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成
有三個快槍手,他們之間的仇恨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于是相約決斗。
這三個人中,槍手甲槍法最好,十發(fā)八中;槍手乙槍法平平,十發(fā)六中;槍手丙槍法拙劣,十發(fā)四中?,F(xiàn)在,問題來了:如果這三個人同時開槍,并且每人只準開一槍,那么,誰活下來的概率大一些?不忙著下結論,我們可以先考慮一下這三個快槍手的最佳策略:
對于槍手甲來說,最佳策略當然是優(yōu)先干掉槍法僅次于自己的槍手乙。
對于槍手乙來說,如果先對付槍手丙,那么,他必然先被槍手甲干掉了,所以,槍手乙的優(yōu)先目標只能是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槍手甲——只有干掉槍手甲,他才能從容地對付槍手丙。
對于槍手丙來說,他的最優(yōu)策略也是先干掉槍手甲,畢竟,槍手甲的威脅要比槍手乙大。
由此可見,在這個對決中,最先死的將是槍法最好的槍手甲,而槍法最差的槍手丙反而活下來的概率最大。
這就是著名的“槍手博弈”。在槍手甲、槍手乙、槍手丙都知道對手的槍法水平的情況下,一輪槍手對決的勝負率居然和槍法好壞不成正比——槍法最差的槍手丙活下來的概率最大。
從中不難看出,在一輪多方對決中,能否獲勝不單純取決于參與者的實力。槍手丙和槍手乙,實質上構成了一種聯(lián)盟關系,只有聯(lián)手把甲干掉,乙、丙二人才會有一線生機。
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就是要優(yōu)先考慮對付最大的威脅,正是這個威脅為他們找到了共同利益,即聯(lián)手打倒這個人,他們的生存概率才會增大。
與競爭對手合作,從而在多人博弈中以弱勝強,這是在商業(yè)競爭中被多次用到的策略。
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這兩家公司之間的博弈。在飲料消費市場上,雙方之間的激烈競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一旦某一方出現(xiàn)重大變故,另一方立刻趁火打劫蠶食對方的市場份額。但是很奇怪,盡管這么多年來兩家公司都賺了個盆滿缽滿,但在這個市場上從來沒有第三者異軍突起。
這是因為,在整個飲料市場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巨頭實際上一直在進行著一種類似于槍手乙和槍手丙之間的攻守同盟,從而形成了一種有合作的競爭關系。只要有企業(yè)想進入碳酸飲料市場,它們就會展開一場心照不宣的攻勢,讓挑戰(zhàn)者知難而退,或者一敗涂地。可以說,兩大巨頭相互之間沖突迭起,卻從未拼到魚死網破的境地。而兩大巨頭真正防備的對手,卻始終是那個還未出現(xiàn)的槍手甲。
因此,在多方對決中,一決生死并非唯一的解決之道。并且,克敵制勝的因素也絕非僅限于實力。懂得合作,尤其是懂得在對比實力后找到潛在的合作盟友,有時才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摘自《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