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楚格
2021年9月,我以教師的身份走進校園。這是我第一次當老師,孩子們也是第一次當小學生。剛開始的一個多月,學生天真可愛,家長積極配合,工作進展順利,讓我堅定從教是明智之選。可是漸漸地,學生開始不適應,問題層出不窮,我每天都像個消防員,哪里有情況就撲向哪里,一天下來身心俱疲。
我嘗試賦予每個孩子“一官半職”,激發(fā)他們的責任心。學生接到“工作”后,班里的衛(wèi)生有勞動委員監(jiān)督,課堂練習有課代表收發(fā),課間安全有安全員負責,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我則負責巡查,觀察大家的履職情況。
除了給學生安排“工作”外,“因材施教”也是我成為教師后感觸頗深的教育主張。這一點,我在學生圖圖身上深有體會。
圖圖年齡比其他學生小,酷愛汽車,每天在課本、練習冊甚至課桌椅上畫小汽車,練習題從來都是課后到辦公室在老師的注視下才勉強完成。我與圖圖媽媽溝通后發(fā)現(xiàn),家長也很頭疼:孩子在家里還不如在學校,軟硬兼施也無濟于事。我只能與圖圖多交流,從孩子身上尋找突破口。
“你特別喜歡小汽車嗎?”我問他?!拔议L大要當汽車設計師!”圖圖邊說邊點頭。我反問“汽車設計師只要會畫汽車就夠了嗎”?他不說話。我繼續(xù)追問:“汽車構造復雜,要測算各種數(shù)據(jù)?!彼c點頭。“以你現(xiàn)在的知識,還不足以成為一個汽車設計師,所以要多學習,將來把汽車設計得更漂亮,跑得更快。”那次我們聊了很久,分別時我囑咐他第二天帶上干凈的新書新本,為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汽車設計師認真學習。
接下來的每一天,我詢問圖圖學了哪些知識,并告訴他這些知識未來能用在汽車設計的哪個部分。漸漸地,他不會在課上畫汽車了,完成練習題的速度也快了很多,還在模型大賽中獲了獎。
“六一”兒童節(jié)活動中,玩了一圈的圖圖開心地跑向我,將一個青綠色的香包塞進我手里,說:“送給您,我剛做的。將來我還要設計漂亮的汽車送給您!”原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比枯燥地傳授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