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qū)域形象的塑造與提升對國家與區(qū)域間的對外宣傳、交流與合作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以泰國主流報刊《泰叻報》和《星暹日報》涉黔報道為例,對相關報道內容及報道傾向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兩報涉黔報道中均呈現出了較為正面積極的貴州經濟形象、文化教育形象、社會形象以及科技形象。在此基礎上文章從區(qū)域形象視角出發(fā)提出有效推進教育國際化合作的方法與建議,希望對貴州省與泰國的教育國際化合作產生正面影響。
關鍵詞:區(qū)域形象;黔泰;教育國際化合作
中圖分類號:G21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0-0001-04
一、研究背景
區(qū)域形象意指一個區(qū)域在公眾心中形成的總體印象和總體評價,包括該區(qū)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形象等多方面內容,屬于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區(qū)域形象的展示與構建,具有較強的輻射力,不僅對該區(qū)域的總體形象能起到很好的外宣作用,對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展示也能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1]。
自2016年起,我國教育部先后與云南、廣西、海南、重慶等多省簽署了《“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開展以面向東盟國家為重點的國際人文交流,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高地。東盟第二大經濟體的泰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支點國家,長期以來與我國有著各層次的教育合作[2]。貴州省是西南地區(qū)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一帶一路”在西部重要的陸海連接點。自2008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多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教育交流搭建了寬廣平臺,推動了貴州教育的對外開放進程。從區(qū)域形象視角分析貴州在泰國主流媒體報道中的形象,對今后黔泰兩地乃至貴州面向東南亞地區(qū)的教育國際化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對象
鑒于報紙媒體相對于其他網絡媒體具有權威性更高、信息更加準確可靠、信任感更強等特點,本文選取了泰國社會人群使用最多的中泰雙語代表性主流報紙為研究對象,一是泰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泰文對開日報《泰叻報》,該報的目標群體主要是泰國國內民眾。二是在泰國華文報紙中歷史最悠久且知名度最高的《星暹日報》,該報是傳播中華文化、交流僑社信息、促進泰中友好的橋梁與紐帶,能夠有效幫助泰國民眾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
以2018—2022年為時間范圍,在《泰叻報》和《星暹日報》官方電子網站上以貴州為檢索目標,去除重復及無效報道,共計得到58篇涉黔新聞報道,其中《泰叻報》31篇,《星暹日報》27篇。
三、研究數據分析
(一)報道內容分析
從所收集到的新聞信息數據來看,2018—2022年五年間,在報道的內容上,兩家報刊涉黔新聞報道主要涉及以下五類新聞:社會類、文教類、科技類、政治類和經濟類。詳見表1。
從表1數據可見,泰文報紙《泰叻報》涉黔報道中社會類新聞占比最多,其次是文教類新聞,經濟類、政治類和科技類占比相當但數量有限。該報對貴州的報道多集中于當地社會生活類新聞,更加關注貴州老百姓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文化教育類新聞也是該報涉黔新聞關注的一個重點,這為黔泰兩地的文化和教育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認知渠道。華文報紙《星暹日報》涉黔報道關注的重點則是有關中國的經濟類新聞,該報16篇涉黔經濟類新聞中有8篇新聞是關于貴州茅臺酒的相關報道,可見茅臺酒作為貴州對外宣傳的名片,是泰國華文媒體大力宣傳的焦點。其次文教類新聞中有關貴州省與泰國的教育合作、旅游文化交流等報道對兩地后續(xù)的相關合作進行了有效宣傳。
(二)報道傾向性分析
新聞傾向性是新聞報道者在報道或評述新聞事實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傾向。這種傾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總是客觀存在的,往往能表達出一種無形的意見。將上述兩報的涉黔新聞報道從正面報道、中立報道和負面報道三個維度進行分析。“正面報道,是從肯定和宣揚的主觀角度出發(fā)。對報道對象的光明、優(yōu)秀、美好的言行事跡進行挖掘贊頌的報道”[3]。負面報道是指以負面新聞信息為內容的報道,一般說來,犯罪、丑聞、事故以及自然災害等異類時間往往是其關注的焦點[4]。中立報道是指正負面內容之間比較平衡,不提倡,也不激勵,對新聞信息保持著客觀公正的報道,在事實、態(tài)度方面沒有明顯傾向的報道。通過對《泰叻報》和《星暹日報》共58篇涉黔新聞報道的傾向性進行分析得出以下數據,詳見表2。
從表2數據可見,兩家報刊涉黔報道均以正面報道為主,其中《星暹日報》中涉黔正面報道數量高達81.5%,其15篇經濟類新聞中就7篇報道與貴州茅臺相關,而剩余報道也均為中立報道,沒有涉黔的負面報道;而《泰叻報》涉黔報道中有近一半的新聞從積極樂觀的正面角度進行報道,中立報道數量較為接近正面報道數量,但該報有一定數量的涉黔負面報道,均為社會類新聞。
四、涉黔報道中的貴州區(qū)域形象分析
(一)經濟發(fā)展方面
兩報涉黔經濟類新聞均為正面和中立報道,未見負面報道。其中多篇報道中均提到了近年來貴州經濟發(fā)展勢頭強勁,增速連續(xù)多年位居中國前列,充分體現出泰國主流報刊媒體對貴州經濟發(fā)展的肯定,如貴州成為中國西部地區(qū)首個高速公路全覆蓋的省份,“三大試驗區(qū)”為貴州加快發(fā)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加之便利的交通立體網絡,使之成為全球經濟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qū)之一、貴州成為中國脫貧典范等。這些報道中所呈現出的貴州這個貧困的省份不僅全面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而且正以強勁的發(fā)展勢頭領跑全國,為貴州塑造了一個發(fā)展速度迅猛、發(fā)展?jié)摿薮蟮慕洕蜗蟆?/p>
(二)文化教育方面
兩報涉黔文教類新聞主要集中在正面報道上,也有少量的中立報道,同樣未見負面新聞。這些新聞主要以報道中泰旅游文化及教育交流等活動為主。如由貴州省政府主辦的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增加了彼此友誼,開展教育合作是加強區(qū)域間文化交流的一項長期且實效的活動;泰方在貴州苗族新年期間舉辦“中泰文化交流大篷車”活動,不僅推廣了兩地旅游交流,助力國際友好城市的打造,也促進雙方文化、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合作;主題為“山地公園、多彩貴州風”貴州泰國經貿旅游推介會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訪問泰國華文教師公會,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展華文教育,共同促進泰國華文教育發(fā)展等。這些報道所呈現出的貴州是一個自然景觀與民族人文景觀交織輝映,也是積極推進與東盟國家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內陸省份。為貴州塑造了一個山地風光秀麗、少數民族文化鮮明、教育國際化增速快的區(qū)域文化教育形象。
(三)社會民生方面
兩報涉黔社會民生類新聞報道多為中立報道,但僅有的負面新聞也都屬該類新聞,值得深思。首先,可以看出,泰國無論是本土泰語報刊還是華文報刊業(yè)對國外城市的報道更加關注當地社會民生狀況,使泰國民眾從多角度了解當地的方方面面。如遵義一飯店老板練就“一指彈”功夫、貴州高速因天冷地滑導致多車相撞等。其次,是從正面角度對貴州各地多個社會事件進行報道,從上述新聞標題和文章詳細內容中可見報道中對事件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如貴陽網警偵破網絡賭球案、貴州50名企業(yè)家捐資200萬元購買頭盔免費發(fā)放。最后,少量的負面報道均來自《泰叻報》,這些報道容易讓泰國受眾產生一些不良情緒與共鳴,有可能損害貴州社會形象。但總體來說,兩報新聞報道中為貴州塑造了社會治安良好、民眾生活豐富多彩等社會形象。
(四)科技發(fā)展方面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涉黔科技類新聞報道數量有限,但兩家報刊均有報道,3篇科技類報道中正面報道2篇,中立報道1篇,未出現負面報道。3篇報道均是關于位于貴州黔南地區(qū)的世界上口徑最大、精度最高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并稱贊其設計體現了中國高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如中國已開始使用天眼對太空農業(yè)項目進行檢測;天眼捕獲了100多個來自地球以外的神秘信號;當地同步建成中國貴州天眼景區(qū)等,呈現出貴州天文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技形象。
五、區(qū)域形象視角下推進黔泰教育國際化合作的建議與方法
(一)提高綜合實力,增強區(qū)域話語構建力
提高區(qū)域綜合實力,掌握區(qū)域話語權,是區(qū)域形象塑造的根本前提。貴州應把城市形象提升的重心放在增強本省綜合實力基礎之上,優(yōu)質強勁的區(qū)域形象能在與泰國的合作與交往中保持著獨立的話語權,擁有輿論自主權,能在新聞媒體報道中,最大程度減少因實力不匹配造成的區(qū)域形象傳播的不平等。因此,要以良好的區(qū)域形象增進黔泰兩地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就成了必要的前提。
(二)依托茅臺品牌打造貴州形象,助推教育國際化
作為中國及貴州省標志性民族品牌與傳統文化的載體,茅臺酒2017年進入泰國市場后,依托其強大的平臺和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以及卓越的品質,迅速受到當地市場的高度認可,有效宣傳了中華酒文化。貴州可依托茅臺酒在泰影響力,提升其在泰國民眾及華人圈中的知名度與關注度,通過在泰各行各界人士的努力,既能拓展教育合作渠道,又能夠吸引在泰相關群體赴黔經商、旅游及學習等,能夠有力地助推黔泰兩地教育國際化合作。
(三)以國際友城作為連接橋梁推進教育合作
國際友好城市是世界各國城市之間最基本、最穩(wěn)定的一種交流關系,能夠促進城市間各領域的合作,并增進兩市人民間的友誼[5]。
貴州目前已與東盟的柬埔寨暹粒省正式簽署國際友好省關系協議書,貴陽市與老撾凱山·豐威漢市和菲律賓帕拉納克市簽署了建立友好城市關系意向書,并正積極爭取在2023年與泰國普吉府和猜也奔府等城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系意向書。黔泰兩地應借此契機,以教育人文為合作切入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民間往來,培育良好的友好交往基礎,推進與泰國適宜城市的國際友城建設步伐,便于同友城各類教育教學機構建立更務實有效的合作,后以友城教育合作為依托,穩(wěn)步拓展與泰國更多城市的教育交流與合作。
(四)加強與國內外媒體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外宣成效
在當前大眾傳媒全球化的時代,區(qū)域形象的塑造與傳播離不開中泰兩國傳媒界的共同努力。貴州省可尋求有利契機加強與國內外的各類媒體的國際化合作,擴大貴州省對外宣傳途徑,圍繞貴州特有品牌、地域特點、少數民族特色等角度建設立體化對外宣傳體系,創(chuàng)新新時代貴州外宣機制,對泰講好貴州故事、傳播貴州聲音。尤其應注重在融媒體平臺上推介貴州,以有利于泰國教育教學群體更加快速高效地認識貴州、了解貴州、走進貴州,為兩地教育合作的打下良好的根基。
(五)借助泰國各類社會組織力量,拓展兩地教育往來與合作
貴州除繼續(xù)加強與泰國政府官方層面的教育往來與合作之外,還可充分借助泰國本土華人組織,如泰國中華總商會、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泰國貴州商會等社團力量加強兩地民間交往。加大與泰國華人教師公會等民間教育組織的交往與合作,如選派貴州優(yōu)秀漢語教師人才赴泰,泰方華文教師赴黔開展學歷提升、教育培訓、文化之旅等活動以雙向交流增進兩地教育友誼與合作。依托此類民間組織充分發(fā)揮好橋梁與紐帶作用,促進中泰文化、教育等友好合作。
(六)繼續(xù)依托“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促進黔泰教育交流與合作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是中國和東盟之間唯一以教育為主題的政府間交流合作平臺[5]。貴州各級學校應借力“交流周”這一平臺,結合各校辦學特點,在加強對泰國際理解教育的基礎上,通過文化節(jié)、假期研學等活動增強中小學生對泰國的了解,為后期高等教育階段進一步合作奠定基礎。高等教育學??梢岳矛F有專業(yè)優(yōu)勢與泰國本科及高職院校開展合作辦學項目、定期舉行教育培訓、建立在泰實習實訓基地,實現兩地師生間的交流與互換。
六、結語
教育國際化能夠促進合作主體提升辦學水平與質量,貴州良好的區(qū)域形象塑造與提升對貴州省和泰國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對促進中泰兩國教育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粟. 區(qū)域形象構建對國家形象塑造的影響——以內蒙古形象展示為例[J]. 傳媒論壇,2021,4(19):23-24.
[2] 陶云. 泰國主流媒體對中泰鐵路合作項目的報道分析——以《泰叻報》為例[J]. 傳播與版權,2019(07):17-19.
[3] 徐勝. 什么是正面報道[J]. 新聞實踐,2005(05):26-27.
[4] 廖志坤. 論負面新聞的適度傳播[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2(05):131-137.
[5] 盧晶. 中國發(fā)展國際友好城市的經驗與啟示[D]. 北京:外交學院,2018.
(薦稿人:趙常友,曲靖師范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qū)域研究中心東盟職業(yè)教育研究中心專項資助項目(課題編號:DMZJZB20220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婭靜(1984—),女,碩士,曲靖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泰國教育與語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