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西瓜還是稀奇物。某年夏天,巧遇鄰家切瓜,鄰居老人樂呵呵地遞給我一片西瓜。那片西瓜薄薄的,紅通通地流著汁,我雙手接過,輕輕舔了一下,甜蜜立馬涌遍全身。從那以后,西瓜成了我對夏天最大的期盼,常常做夢都懷抱著墨綠滾圓的大西瓜。
沒想到,有一年暑假,我的癡心妄想成了現(xiàn)實。那是一個奇熱無比的黃昏,父親挑著一擔西瓜從磚瓦廠下班歸來。西瓜是一個大客戶給磚瓦廠抵債的,廠里硬把這批西瓜當作工資發(fā)給工人。沒幾個人愿意接受這樣的“奢侈品”,老實巴交的父親架不住車間主任的勸說,無奈地擔了八個瓜回家。媽媽知曉原委后臉色很不好,父親怏怏地說,他去試試把瓜賣了。然而,連續(xù)幾天,父親下班后挑著八個西瓜走了幾十里,最后還是一個不少地挑回了家。這個結(jié)局似乎正合我和姐姐的心愿。母親心疼父親,嘆了口氣說,算了算了,家里歇兩次不稱肉就是了,讓倆伢過足西瓜癮。
我們反復斟酌確定八個“西瓜兄弟”的成熟度,翻著日歷,計劃享用二十天。但在實施中,我們只用了八天便吃完了七個西瓜。當只剩最后一個西瓜時,媽媽斬釘截鐵地說,這個西瓜得等奶奶回來一起吃。
每年暑假,奶奶總要到姑姑家小住幾天,正好這段時間都不在。媽媽向來說一不二,再說,我們都已有七個西瓜進了肚子,也不好再說什么。那時農(nóng)村沒有冰箱,為了保鮮,我們把西瓜放在一個水桶里,上午把水桶放在陰涼的西屋,下午太陽西曬了,又挪到東屋。起初每天換一次井水,后來也失了耐性,三四天才換一次。
可這一等就是十來天。直到快開學了,姑父才把奶奶送回來。沒等奶奶坐穩(wěn)凳子,我便興沖沖地跑向西屋。當我把西瓜捧出來的時候,感覺分量輕了不少。到屋外一看,發(fā)現(xiàn)西瓜有了一個洞,再用手晃了幾下,還聽見聲響,同時伴隨著一陣異味。我不禁喊道:“壞了!瓜爛了!”全家人都圍上來看個究竟,瓜果然爛了。
奶奶埋怨媽媽不讓孩子們先吃掉,弄成這個樣子,真是可惜了。不過,從那以后,奶奶跟媽媽之間的談笑聲更多了,奶奶看我們的目光也更加慈祥了。
現(xiàn)在想起來,母親真是英明,這個西瓜雖然沒有吃上,卻暖了一家人的心,久久地。
孫陳建:江蘇如東人,中國法學會會員、江蘇省社科聯(lián)理事,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站過講臺,干過拆遷,援過西部;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多篇文章入選暢銷書,主編多本文集;提出并踐行“共讀共寫,分享眾享”的全民閱讀推廣理念,發(fā)起成立如東縣閱讀者協(xié)會,打造出十多個閱讀推廣項目廣受歡迎。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