜才能做到安寧,基于安寧才能慎思。此處的“定”“靜”“安”基本上都是可以用“靜”來概括的。孟子評價自己“四十而不動心”,這“不動心”也是“靜”的體驗?!盾髯印そ獗巍分姓f:“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只有做到虛心、專一和安靜,認知活動才能通徹明晰。“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盡將思道者靜則察”,盡管人的意識活動時刻不停,但理性的智慧卻可以引導人們在“靜”中虛心、專一、沉著地觀察事物?!办o”不僅利于致知,也能涵養(yǎng)持敬功夫,如《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曰到:“正靜以待命,不召不至,不問不言,言不過行,行不過道,曰沈靜者也?!?/p>

        2.無為的清凈

        老子指出,“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致虛極,守靜篤”。偌大天下浩浩湯湯,動力不竭,但歸根結底卻都受制于靜。靜是道的內(nèi)部基本屬性和外在表現(xiàn)形式。魏王弼《老子注》云:“凡有起于虛,動起于靜,故萬物雖并動作,卒復歸于虛靜。是物之極篤也,各返其所始,歸根則靜”。虛靜是人們返璞歸真的心之所向和道德使命。人們在“心齋”與“坐忘”的逍遙之境中,知道、體道,從而與天道融合為一,達到安寧境界?!短斓馈酚性?“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宇宙萬物的本然狀態(tài)是“靜”,人類心理活動的本然也是“靜”?!肚f子》云:“圣人之靜也,非日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外界紛擾的事物不能引起內(nèi)心波動,人就達到了虛無的狀態(tài)?!豆茏印ば男g上》云:“動則失位,靜乃自得?!敝挥惺仂o才能順其自然地把握住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豆茏印?nèi)業(yè)》曰:“心能執(zhí)靜,道將自定”。當內(nèi)心恬淡寧靜,無為之道也便呈現(xiàn)?!锻馄ぴ阱丁穼o修的方式進行了闡釋:“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心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蓖V惯\作和受用身體感官的各項功能,以守心靈的安然寧靜。

        3.自性的空凈

        “靜”也體現(xiàn)為精神世界的純粹、明凈與空靈。大乘佛教認為,“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佛家追求的“靜”其實是凈心、凈性、凈土的“凈”。意念專注為靜心,斷除執(zhí)著為凈性,西方極樂為凈土。唯識思想提出“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生和滅只是人對形器世界的認識。無生無滅的本然寂靜,體現(xiàn)了非物質存在的轉化,是一切諸法的實相般若。六祖惠能在《壇經(jīng)·坐禪品》中說:“處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nèi)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庇衷?“外離相即禪,內(nèi)不亂即定,外禪內(nèi)定,是為禪定”。人在感官世界中,會被各種貪念所障蔽,因為顛倒夢想而無明。要想達到寧靜澄然,就應靜坐禪定以斷惑。佛性慈悲本是清凈光明的,在“空”中摒棄執(zhí)著,以此“安閑恬靜,虛融淡泊”,進而“無相”“無念”“無住”,最終達到“決獲菩提”“定證妙果”的高超境界?!痘墼芬袅x》卷上云:“禪那,此云靜慮。謂靜心思慮也?!本壠饡r分,靜中思慮,意念純粹,集中一趣,智慧頓開,事少功多,便是靜慮的境界。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靜觀”之心理健康功能

        1.身心互攝

        身心和諧是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起點和歸宿。維護大學生的身心需求,遵循大學生身心變化的特點和規(guī)律,必然成為提高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和路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靜”功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以身心調(diào)養(yǎng)作為物質基礎,在“靜”中人們順應自然,保養(yǎng)元氣,實現(xiàn)身心合一?!饵S帝內(nèi)經(jīng)》認為,精、氣、神是人類生命的原始存在和基本動力,并且提出“恬淡虛無,病安從來?”即要想達到對精、氣、神的養(yǎng)護、調(diào)理和升華,只要保持心靜就可以?!肚f子·外物篇》說“靜然可以補病”,《文子·守靜》亦云:“靜漠恬淡,所以養(yǎng)生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說:“平意以靜神,靜神以養(yǎng)氣。”程頤在《近思錄》中說:“‘持其志,無暴其氣’,內(nèi)外交相養(yǎng)也。”以靜養(yǎng)氣、內(nèi)外交養(yǎng)、身心整合均乃修身之道,體健的基礎和前提是保守內(nèi)心的虛靜清朗?!兑蚴亲屿o坐法》中說,“靜坐者能萃全身精神而統(tǒng)于一,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自然體氣和平”?!豆茏印?nèi)業(yè)》曰:“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宇宙之精氣構成人的形體并藏寓于人體之中,由此可以衍生為人的精神世界。精、氣、神分言為三,合而為一,相互派生。神清則氣旺,氣旺則精足,人的整個生命狀態(tài)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F(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持靜訓練可以幫助人們放松身心,有效抗壓,改善焦慮癥狀、進食障礙等心理生理問題,達到有機體內(nèi)在的平衡。[1]

        2.洞察本我

        良好的自我意識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議題。大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不全面,在行為上容易表現(xiàn)出自我膨脹或自暴自棄?!独献印肥抡f道,“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在持靜中向內(nèi)觀察,對自己過多的欲望和雜念進行滌除,如此恢復清靜之本性?!段淖印さ涝酚性?“通于道者,反于清靜,究于物者,終于無為。”通道之人,得道之人,亦是清靜、無為之人。荀子在《解蔽》篇中提出“盡將思道者靜則察”,人稟賦的理性認知之心可以在靜中去認識本我、洞察本我。王陽明龍場悟道期間,教人以“靜坐息思慮”作為入手工夫,如實觀照,直入心源。朱子認為“方靜時,須湛然在此,不得困頓,如鏡樣明,遇事時方好”。程頤有言,“靜后,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白沙亦言:“人心本來體段皆一般,只要養(yǎng)之以靜,便自開大”。高攀龍在《語一百八十二則》中亦云:“無雜念慮,即真精神。去其本無,即吾固有?!苯枰猿朱o的功夫,人們調(diào)息、調(diào)身、調(diào)心,從中領會精神世界的純?nèi)槐菊?實現(xiàn)人心本然與理想、現(xiàn)實境遇之間的交融和匯通。從現(xiàn)代心理學角度上說,古人“滌除玄覽”“明心見性”的自明狀態(tài)就是要洞察“本我”。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人類心理世界最原始、最混沌的部分,是個體各種本能、沖動和欲望的集合。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就提出,“在持靜中,人們勇敢地、坦白地向焦慮和孤獨開放自己,消除潛意識中的僵化和蒙昧,將個性中的自私和頑劣凈化為淳樸與馴良”。[2]56“靜”智慧能夠幫助大學生改變心理的浮躁狀態(tài),加速心理成熟,實現(xiàn)思想進取。

        3.激發(fā)認知

        認知水平是評價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當代大學生必須不斷地豐富和開拓自己的思維廣度,做到思維的靈活、發(fā)散、深刻和批判。明海瑞所著《海瑞集》中說到“學必專靜,而后能有成”?!豆茏印ば男g上》云“虛者無藏?!薄盾髯印そ獗巍吩?“凡觀物有疑,中心不定,則外物不清。吾慮不清,則未可定然否也?!比艘@取對客觀事物正確的認識,其心智狀態(tài)就要虛靜專一,清除心中“已知”、“所藏”。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比绻荒芨试冈诩拍鍤g的環(huán)境中奮發(fā),就難以領略到認知深遠、意境悠長的境界。朱熹曾曰:“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此一二年,何患不進!”高攀在《水居》中有云:“兀兀日跌坐,忻忻時讀書?!爆F(xiàn)代學者南懷瑾在《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有言:“靜是培養(yǎng)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溫床”。持靜為人們知書明理、力學篤行鋪墊心理上的準備,從而“道理方看得出”。在心理學領域,Katherine Hayles將人的注意過程區(qū)分為過度注意與深度注意,并且認為,過度注意由于在多個信息任務之間來回切換,易導致認知疲倦;而深度注意長時間靜心于單一目標,表現(xiàn)出認知的持久和耐力。[3]通過靜心訓練,人們能夠及時阻斷外界自動化干擾,保持注意力在當前的任務中。[4]靜心狀態(tài)還被證實與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關。那些長期進行靜心訓練的人,不受之前反射性思維模式的控制,其思維的流暢性和靈活性水平相對更高。[5]

        4.調(diào)適情緒

        優(yōu)良情緒是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大學生們朝氣蓬勃,富于幻想,情緒波動明顯。如果情緒長期處于高度的喚起狀態(tài),無論是驟喜、興奮、狂歡,還是憤怒、焦慮、悲傷、憂郁,都會對健康成長產(chǎn)生不利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靜”功夫講究豁達淡然的心態(tài)、寧靜悠遠的意境,強調(diào)以內(nèi)在的恬靜灑脫應對外在的紛擾起伏。孟子提倡“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而持靜便是“求放心”的一種重要工夫。陸澄說:“定則不擾而靜,靜而不妄動則安,安則一心一意只在此處,千思萬想務求必得此至善,是能慮而得矣”。經(jīng)過持靜,心中清除了雜念妄想,從而心安神定,頓感平靜。王陽明“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通過入靜,心緒持中,不予偏頗,情緒得以平復。明代吳康齋曾經(jīng)“夜病臥,思家務,不免有所計慮,心緒便亂,氣即不清”,而通過靜坐,“心于是乎定,氣于是乎清”。在持靜中,蕪亂的思緒得以厘清,意念專一,此時內(nèi)心就能體驗到深遠的寧靜。朱熹以文記載其師延平:“講誦之余,危坐終日,以驗夫喜怒哀樂未發(fā)之前氣象如何,而求所謂中者”。在靜中,人們氣息松弛,保持尋常心,加強自我接納。有研究者安排大學生參與每天20分鐘、一連5天的靜心干預,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降低了對負性事件的消極反應以及對正性事件的積極評價,其情緒反應趨向中正。[6]也有研究者提出,靜心訓練能夠改善人們的消極情緒,如抑郁、焦慮、憤怒、敵意等,優(yōu)化個體的正面情緒,放松和協(xié)調(diào)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而產(chǎn)生洞察力、和諧、接納、寬容等一系列積極心理效應,改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7]

        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靜觀”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徑

        1.靜寫以內(nèi)省

        “省”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義為“視也”?!皟?nèi)省”就是對自我進行審視和檢查。內(nèi)省被儒家視為“內(nèi)圣外王”的根本功夫??鬃訌娬{(diào)“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訟者也”,孟子提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曾子更是言明“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內(nèi)省的方式之一是書寫日記。每日一記,以此躬身自省、見證成長。林則徐、曾國藩、梁啟超、胡適、魯迅等諸多文人都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如今,日記療法(Diary therapy)、書信療法(Letter therapy)等表達性寫作(Expressive writing,EW)被臨床經(jīng)驗所證實,能夠幫助人們減輕疲勞,調(diào)節(jié)情緒,實現(xiàn)知行協(xié)調(diào),增強免疫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引入“書寫內(nèi)省法”,多有益處。一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大學生課業(yè)任務繁重,對于每日修身養(yǎng)性常常感到無所適從。如果能夠在課余時分保持日記或書寫的習慣,長此以往必能塑造出矢志不移、百折不回的意志力。二是宣泄情緒。書寫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真實記錄。大學生將生活中的緊張、焦慮、快樂、憂傷如實地陳述,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袒露心聲、面向內(nèi)我的情緒疏導。而且一筆一畫的書寫動作,也有利于大學生緩解和釋放負性能量,調(diào)整情緒和心態(tài)。三是反省提升。大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進行總結回顧,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必將促進自己的成長與發(fā)展。

        2.靜讀以養(yǎng)氣

        王充在《論衡》中云:“天地氣合,萬物自生?!薄肚f子·知北游》中說“通天下一氣耳 ”,“人之生,氣之聚也”?!皻狻北徽J為是構成萬物的最基本粒子,是化生萬物的源泉。孟子亦重視“氣”,尤其是“浩然之氣”的養(yǎng)護。何為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中解釋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浩然之氣”不光是物質性存在的“精氣”“血氣”,更是精神層面上具有仁義和德性的正氣、骨氣。要想培植“浩然之氣”,讀書是不可或缺的。蘇軾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飽讀詩書,博采眾長,氣韻涵養(yǎng)自然高雅光彩。在現(xiàn)代心理治療領域,通過閱讀書籍進行心理治療的方法被稱為閱讀療法(Reading therapy)。閱讀療法能夠促進個體進行自我表達,減少精神痛苦,有助于人們在一般生活和疾病中找到價值和意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引入閱讀法,大有裨益。一是心理疏導。大學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舒緩負面情緒,獲得替代性滿足,同時由理解人物角色而轉向接納現(xiàn)實中的自我及他人,從而產(chǎn)生愉快平和的身心體驗。二是精神凈化。閱讀給迷茫者以指引,給頹廢者以鞭策,給浮躁者以清醒,給傲慢者以內(nèi)省,拂去人們心靈的浮塵,陶怡品格和性情。三是認知領悟。通過閱讀,大學生思接千載,神越古今,與賢人對話,與圣者交流,如此日有所長。

        3.靜坐以定心

        以靜坐方式達到心寧氣正,是儒釋道三教的共識。其中儒家靜坐方式由于其內(nèi)圣外王、修己治人的人格追求而被學界所推崇。儒家靜坐方式操作起來自然、簡便、易學,也自然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養(yǎng)生修行方式。明代儒士高攀龍就如此概括:“靜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靜去”。不過初入門時,由于雜念未盡,頭腦中難免思緒翻飛,注意力游移不定。此時,最好配合數(shù)息的方法來平心靜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儒式靜坐法,卓有成效。一是調(diào)適精神。靜坐可以舒展肌肉,放松神經(jīng)。如果大學生在繁忙學習之余,每日堅持靜坐10分鐘,就能在忙忙碌碌和神怡心靜之間尋找平衡點,張弛有度,從而擺脫緊張焦慮。二是維護健康。大學生正值生理發(fā)育的迅速成熟期,一些大學生由于不良生活習慣,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長期靜坐可以提高睡眠質量,增強體質,振奮精神。三是便于實踐。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體育等課程中都可以增加靜坐的環(huán)節(jié)。

        4.靜默以正念

        正念(mindfulness)是佛教教義“八正道”修行方法之一,指個體將主觀意識集中于當下某一事物或意念,對此不做任何判斷和評價,僅僅以接納、關注的心態(tài)來觀察。1979年,美國學者喬﹒卡巴金將正念訓練從宗教禪修中剝離,僅凝練其思維認知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正念訓練能夠緩解疼痛,減輕患者焦慮;改善情緒,增強幸福體驗;克服壓力,激發(fā)工作動力;降低心智渙散,改善注意力;對抗心理應激,增強環(huán)境適應能力。[8]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將正念訓練作為活動項目,頗有價值。一是有效減壓。許多高校開設壓力管理課程或工作坊,以此解決大學生突出的壓力問題,而正念減壓療程恰好能夠作為該類輔導項目的內(nèi)容之一。二是改善注意力。許多大學生忙于學業(yè)、戀愛、社會實踐、勤工儉學,注意力在外界多樣性的刺激任務中被分散,表現(xiàn)出心神不定、思維混亂。而正念訓練能夠減少精神散漫,增強注意力。第三,適宜團體訓練。正念訓練通常為團體輔導,可以通過心理健康課程、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心理工作坊等形式開展。而且正念訓練脫離了宗教唯心思想,大學生們理解起來并不困難,也便于高校引入。

        5.靜趣以內(nèi)觀

        孔子在“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中強調(diào)藝術雅趣。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精髓,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被譽為“人生八大雅事”。無數(shù)文人儒士即是在這些閑情風雅的玩趣中,領悟宇宙與人生之真相,洞達生活智慧,升華精神境界。藝術表達能夠傳情達意、完善個性。在現(xiàn)代心理治療領域,借助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促使當事人精神、身體和情感等方面改善的治療方法被稱為藝術療法(Art Therapy)。研究表明,藝術療法能幫助個體平衡情緒,提升自我認知,改善自閉、壓抑、退縮、攻擊、自我概念不清、人際關系不良等問題,促進自我改變和成長。[9]大學生心理訓練中輔之以藝術練習,大有裨益。一是靜心斂意。入靜專注是從事藝術活動的基本要求。撫琴、書法、作畫都容不得絲毫的分心,只有屏氣凝神,方能一呵而就。二是表達情思。琴聲美妙皆在心境。聽樂彈琴,可抒心中意趣,解人生妙趣。三是涵養(yǎng)性情。中國的詩詞歌賦凝練出廣博通達的人生智慧,分揀出以讓大學生低吟品鑒,通過詩詞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幫助大學生涵養(yǎng)品性,立志養(yǎng)氣。四是轉變思維。圍棋的大局觀念、國畫的計白當黑、梅蘭竹菊的象征意境都體現(xiàn)著深刻的思維內(nèi)蘊,可以幫助大學生訓練直覺、想象、靈感。

        總之,“持靜”反映了個體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意味著對自我的理性內(nèi)觀與覺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秉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靜”之智慧,以靜制動,以靜化動,動靜結合,動起靜歸,引導大學生洞察明理,修身養(yǎng)性,在喜悅、和諧、自由中領悟心理世界的勃勃生機。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大學生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2期)2022-03-14 08:49:56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世界科學(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电影| 色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亚洲av|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少妇仑乱a毛片| 欧美在线综合| av资源在线播放网站| 色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杨幂国产杨幂| 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华人免费| 白白白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bd在线观看| 日本污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大片|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国产灰线| 搡老熟女中国老太| 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丝袜足 |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久久久国产视频久久久| 国产黄污网站在线观看| 男人j进女人j啪啪无遮挡| 狠干狠爱无码区| 国产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丰满| 一二区成人影院电影网|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小说| 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综合精品| 久久久成人av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免费观看|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欧美理论在线|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小草|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91|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上司喝醉| 欧洲亚洲视频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不卡网址| 国产亚洲自拍日本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