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霞
問題教學法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從理解到運用、從分析到評價的有層次性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從低階逐漸向高階發(fā)展。文章將談一談什么是問題教學法,以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應用問題教學法。
一、問題教學法的概述
前蘇聯(lián)教育心理學家馬赫穆托夫提出了“問題教學法”,目的是解決傳統(tǒng)課堂中重傳授知識輕解決問題的狀況。有學者指出問題教學法是利用問題來推動教學的,其中問題是中心點,教師圍繞問題教,學生圍繞問題學。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師生之間通過一個個有梯度的問題展開互動,實現了從傳授式教學向引導性教學的轉變。
將問題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其特點是:1.有深度。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不是越難越好,而需要做到難易適中,有真正的思考價值。教師需要認真研讀課標、深入挖掘文本、準確把握文章的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并圍繞教學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來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還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讀文本,引導學生將課文真正讀懂、讀透。除此之外,要有觸類旁通的意識,努力挖掘這篇課文與過去已教課文的聯(lián)系。2.有廣度。問題教學法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也注重學科間的貫通。3.有高度。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化、主體化。不再是零碎的問答,而是通過一個個有層次的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問題教學法的幾個步驟
以上提到了什么是問題教學法,下面將結合教學實例談一談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有效地應用問題教學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又或是視頻片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情境要結合具體的閱讀內容,并且要有一定的教育價值,能夠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對主題的思考。也可以利用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起到新舊知識互相關聯(lián)的效果。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Exploring literature中的Extended reading 部分“The old man and thesea”為例,該文章講的是海明威《老人與?!返钠巍S捎诓簧賹W生都看過這本名著的翻譯版,但是對于英文原著了解得并不多。所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電影《老人與海》中,其中的圣地亞哥與馬林魚在海里搏斗的片段,場面十分精彩,主人公說的話也跟課文中相對應,起到了讓學生身臨其境的作用。播放視頻后,教師可以問學生一些簡單的問題,了解他們對名著《老人與?!返恼莆涨闆r。如:“Have you read HemingwaysThe Old Man and the Sea?”“Has anyone read Hemingwaysoriginal English work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二)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
在學生自主閱讀文本之前,教師需要結合文章內容,為學生設計幾道思考題。問題一定要有梯度性,遵循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原則。第一個問題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答案,第二個問題需要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對語言信息進行概括整理,第三個問題則可以跳出文本,設計一個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的拓展性問題,主要目的是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讓他們可以結合閱讀內容,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據文本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有層次性的問題讓學生邊讀邊思考:
1.How many times does the old man say“I movedhim”?
2.What impression did the protagonist of the storyleave on you?Please summarize in a few words.
3.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of the author?Please answer based on the sentences inthe original text.
其中,第一個問題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答案,難度最低。第二個問題需要學生在讀完整篇文章后,用幾個詞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如optimistic,humorous,brave 等。第三個問題難度最高,需要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并結合具體的句子論證自己的觀點。比如有學生認為海明威擅長使用重復的寫作手法來強調人物的心理活動,如“I moved him.”“Ill try it again.”等,這些句子都可以證明雖然主人公當時面臨著巨大的危險,但是他十分樂觀,并一直在暗暗鼓勵自己。雖然是第三人稱的寫法,卻依然利用人物的心理獨白給讀者營造出了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這種寫作手法十分巧妙。
(三)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問題在學生讀完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設計一道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讓學生四人一組,共同解決該問題。這種問題通常答案不止一個,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代表要給每個組員都分配任務,又或是負責記錄下組員的精彩觀點。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起到互助學習的效果,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探究性,還要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讓他們都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由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的經典語錄就是“A person can be destroyed,but cannotbe defeated.”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并結合原文內容來分析自己的想法。于是學生開始和同伴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如:“The meaning ofthis sentence is that people can fail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due to uncontrollable factors,but cannot voluntarilyadmit defeat.”這是比較常規(guī)性的理解。也有學生結合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作答:“Perhaps this sentence is to tellus that there are many hardships in life,but we cannotbow to them,but we must bravely face them,and evendefeat them and ourselves.”交流過后,由小組代表負責整理組員的意見,并代表小組進行發(fā)言。
(四)開展評價,引導學生反饋表現情況
小組代表發(fā)言結束后,教師針對每個組的合作情況、對問題的解決程度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開展綜合評價,可以分為優(yōu)良中三個等級。評價形式可以是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最后教師綜合評價。這種多樣的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自己。在開展評價時,教師可以把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通過一張表格的形式呈現到學生眼前,起到一個直觀明了的效果,如下: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能充分整合語言知識點與語言技能,把英語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促進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學習與應用語言,完成對語言知識與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的探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