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民 高艷玲 _ 北京市順義區(qū)港馨小學
北京市順義區(qū)港馨小學把勞動教育課程作為“雙減”的有力抓手,充分挖掘、整合資源,發(fā)揮勞動育人功能,構建多元、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探索勞動育人新路徑。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為了發(fā)揮好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學校研發(fā)了《勞動實踐手冊》,記錄學生的每日勞動情況。除此之外,還開發(fā)了28天習慣養(yǎng)成課程。例如,針對一、二年級學生開設“我和紅領巾有個約定之我是持家小能手”家務勞動課程,讓學生通過28天堅持參與一定家務勞動的體驗,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的意識,培養(yǎng)勞動能力。
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把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勞動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國家課程開足開齊。勞動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為國家課程,學校開足、開齊課程,定期對相關教師進行培訓,保證較好地完成課程內容。道德與法治課程、班隊會也是國家課程,其中包含很多勞動教育內容,教師充分挖掘本學科蘊含的勞動教育資源,并對其中的勞動觀念、技能、精神、習慣和品質等勞動教育點進行分析梳理,注重學科拓展與融合,落實勞動教育目標。
校本課程做深做細。根據“人人參與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開設“小管家課程”。班級和學校設計出小崗位分工表,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小崗位,并定期進行輪換。
主題教育異彩紛呈。學校根據學生需求和培養(yǎng)目標設計了系列主題課程,構建了拓展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爸袊鴫?勞動美”勞模大講堂課程邀請不同行業(yè)的勞模走進校園,與學生們互動,學生在勞模的故事中深受啟發(fā)。學校還結合各種節(jié)日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如國慶節(jié)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主題活動;六一兒童節(jié)開展“童心向黨頌祖國,巧手編制中國夢”勞動作品交流會……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們習得技能,更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有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學校依托周邊資源開發(fā)了社區(qū)服務實踐基地、軍旅生活體驗基地、特教幫扶融合基地、民俗體驗教育基地等勞動實踐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巧妙地融入學校課程,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的開放性課程體系。學生走進溫馨家園敬老院、走進社區(qū)、走進軍營、走進田間地頭,通過實踐、體驗提高勞動技能,讓勞動精神和勞動品質悄然在心中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