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蓮花生伏藏傳記《銅洲版》研究評述

        2023-08-29 08:04:56奪機卓瑪完麻加
        西藏研究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文本研究

        奪機卓瑪 完麻加

        一、《銅洲版》:蓮花生伏藏傳記的肇始

        在寧瑪派百名伏藏師中,娘熱尼瑪沃色(下文稱娘熱)(1124—1192)與古如卻吉旺秀(1212—1273)兩人被尊為如日月般的上、下伏藏二師,頗負盛名。娘熱根據(jù)在瑪悟覺得到的伏藏書題先后發(fā)掘了14處伏藏,在其眾多的伏藏中現(xiàn)保存完好的有《蓮花生大師傳·銅洲版》(本文簡稱《銅洲版》)、《八法善逝密集》《靜猛大悲法藏》《嘉哇嘉措喇那》等9函?!躲~洲版》最末章節(jié)與后續(xù)蓮花生祈愿文之間的文段記述了該傳記由益西措杰撰寫、娘熱發(fā)掘。

        上文論及娘熱以授記的形式在伏藏與吐蕃贊普之間建立了合理聯(lián)系。如若將授記指向建立合理聯(lián)系的言語外殼,其思想內(nèi)核便是轉(zhuǎn)世輪回的佛教觀念。“通過娘熱、曲旺上師,尤其是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杰的漸進式創(chuàng)新,西藏所有的教派包括佛教和苯教都采用了轉(zhuǎn)世的方式。這三位人物中的每一位都聲稱在他們的前世化身中至少有一位是吐蕃時代的杰出人物。他們被視為蓮花生最親近的門徒,并注定要發(fā)掘被稱為伏藏的隱藏文本和遺跡,也正是娘熱在其關(guān)于西藏皈依佛教的開創(chuàng)性敘事《銅洲版》中推廣了吐蕃政權(quán)與伏藏之間的這種因果關(guān)系”。(3)Daniel A.Hirshberg,Remembering the Lotus-Born:Padmasambbava In the History of Tibet’s Golden Age,p.78.這一聯(lián)系在后期的蓮花生伏藏傳記以及其他掘藏師身上均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如在《蓮花遺教》中也有蓮花生授記眾多掘藏師為其化身的示現(xiàn)或是弟子化身的記述。

        孫林探討《蓮花遺教》對藏族史學中宗教性歷史傳記著作傳統(tǒng)形成的影響時指出,“從史學史的角度考慮,我們可以把蓮花生傳記當作藏族史學史中一個單門別類的體裁來看待,因為各種蓮花生傳在寫作體例上經(jīng)過伏藏師的長期實踐,已經(jīng)形成其特有的規(guī)范。概括起來,這些規(guī)范有一個總的特點,即以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作為宗教思想的闡釋線索,加上相關(guān)的授記和伏藏的開掘的描述,主要來實現(xiàn)樹立偉大的宗教人物的人格甚至神格的目標,進而達到宣傳宗教、勸導人類向理想的范式努力精進等更深一層的目的”。(4)孫林:《藏族史學發(fā)展史綱要》,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年,第160頁。然而,《銅洲版》作為12世紀娘熱的掘藏文獻,是西藏地方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蓮花生伏藏傳記,對于后期蓮花生伏藏傳記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從娘熱的《銅洲版》開始,有關(guān)蓮花生事跡的敘述核心轉(zhuǎn)化為描述他與赤松德贊合作渡化青藏高原和高原上陰間、人間、神界生靈皈依佛教的內(nèi)容。蓮花生從尼泊爾到吐蕃,運用各種手段調(diào)服吐蕃本地各類生靈,這一舉措被認為是蓮花生初步渡化吐蕃各類生靈的行為,同時在吐蕃各地埋藏佛教寶物也是渡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些敘事指出,如果沒有通過伏藏而同時發(fā)生的調(diào)服和改進,藏族人無法皈依佛教也無法使佛教在其歷史中得到延續(xù)”。(5)Daniel A.Hirshberg,Remembering the Lotus-Born:Padmasambbava in the History of Tibet’s Golden Age,p.78.由此來看,《蓮花遺教》續(xù)衍了《銅洲版》關(guān)于蓮花生在印度和西藏修行的敘事,并承續(xù)了其中的核心情節(jié),同時也不乏建構(gòu)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點可從傳記的開頭和授記部分所提及的后期敘事進行佐證。如“鄔堅林巴將《銅洲版》并入《蓮花遺教》后,擴展了傳記的開頭部分,建構(gòu)了更廣闊的地理范圍和宇宙觀。此外,其中還添加了蓮花生以藏族人未來在蒙古統(tǒng)治下的困難時段為內(nèi)容,所言說的詳細且詩意化的授記”。(6)Lewis Doney,“Revelation and Re-evalution:The Flourishing of Padmasambhava Biography after Yuan Mongol Decline”,European Bulletin of Himalayan Research 52,2018,p.46.由此可知,《銅洲版》對于后期蓮花生伏藏傳記的核心敘事以及傳記文體的形塑具有母版的意義。

        釋迦桑布和竺托歐珠在拉薩大昭寺夜叉殿和馬鳴菩薩像下發(fā)掘出伏藏文獻《瑪尼全集》,竺托歐珠發(fā)掘后傳給娘熱,娘熱自己又發(fā)現(xiàn)了一部分。孫林提出:“自分裂時期以后藏族史學中的宗教意味越來越濃,宗教趣味逐漸成為藏族學術(shù)的主流意向?!?7)孫林:《藏族史學發(fā)展史綱要》,第149頁?!冬斈崛放c《銅洲版》的現(xiàn)世都與娘熱有關(guān),因而兩部作品的核心敘事方式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且可以肯定兩者都推進了后弘期以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作為宗教思想的闡釋形式,使得具有宗教意涵的伏藏、吐蕃時期的歷史、佛教人物傳記等一體化的敘事體例逐漸趨于成熟。

        二、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之論說

        從整體來看,《銅洲版》在國內(nèi)尚未引起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相關(guān)論述散見于個別探討伏藏的文章中,但未進行深入分析和述評。相對而言,國外以路易斯多尼(Lewis Doney)為代表的學者在該傳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并漸趨成熟。在方法論上,學界主要以歷史文獻學為主要進路,并形成了一定的路徑依賴。

        (一)國內(nèi)動態(tài)

        根據(jù)目前查閱的資料,國內(nèi)對《銅洲版》的研究,僅有一篇專題性的論文,其他見諸于探討藏族伏藏文獻的文章中,論著多從傳記文學、伏藏文本等角度展開論述。

        1.傳記文學方面,東主才讓從傳記文學的角度論述了《銅洲版》的作者、產(chǎn)生年代、內(nèi)容、特點等內(nèi)容,并依據(jù)傳記內(nèi)容涉及分裂時期的佛教史,指出該傳記不可能由益西措杰撰寫,而應該是與娘熱同時代的人所撰。結(jié)構(gòu)方面,東主才讓指出該傳記符合傳統(tǒng)傳記三層架構(gòu)的特點,并提及傳記中除了大量關(guān)于赤松德贊時期的佛教史之外,第24—41章以教言的形式描述了關(guān)于人文道德的準繩,對后期的整個文學以及藏族社會思想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敘事方面,他論析該傳記以問答錄的形式展開情節(jié),體裁上散韻結(jié)合,另將現(xiàn)實、神話、宗教等融為一體達到了宣揚密宗教義的目的。(8)東主才讓:《淺論藏族文學史上的早期傳記蓮花生傳桑林瑪》,《西藏研究》(藏文版)1995年第2期,第60—66頁。該文主要從傳記文學的角度對《銅洲版》進行了評析,但忽視了其作為伏藏文獻的另一主題,對該傳記伏藏主題的探討也囿于產(chǎn)生年代的真?zhèn)味归_。

        2.伏藏文本方面,嘉邑·扎西平措在《藏族伏藏概說》中將《銅洲版》與《柱間史》《四部醫(yī)典》《蓮花遺教》《五部遺教》等一同列為藏族著名伏藏文本。(9)嘉邑·扎西平措:《藏族伏藏概說》,《中國藏學》(藏文版)1997年第1期,第53頁。諾布旺丹從現(xiàn)代學科類型出發(fā),將伏藏文本分為歷史傳記類、佛教教義類、醫(yī)學類、史詩類。他將阿底峽發(fā)掘的《柱間史》、鄔堅林巴發(fā)掘的《五部遺教》《蓮花生大師本生傳》《嘛尼寶訓》、娘熱發(fā)掘的《蓮花生大師傳》等歸為歷史文化和傳記類伏藏中最主要的典籍。(10)諾布旺丹:《伏藏傳統(tǒng)學術(shù)源流考》,《西藏研究》2017年第5期,第38頁。還克加將蓮花生傳記分為伏藏傳記和撰寫傳記,并指出《銅洲版》及《蓮花遺教》作為伏藏傳記,在寫作風格上具有神話和宗教色彩,并在蓮花生的誕生方面都持化生說。(11)還克加:《芻議蓮花生大師的傳記類型》,《青藏高原論壇》2016年第2期,第107頁。這一類與伏藏相關(guān)的論文都從不同角度提及了《銅洲版》,但并未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綜上,國內(nèi)伏藏文獻的研究較為宏觀,多從伏藏發(fā)展史、學術(shù)爭鳴、經(jīng)典伏藏文本的遺存等內(nèi)容展開,較少關(guān)注《銅洲版》的價值。其中,蓮花生傳記研究方面的成果以《蓮花遺教》為主流,使得這一領域的研究呈現(xiàn)失衡狀態(tài)。在諸多圍繞《蓮花遺教》的研究中,也并未提及《銅洲版》對于該傳記的影響,可謂在兩部傳記研究之間出現(xiàn)了斷層。

        (二)國外動態(tài)

        國外關(guān)于《銅洲版》的研究成果相對較為豐富,研究主題涵蓋了三個方面:一是論述該傳記作為伏藏文獻在其內(nèi)容或結(jié)構(gòu)上所顯現(xiàn)的撰寫痕跡,以及娘熱建構(gòu)該文本的內(nèi)在思想理路;二是以版本??被蚺c其他相關(guān)文本進行比較研究,得出文本相互影響的結(jié)論;三是對該傳記中蓮花生形象演變的研究。

        1.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研究。丹尼爾赫氏伯格通過綜合對該文本現(xiàn)存的修訂版本,以及對其“作者”或掘藏者娘熱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將《銅洲版》指定為伏藏文本顯然掩蓋了產(chǎn)生該文本可能為本土創(chuàng)新的復雜性?!躲~洲版》不是一個新敘事的大規(guī)模發(fā)明或簡單的“伏藏”,而是藏族人信奉印度佛教的核心敘事傳統(tǒng)及所持有的宗教觀念的產(chǎn)物。(12)Daniel A.Hirshberg,Remembering The Lotus-Born Padmasambbava In The History of Tibet’s Golden Age,p.14.路易斯多尼詳細論述了《銅洲版》與《娘氏宗教源流》《韋協(xié)》的幾個版本,以及《祖孫三法王傳記》在敘事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的關(guān)系和淵源。他通過比較這幾部作品中存在的相同敘事,指出《銅洲版》在蓮花生入藏的時間上提出了與《韋協(xié)》和《祖孫三法王傳記》完全不同的觀點,但在敘述赤松德贊歷史方面的資料則歸源于《韋協(xié)》;其次他斷定《娘氏宗教源流》中關(guān)于赤松德贊時期的一些敘事是在《銅洲版》的敘事結(jié)構(gòu)上插入的,并且新插入的內(nèi)容與《韋協(xié)》中相關(guān)部分的內(nèi)容類似。(13)Lewis Doney,“Nyang Ral Nyi Ma’Od Zer and the Testimony of Ba”,Bulletin of Tibetology,Vol.49,No.1,2013,pp.18-30.多尼在探討《銅洲版》的主題與娘熱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時,傾向于認為娘熱基于自身對吐蕃的歷史記憶而建構(gòu)了傳記中關(guān)于赤松德贊及蓮花生的歷史,但他并未將娘熱置于寧瑪派發(fā)展的社會情境中觀察其建構(gòu)行為。

        2.版本研究。路易斯多尼通過比較《銅洲版》的多種樣本(ZL3、ZL1、ZL2、ZLf、ZLm、ZLg),指出這些寫本不僅揭示了蓮花生形象在幾個世紀中的演變,而且對于形塑第一部完整的蓮花生傳記之原始版本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4)Lewis Doney,“A Note on the Canonical Attribution of Treasure Texts:Ratna gling pa and the Zangs gling ma”,Bischoff,Jeannine,Petra Maurer and Charles Ramble,eds.,On a Day of a Month of the Fire Bird Year:Festschrift for Peter Schwieger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5 th Birthday,Lumbini: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2017,pp.195-212.此外,他在另一部作品中對ITJ321、PT44、PT307、《韋協(xié)》當中關(guān)于蓮花生的敘事主題與《銅洲版》具體章節(jié)的主題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分析后,指出娘熱的《銅洲版》是最早且完整的佛教寫生傳統(tǒng)范例。該文附錄并解讀了兩份手稿,認為這兩份手稿是《銅洲版》最早經(jīng)證實的版本,并指出蓮花生信仰的普及跨越了宗教和文化的界限,從早期便影響了宗教儀軌、哲學、藝術(shù)、舞蹈等領域。《銅洲版》對廣泛流傳于14世紀的《蓮花遺教》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進而為藏族史學記述吐蕃時期歷史形成了范式,具體表現(xiàn)在它為后期歷史提供了描述8世紀吐蕃基本概貌的框架。(15)Lewis Doney,“The Zang gling ma——The First Padmasambhava Biography:Two Exemplars of the Earliest Attested Recension”,International Institu for 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2014,pp.1-7.

        3.蓮花生形象演變研究。雅各布道爾頓(Jacob Dolton)以新發(fā)現(xiàn)的兩項證據(jù)為線索揭示了蓮花生早期傳記的易變性,并指出蓮花生在藏族人想象中的角色于9—11世紀期間以戲劇化的方式發(fā)展和演變,他在文章中也分析了學界將PT44視為記載蓮花生傳說的最早證據(jù)的原因,但通過比較ITJ644與PT44中關(guān)于蓮花生修行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ITJ644在時間上早于PT44??紤]到敦煌石窟于11世紀早期關(guān)閉的情況,道爾頓推測PT44或許是敦煌最晚期的文獻之一。道爾頓通過考證ITJ644和PT44中所記述的蓮花生修行儀軌在《銅洲版》的相關(guān)敘事中變得極其復雜,認定蓮花生傳說重構(gòu)的現(xiàn)象在《銅洲版》中也有所反映。另外,他指出PT307或許是最早記載蓮花生調(diào)伏敘事的文獻。(16)Jacob Dolton,“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Padmasambhava Legend in Tibet:A Study of IOL Tib J 644 and Pelliot tibétain 307”,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Vol.124,No.4,2004,pp.759-772.

        道爾頓在分析ITJ644和之后的蓮花生傳記之間的關(guān)系時,通過三種可能性的假設,推斷出藏族人接受密宗修行從早期便與蓮花生的傳記緊密交織在一起。他認為PT44、ITJ321、ITJ644、PT307這四種文獻可以追溯至10世紀下半葉。這些文獻提供了約8世紀晚期蓮花生離開西藏后藏族人關(guān)于蓮花生敘事的一隅,并且都早于12世紀娘熱發(fā)掘的《銅洲版》。他還指出,無論蓮花生的歷史現(xiàn)實是什么,他的傳說是藏族人同化密宗佛教的核心。(17)Jacob P.Dalton,“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Padmasambhava Legend in Tibet:A Second Look at the Evidence From Dunhuang”,Geoffrey Samuel and Jamyang Oliphant of Rossie,eds.,About Padmasambhava Historical Narratives and Later Transformations of Guru Rinpoche,Schongau:Garuda Verlag,2020,p.29.凱茜坎特韋爾(Cathy Cantwell)和羅伯特梅耶爾(Rob Mayer)對道爾頓的這項研究成果提出了質(zhì)疑,即ITJ644中并沒有具體提到蓮花生的名字,因此該項證據(jù)鏈存在缺陷需要進一步調(diào)查。此外,他們認為道爾頓忽視了許多與蓮花生有關(guān)的敦煌文獻具有明確的儀式功能。這些有關(guān)蓮花生的敦煌文獻與當代蓮花生儀式有著普遍的連續(xù)性,正是這些儀式的連續(xù)性,事實上構(gòu)成了歷史學家最重要的依據(jù)之一,然而道爾頓僅是將這些文獻視為歷史敘事而未參透其中蘊含的儀式性質(zhì)。(18)Cathy Cantwell and Rob Mayer,“Representations of padmasambhava in early post-Imperial Tibet”,Peter Schwieger,eds.,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45,Andiast: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2016,pp.45-46.他根據(jù)分析與蓮花生相關(guān)的敦煌文獻為我們提供了蓮花生的史實依據(jù),并考察了蓮花生在這些文獻中的形象與后期傳記《銅洲版》中的差異,為我們勾勒出了蓮花生形象演變和發(fā)展的脈絡,但正如上述學者所指,他未關(guān)注蓮花生相關(guān)敦煌文獻的儀式性質(zhì),以致忽略了蓮花生在后期被奉為密宗祖師的淵源問題。

        凱茜坎特韋爾和羅伯特梅耶爾對蓮花生新的證據(jù)來源 ITJ321進行了較為透徹的研究,并對PT307、PT44、《韋協(xié)》做了進一步調(diào)查指出,如果把所有可用的證據(jù)放在一起,就可以更完整地了解蓮花生的歷史。他們對ITJ321的研究指明早在娘熱之前的兩百年,蓮花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宗教神話和儀式中,甚至可能被視為密宗經(jīng)文的啟示之源。進言之,娘熱在他著名的傳記和歷史著作中描繪蓮花生時,既繼承了當時存在的蓮花生敘事主題,又創(chuàng)作了新的主題。(19)Cathy Cantwell and Rob Mayer,“Representations of padmasambhava in early post-Imperial Tibet”,Peter Schwieger,eds.,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45,p.44.該文注重重新梳理和評估與蓮花生相關(guān)的敦煌文獻,并認為娘熱是在這些證據(jù)中明確存在的敘事主題基礎上發(fā)展了蓮花生傳記,但文章除了《韋協(xié)》之外,缺乏對ITJ321、PT307、PT44三份文獻所對應的具體主題,即蓮花生與《圣方便羂索蓮花鬘略經(jīng)》及其評注的作者、十二丹瑪儀式、普巴儀式與《銅洲版》中相關(guān)部分的比較研究。

        以上學者對于《銅洲版》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版本以及其中的蓮花生形象等方面的研究多以歷史文獻學為主要進路。他們依據(jù)敦煌文獻中記載的蓮花生史實與《銅洲版》的個別主題進行比較研究,分別指出娘熱以伏藏之名掩蓋了其創(chuàng)作該文本的現(xiàn)實。另通過比較該傳記的多種修訂版本,以明證該傳記主題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發(fā)展并在不同時段進行了篡改。此外,指出娘熱并非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主題,而是發(fā)展了其生活年代既存的蓮花生敘事。諸類研究大都以歷史建構(gòu)的角度解構(gòu)了《銅洲版》的內(nèi)容,即使部分研究如赫氏伯格的著作涉及了娘熱建構(gòu)該文本的佛理思想依據(jù),以及他建構(gòu)該文本的社會情境,但并未從理論的視角進行透析和詮釋。

        三、《銅洲版》的佛教觀念史研究進路

        綜上所述,目前對于《銅洲版》的研究主要以歷史文獻學方法為主導,對該伏藏傳記真?zhèn)蔚谋举|(zhì)、版本問題、傳記中的蓮花生形象等進行了一定的研究。這一系列的研究對于具體定位《銅洲版》的歷史年限以及追溯蓮花生的史實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過于將重心置于還原《銅洲版》的歷史真實而造成了文本本身所蘊含的“觀念真實”的失焦?!躲~洲版》作為早期完整的蓮花生伏藏傳記,于寧瑪派內(nèi)部而言包含了三種意蘊:它既是具有宗教意義的“圣典”,又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文本”,還是具有觀念史意義的“觀念文本”。佛教觀念史研究方法正是聚焦經(jīng)典含括的這三種意蘊而進行的研究,因此提供了可取的方法論進路。

        美國著名哲學家洛夫喬伊(1873—1962)最初開創(chuàng)了觀念史的研究領域。在他看來,觀念史研究不僅屬于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它還涉及哲學、文學、科學、宗教等多個領域。在一定意義上,它是對人類文化的綜合研究。他在《存在巨鏈:對一個觀念的歷史的研究》(TheGreatChainofBeing)中表明自己所意指的觀念史研究是對人類思想史中的重要觀念所作的反思和研究。具體而言,觀念史首先是一些含蓄的或不完全清楚的設定,或者在個體或一代人的思想中起作用的或多或少未意識到的思想習慣,第二,這些某地特有的假定或理智習慣影響人們的反思進程;第三,對各種各樣形而上學激情的感受性;第四,一個時期或一種運動中的神圣語詞和短語;第五,“存在巨鏈”等存在于哲學命題中較為確定和明白的觀念。(20)洛夫喬伊:《存在巨鏈:對一個觀念的歷史的研究》,張傳有、高秉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9—19頁。

        李宏圖在觀念史研究的發(fā)展方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觀念史研究范式的演進。(21)李宏圖:《觀念史研究的回歸——觀念史研究范式演進的考察》,《史學集刊》2018年第1期,第29—39頁。洛夫喬伊最初提出觀念史研究的核心“單元—觀念(unite-ideas)”開辟了該研究領域的先河,之后以斯金納為代表的劍橋?qū)W派強調(diào)話語表達方式—修辭的重要性。隨著新文化史的興起,學者在觀念史的研究中加入社會的維度發(fā)展形成“觀念社會史”(social history of ideas)。思想史研究又將“觀念單元”發(fā)展成概念,認為觀念史或思想史的研究對象應該是概念,而非觀念單元或關(guān)鍵詞,旨在要從過去所研究的“觀念”轉(zhuǎn)向其意義或含義。概念史研究關(guān)注概念在意義的生成過程中如何成為歷史進程或社會發(fā)展階段的指示器和推動器。文末作者總結(jié)出觀念史是關(guān)于意義的歷史,對意義的研究就是觀念社會史的重要任務。無論思想史、文化史還是概念史都是觀念史的新樣式。新觀念史在批評洛夫喬伊所開創(chuàng)的觀念史仍是研究觀念本身,在觀念甚至是基本的觀念單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過程中,將研究對象轉(zhuǎn)換為探尋人們的意義世界,觀念的表達方式即修辭,觀念單元改變?yōu)榛镜母拍?著重探討觀念自身的再生產(chǎn)以及人們?nèi)绾握{(diào)動自己的觀念進行實踐性的活動,由此在觀念與社會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緊密的互動關(guān)系。以此來看,新觀念史對洛夫喬伊觀念史的批判拓寬了觀念史研究的視野。

        將觀念史研究方法運用于佛學研究領域,“所謂觀念史,就是注重作為‘文本’的經(jīng)典世界與作為‘歷史’的生活世界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就是觀念的闡釋、體驗與變遷”,(22)圣凱:《漢傳佛教寺院與亞洲社會生活空間》,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5頁?!坝^念史方法產(chǎn)生于對哲學的思辨和社會生活之中間地帶的‘覺察’。而佛教觀念史的提出,正是看重這一點,希望能夠基于對佛教整體性、復雜性、動態(tài)性的‘諦觀’,在經(jīng)典承載的真理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之間搭起橋梁”。(23)圣凱:《佛教觀念史的方法論傳統(tǒng)與建構(gòu)意義》,《清華大學學報》2021年第6期,第160頁?!躲~洲版》作為特定時期的產(chǎn)物,從佛教觀念史的視角揭示該傳記本身所蘊含的“觀念真實”與特定社會之間互動的內(nèi)在思想理路具有重要的學理意義。尤其是觀念史研究著重考察轉(zhuǎn)型期或過渡期文化狀態(tài)下觀念之思想軌跡與文化事件、社會行動的關(guān)系樣態(tài)。(24)鄭文慧:《觀念史研究的文化視域》,《史學月刊》2012年第9期,第18頁。這一特質(zhì)更是有益于洞察《銅洲版》所承載的后弘期寧瑪派佛教史學觀念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文本中將大圓滿法溯源印度、突出蓮花生對藏族人皈依佛教的核心作用、赤松德贊成為密宗弟子等都應是娘熱基于寧瑪派本位的觀念先行之表露。這一點也證實了圣凱在佛教觀念史的方法論傳統(tǒng)與建構(gòu)意義中所提出的觀點,即佛教徒的宗教踐履,既有個體生命的建立歷程,也有時代的社會生活。從觀念的角度看二者的關(guān)系,其行動雖然具有個體性,但仍然與佛教觀念傳統(tǒng)、時代思潮保持著“觀念意義”上的一致。

        目前學界以佛教史觀這一術(shù)語闡釋伏藏傳記中將宗教與歷史混雜編排以致趨近統(tǒng)一化的敘事模式。張云在論述佛教史觀與西藏古史的再塑造時指出,“佛教史觀在西藏的形成,發(fā)生在佛教后弘期,即11—12世紀?!谶@一時期,發(fā)掘掘藏文獻及著書立說,成為十分亮麗的一道社會景觀?!藭r期出現(xiàn)的《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五部遺教》《瑪尼全集》等等所謂掘藏文獻,雖然不排除其中包含有吐蕃時代的東西,但可以肯定地說,它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偽托古人以求自重”。(25)張云:《唐代吐蕃史與西北民族史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年,第109—111頁。他表明由于佛教史觀自身的局限性,很難客觀地反映或者說明西藏地方歷史的真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掩飾或歪曲了許多歷史的真相。這固然是基于研究者的外部視野而得出的論斷,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借鑒西方的史學理論與方法,誠然有其必要,但并非佛教史學研究的最佳路徑。因為從研究者本人的所有的范疇和概念出發(fā)進行研究,是無法準確反映佛教史全貌的。(26)宋道發(fā):《佛教史觀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4頁。由此,考慮到蓮花生伏藏傳記是出于佛教徒本位的宗教踐履——“掘藏”而現(xiàn)世的特殊性,掘藏作為一種宗教現(xiàn)象,有其繁瑣的神話和儀式嵌入、特定的社會文化意涵。(27)洛桑東知:《金銅之辨:藏傳佛教的“疑偽經(jīng)”之爭——松巴堪布與土觀呼圖克圖有關(guān)“佛典”問題之爭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21年第12期,第60頁。歷史真實原則無法指向“伏藏—掘藏”對于佛教徒內(nèi)部所意指的廣博的文化意義空間。因此,在方法論上兼顧內(nèi)部視野和外部視野,對于完整地解讀《瑪尼全集》《銅洲版》《蓮花遺教》等伏藏文獻具有重要意義。

        《銅洲版》作為蓮花生早期完整的伏藏傳記,依循宗教、文學、歷史三種維度得以管窺該傳記在內(nèi)容上顯現(xiàn)伏藏、傳記、歷史三位一體的特色。目前國內(nèi)在《銅洲版》與《蓮花遺教》研究之間出現(xiàn)的斷層,使得《銅洲版》對于后期蓮花生伏藏傳記在核心敘事和文體方面的影響淵源歸為《蓮花遺教》。國外以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為旨趣的歷史文獻學方法在《銅洲版》研究領域占據(jù)主流。多數(shù)學者以解構(gòu)該傳記的建構(gòu)痕跡,直指娘熱以伏藏之名掩蓋了其創(chuàng)作該傳記的主題。這一路徑縱然有益于還原《銅洲版》的歷史真實,但該研究方法是基于研究者的外部視角而延展的。相對而言,佛教觀念史方法是立足于娘熱以伏藏之名建構(gòu)該傳記的內(nèi)部視野,洞悉《銅洲版》于佛教徒內(nèi)部如何成為歷史真實以及其產(chǎn)生的文化功能方面的研究。從佛教觀念史的視域解讀《銅洲版》是有其合理性的。首先,這一方法論的本質(zhì)即著眼于作為經(jīng)典的文本與歷史的生活之間的互動,契合考察《銅洲版》作為寧瑪派經(jīng)典蓮花生伏藏傳記與特定社會時空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對于將蓮花生傳記研究提升至義理層面的剖析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其次,將“一本六支”(28)一本即緣起史觀,宋道發(fā)將佛教的緣起論視為最根本的歷史觀,六支分別指本跡史觀、感應史觀、神通史觀、業(yè)報史觀、末法史觀、正統(tǒng)史觀。參見宋道發(fā):《佛教史觀研究》,第11頁。佛教史觀視為觀念史研究領域的“單元—觀念”,探尋佛教徒以此史觀建構(gòu)教派的史學體系和意義世界,以及如何調(diào)動觀念進行實踐性的活動,是歸依于該傳記在佛教徒內(nèi)部如何成為真實的一種動態(tài)視野的覺察。最后,在佛教觀念史視域下進一步以“一本六支”的佛教史觀為基點,解讀《銅洲版》所蘊含的歷史、宗教、觀念意涵的“疊加”,對于從理論的視角系統(tǒng)性地解讀佛教徒本位的史傳類伏藏文本具有以點及面的啟示意義。

        猜你喜歡
        文本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新版C-NCAP側(cè)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国产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 卡通 欧美 制服 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址|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软件|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中美日韩在线一区黄色大片| 又色又爽又黄高潮的免费视频|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性无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精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91精品福利观看| 婷婷开心五月综合基地|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三级|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欧美| 亚洲天堂av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性入口|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9| 国产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性色av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