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慧銀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而教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為此,筆者開展了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Fun time板塊教學。
1.以語篇為載體,夯實學習理解類活動
學習理解類活動包含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學習活動。在開展該類活動時,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為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譯林版《英語》Fun time 板塊通常與其他板塊在一個課時中進行教學,其承擔著鞏固舊知,關聯(lián)新知,進行話題延展、遷移的作用。如教學譯林版四上Unit 5Our new home的第二課時時,教師設計了學習理解類活動(見表1),活動主要引導學生復習鞏固Story time 板塊的內容,對重點句型進行練習,從而為接下來的應用實踐類活動做好鋪墊。
表1 學習理解類活動設計
2.以主題意義為核心,開展應用實踐類活動
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應用實踐類活動。
挖掘關聯(lián)點,創(chuàng)設單元主題情境。Fun time板塊通常情境性不強,和Story time 板塊的關聯(lián)性較弱,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以加強Fun time 和Story time 板塊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如在Unit 5Our new home(Fun time)的教學中,因Story time 板塊的最后一幅圖是小狗叼走了Su Yang的帽子,所以教師繼續(xù)以小狗為引線,創(chuàng)設情境——小狗非常喜歡這個新家,因此它在家里不停地奔跑玩耍,同學們猜一猜小狗跑進了哪個房間。學生在情境中操練交際語“Where’s...?It’s in/on/behind/under/...”。
借力趣味點,融合單元主題。教師接著創(chuàng)設情境——小狗在奔跑的過程中,房間內的物品被弄亂,需要同學們幫助尋找物品。于是學生不斷猜測物品會被小狗放到哪里去,在猜測的過程中,學生用一般疑問句“Is it in /on/behind/beside/under...?”進行表達,操練句型。
3.以情感體驗為目標,探究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涵蓋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基于語篇背后的觀點、態(tài)度、行為,綜合單元主題意義,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技能,解決問題,進而將能力轉化為素養(yǎng)。在Unit 5Our new home的教學中,教師將Fun time 板塊與Song time 板塊結合,設計教學活動(見表2)。
表2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設計
以上教學旨在通過描述、觀察、評價、感悟與體驗,引導學生在對歌曲文本進行分析與評判的基礎上,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并能從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進而為設計Our dream home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