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遲
1
湄潭縣隸屬貴州省遵義市,湄潭之名源于明代,據(jù)《康熙湄潭縣志》記載,“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平建縣,以關外四牌地置湄潭縣,卜治于苦竹壩而城之”。在湄潭縣正式成立之前,明初洪武帝即在此地設置容山長官司,隸屬播州宣慰司,韓世聰為首任長官。韓氏喜酒,在湄潭一帶大興酒坊,這可以說是湄潭酒的雛形。
湄潭為何能出好酒?傳說與武當派鼻祖張三豐有關。張三豐一心向道,拒皇帝征召,云游四海覓煉丹之所,落腳在湄江河畔朝陽洞中。數(shù)年后,丹成得道,受王母之邀參加蟠桃仙會,會上王母將其所繪酒壇、玉盤、法杖均化虛為實后賜給了他。在返回自己道場時,張三豐酒性發(fā)作,跌了一跤,三件寶物隨之跌落,玉盤落余慶縣,法杖落石阡縣,酒壇則落在了湄潭縣。落在湄潭縣的酒壇化作石壇,瀕水而立,美酒從石壇中溢出流至湄江河中,滿河飄香,故而湄江河水可釀美酒。
寶劍贈英雄,美酒留佳客。湄潭縣在清初便有以酒為禮的習俗。《康熙湄潭縣志?風俗?月令》卷二中記載“水稗生田中,別有旱稗生地中,實時穗五出如掌以釀酒,釀熟便置壇中,而召飲插竿槽上,沃以水,人就竿吸飲之,賓主起立揖讓,禮甚備?!?/p>
湄潭酒與教育界的淵源也頗為悠長。民國時期,曾于清末遷居湄潭的原四川松潘鎮(zhèn)臺劉氏族人在湄潭開設私塾教書育人,因家人好酒,便在黃家壩沙壩建釀酒作坊??箲?zhàn)時期,浙江大學幾番輾轉遷至湄潭辦學七年,期間農學院師生以湄潭酒曲為研究對象,成果頗豐,寫下了《全國酒曲微生物之調查三則》,發(fā)現(xiàn)了新酒曲菌,還研究了中草藥酒曲在釀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浙大教授蘇步青、江問魚等9人在課余組建“湄江吟社”,山河破碎,烽煙四起,他們?yōu)榱私逃聵I(yè)的存續(xù)偏居西南,只能以茶、酒寄情,“落日西風笙歌遠,問當年畫舸猶存否?千疊恨,一杯酒!”
2
縱然湄潭酒文化追溯的歷史悠久,但湄窖酒業(yè)公司的起源則在新中國成立之后。1952年9月26日,在義泉鎮(zhèn)七星橋側,原湄潭縣人民醫(yī)院門診部的地皮上,以湄潭縣小作坊釀酒工藝為基礎,國營湄潭酒廠成立了,這是湄窖酒業(yè)風雨歷程真正的開端。
成立之初的湄潭酒廠僅有6名員工,灶臺2個,員工除了廠長、會計,剩下4人都是工人,可謂一窮二白。初任廠長白梓德是原湄潭縣酒類事業(yè)專賣處的副主任,接手湄潭酒廠后帶領僅有的工人以玉米為原料釀酒,出酒率45.45%,當年生產白酒6噸。1956年,糧食供應緊張,酒廠需要的玉米無法按時足量供應,白梓德號召工人進行技術革新,節(jié)約增效,改包谷子(玉米粒)烤酒為包谷沙烤酒,并組織員工自主研制曲藥。努力沒有白費,當年湄潭酒廠的出酒率提高到了60%以上,全年生產白酒超200噸(415421斤)。1957年,白梓德離開湄潭酒廠,全廠職工已增加至39人,產酒173.43噸。
1958年—1965年間,受社會大環(huán)境影響,湄潭酒廠廠長幾經更迭,生產十分艱難,但仍陸續(xù)兼并了敖溪酒廠、敖溪織布廠、湄潭縣制糖廠、魚泉紙廠等企業(yè)。幾年間,湄潭酒廠在困難中求變創(chuàng)新,改擔水釀酒為水車和汽油泵抽水,用野果和紅苕替代糧食釀酒,學習根霉曲生產技術,到1965年,酒廠年產白酒569噸(含窖酒),根霉曲37.5噸,受到了國家輕工部的表彰。
十年文革期間,湄潭酒廠生產不停,創(chuàng)新亦不停。1966年,隨敖溪酒廠并入湄潭酒廠的李光輝再次被派到四川安縣酒廠學習連二灶釀酒生產技術,同年,酒廠成功開發(fā)出了“朝陽亭”牌甜酒曲。1974年,湄潭酒廠安裝了第一臺鍋爐,開始使用管道蒸汽釀酒,并且利用汽錘結合牛拉石磙處理煤炭,提高工作效率和煤炭使用率。酒廠職工還開展科學實驗,利用青杠籽、柿子、土茯苓等烤酒,成功釀制了青杠籽酒、柿花酒等。雖然努力克服困難,湄潭酒廠的生產在這十年間依舊大幅滑坡,白酒年產量下降到280噸,出酒率最低時也降到了57%。
經過一年多的調整,1977年,湄潭酒廠基本上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經營。
3
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掀起了改革的浪潮,白酒行業(yè)亦是如此。從行業(yè)上來說,酒類專賣制度被取消,國家產、供、銷一條龍的管理模式轉變?yōu)檎姓块T對酒類市場進行監(jiān)管;從企業(yè)本身來說,則體現(xiàn)在崗位責任制、包產包干。從1978年—1992年的十五年間,湄潭酒廠順應改革潮流,抓住改革機遇,一步步走向鼎盛。
1978年,剛恢復正常生產一年的湄潭酒廠還沒能走出前十年的陰影,全廠僅有職工75人,年產白酒299噸,湄窖酒22噸,根霉曲36噸。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湄潭地方政府擴大了湄潭酒廠的自主權,實行了利潤留成和經濟責任制,酒廠的產量逐年提升。2年后,同樣只有75名職工的湄潭酒廠,生產已經恢復至接近文革前的水平,年產白酒473.8噸,湄窖酒36.2噸,根霉曲107噸。1983年,湄潭酒廠的湄窖酒首次被評為“貴州省名酒”,當年湄窖酒的產量為109噸。得益于改革的春風,也得益于“湄窖酒”名氣的擴大,湄潭酒廠規(guī)模不斷擴大,生產的湄窖酒產量也不斷提高,幾乎是以隔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長。1985年,湄潭酒廠全廠職工增加至181人,湄窖酒年產量394.9噸;1986年全廠職工增加至400人,湄窖酒年產量提高到580.5噸。到1992年,湄潭酒廠的產量達到歷史峰值,年產湄窖酒9808.82噸,實現(xiàn)銷售收入1.75億元,湄窖酒的銷售遍及了除臺灣、西藏外的全國各省、市,并遠銷美國等數(shù)十個國家及地區(qū)。
在保證規(guī)模和產量穩(wěn)步增長的同時,湄潭酒廠仍不忘技術革新。1986年,酒廠投資780萬元進行了第一期年產能力3000噸的技改工程,并且在3個月內完成施工。這期技改工程1987年正式投產,僅一年就使酒廠湄窖酒的產量翻了3倍,達到了1892.4噸,年內即還清技改工程全部貸款。這一年,湄潭酒廠以其驚人的發(fā)展速度被評為貴州省先進單位。1989年,湄潭酒廠年產100噸湄窖酒擴建工程提前竣工,實際產量超過了最初設計水平。1991年,湄潭酒廠將原雙曲酒廠改建的第四、第五車間技術升級為微機控制架式發(fā)酵大曲車間,又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了第二期1700噸產能技改工程,當年湄窖酒年產量達到5316.49噸。
湄潭酒廠的規(guī)模和產量的增速讓人驚嘆,湄窖酒的酒質也不遑多讓。繼1983年被評為“貴州省名酒”后,湄窖酒以其良好的品質屢次摘得省級、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大獎。1986年,湄窖酒獲得貴州省金樽獎,獲得貴州省優(yōu)質產品、貴州省名酒稱號,酒廠研發(fā)的“朝陽亭”牌甜酒曲也榮膺貴州優(yōu)質食品獎。1987年,湄窖酒被定為國家駐外機構用酒、天安門特制酒等。1988年更是接連斬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國家輕紡工業(yè)部出口產品金質獎、萊比錫秋季國際博覽會白酒類唯一金獎,被輕紡工業(yè)部授予優(yōu)質酒稱號。1989年,湄窖55°獲得全國第五屆評酒會國家質量獎銀質獎章,也就是現(xiàn)在人們俗稱的老“五十三優(yōu)”。
4
就在湄潭酒廠走向鼎盛的時候,隱患卻也悄悄埋下,動搖著這座酒業(yè)大廈的基石。
1991年,以湄潭酒廠為主導企業(yè),聯(lián)合35家跨地區(qū)、跨行業(yè)的白酒生產及相關企業(yè)、科研單位共同組建了“湄窖集團”。按照政府要求,湄窖集團成立第一年就兼并了縣內3家虧損企業(yè),以保證全縣預算內工業(yè)企業(yè)無虧損。1993年,湄潭酒廠貸款2億余元開始第三期技改工程,尚未完工,全國經濟實行宏觀調控,銀根緊縮。第二年,受宏觀經濟影響,湄潭酒廠許多貨款無法收回,原料欠款無法如期支付,生產難以為繼,銀行2億多元貸款未償還,也不能繼續(xù)貸款,酒廠資金鏈斷裂,瞬間陷入混亂。
湄潭酒廠是湄潭縣的經濟支柱,1993年繳納稅收占全縣財政收入的50%以上,在職職工2000余人,酒廠不能倒下。1995年10月,湄潭縣政府任命周繼忠接手湄潭酒廠,兼酒廠黨委書記和廠長兩職。但不到半年,財政赤字難以支撐的湄潭縣政府就做出了出售湄潭酒廠的決定。1996年初,深圳鑫開源公司與湄潭縣政府達成收購意向。先期100萬元到賬后,鑫開源公司就開始接手湄潭酒廠。接手酒廠后,鑫開源公司既不檢查設備,也不恢復生產,而是派銷售人員奔赴全國收貨款。酒廠停產半年多,工人們無班可上,忍受不住上街抗議,縣政府派湄潭酒廠老廠長李光輝出面安撫住了工人,再去酒廠時鑫開源公司的人已經帶著收回的一部分貨款卷款離開。人跑了,酒廠還要恢復生產,湄潭縣政府派常務副縣長何仁生接任湄潭酒廠黨委書記及廠長職務。
1996年10月,距上一次接手湄潭酒廠整一年后,周繼忠再次回到了酒廠。為了解決酒廠資金問題,周繼忠在全廠職工會議上動員職工融資,他自己帶頭融資5萬元。因前幾年酒廠效益好,工資、獎金都比較高,職工多少都有些存款,也愿意為自己所在的企業(yè)解燃眉之急,很快便湊足了100萬元。憑借廠里自己的融資,湄潭酒廠很快恢復生產經營,并推出“三星”“鐵盒”“摩沙”等新產品。然而還不等湄潭酒廠再次走向輝煌,新一輪的改制又開始了。
1998年,全國掀起國有企業(yè)徹底體制改革的高潮,湄潭政府也對湄潭酒廠進行了改革,解散了284名合同工,臨時工自然下崗。1999年底,僅剩658名在職職工的湄潭酒廠申請破產成功,湄潭縣政府與自愿留下的219名職工共同持股,在湄潭縣綠色食品工業(yè)園區(qū)組建湄窖酒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但是改制并沒有讓湄潭酒廠走得更好。2004年,湄潭政府做出將湄窖酒業(yè)整體出讓的決定。
5
遵義大眾實業(yè)有限公司全資收購了湄窖酒業(yè),成立了貴州萬眾湄窖酒業(yè)有限公司,駱明為公司掌舵人。駱明接手公司后投入3000萬元完善廠房、電路等基礎設施,并以市場定生產,改單糧釀造工藝為五糧釀造工藝,進行五糧香型優(yōu)質基酒技術改造。在品牌建設上,公司也積極將地方文化融入湄窖酒中,憑借浙江大學曾于抗戰(zhàn)時期在湄潭辦學7年的淵源,與浙江大學及其它科研單位進行技術合作,聯(lián)合推出了“東方劍橋”酒,該酒成為浙江大學110周年校慶專用酒。
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白酒行業(yè)整體下滑,許多白酒企業(yè)破產倒閉,湄窖酒業(yè)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艱難求生。大批人才流失,設備老舊,機械被當成廢品處理……2011年8月,從貴州習酒公司出走的陳長文來到湄潭,面對的就是這樣的湄窖酒業(yè)公司。公司營收難,幫扶資金無法到位,2012年,陳長文下定決心自己出資重整湄窖酒業(yè)公司。
6
陳長文主掌湄窖酒業(yè)公司后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梳理產品線,砍掉低端酒。彼時茅臺、習酒等名酒,價格高的已經單瓶上千元,低的也要數(shù)百元,陳長文覺得擁有萊比錫金獎酒質的湄窖不該只能賣十幾塊、幾十塊的酒。要樹立品牌,要出高端酒,要讓湄窖重回白酒巔峰,為此,陳長文提出了“為神州釀一壺好酒”的愿景。懷抱雄心,重整旌旗,湄窖重拾黔派濃香傳統(tǒng)工藝,邀請川、黔兩派釀酒大師進行技術指導,相繼推出湄窖黑金版、紅金版等濃香型白酒;同時,還乘著醬香酒涌起的浪潮,在赤水河邊組建公司,推出了醬香型白酒“鐵匠”系列;借浙江大學115周年校慶之機,與浙大再續(xù)前緣,推出浙大文化紀念酒“啟真”;并結合湄潭當?shù)夭璁a業(yè),與浙大農學院教授共同研制茶香酒,推出了“葉釀”等一系列茶香酒產品。作為唯一擁有固態(tài)混蒸發(fā)酵茶酒工藝的企業(yè),2014年,湄窖酒業(yè)公司參與起草了貴州茶酒標準,也是我國第一套固態(tài)混蒸發(fā)酵茶酒標準。
在工作中,陳長文提出的“三本三真”——“實干為本、智慧為本、創(chuàng)造為本”“真道德、真功夫、真膽量”的企業(yè)精神,一直與湄窖人共同前行。為了踐行這一精神,湄窖人不斷自省,推陳出新,2020年10月,董事長陳長文引導開發(fā)設計高端醬香寶石壇系列和湄窖醬酒系列,完善和擴大了湄窖酒全國市場醬香戰(zhàn)略。同時與中國廣告協(xié)會共同合作,斥資數(shù)十億打造湄窖醬香航母,大大提升了企業(yè)品牌價值。
2021年—2022年3月,貴州湄窖實行技改擴能工作,打造萬噸醬香計劃。建設全新智能包裝中心和萬噸酒庫與成品庫房,在原有濃香基礎上加大投入生產醬香,實現(xiàn)濃香、醬香各1萬噸的目標。貴州湄窖正在圍繞“大力發(fā)展醬香、穩(wěn)步推進濃香、巧力營銷茶香”的工作思路推進市場銷售。濃香“金牌老字號”、高端醬酒“寶石壇”、中端醬香“湄窖醬酒”三大銷售主張,正在有序的完成著“貴州湄窖?中國飄香”的品牌建設工程。貴州湄窖的企業(yè)目標是“打造中國知名白酒品牌,創(chuàng)立中國知名白酒企業(yè)”,實施“貴州湄窖?中國飄香”的品牌建設工程,完成貴州湄窖的全國性市場布局,用10年左右的時間,讓貴州湄窖成為具有2萬噸以上生產能力、銷售過100億、上繳稅收過25億的大型酒業(yè)集團。
2022年是貴州湄窖建廠70周年,貴州湄窖集團于2023年3月26日,在貴州湄潭舉辦建廠70周年慶祝大會暨經銷商大會,大會邀請全國經銷商500余家到場參會。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釀一方酒。經歷了興衰起落的湄窖酒業(yè)公司仍在崛起的道路上踽踽前行,雖然道阻且長,但懷著“為神州釀一壺好酒”的美好愿景,抱著“酒壯中華,酒樂百姓”之心,湄窖人定能歷風雨后得見彩虹!Ω
參考資料:
1. 周開迅,百年酒道,中國文史出版社,2019年。
2. 周開迅,穿越歲月的酒香,湄潭縣政協(xié)內部書籍,2009年。
3. 湄窖酒業(yè)公司內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