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震宇 宋星儀 師澤元 安小康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是肺癌最常見的一類分型,也是全球癌癥相關(guān)死亡的主要原因,約75%的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處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1-2]。目前關(guān)于NSCLC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shù)、化療、放療等,治療介入越早,患者預后越好[3]。有研究報道核轉(zhuǎn)錄因子E2相關(guān)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是一種重要的轉(zhuǎn)錄因子,可通過抑制機體氧化應激和促腫瘤炎癥來降低患者癌癥的風險,但許多癌癥表現(xiàn)出Nrf2活性升高[4];沉默信息調(diào)節(jié)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TR1)是腫瘤的啟動子,激活機體內(nèi)癌基因、創(chuàng)建了有利于腫瘤生存和發(fā)展的微環(huán)境[5]。本研究探討Nrf2、SITR1在NSCLC患者PBMC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ITR1、Nrf2表達與預后的關(guān)系。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NSCLC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組織學確診為NSCLC;②相關(guān)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術(shù)前接受其它治療者;②合并其他腫瘤患者;③臨床病理資料缺乏者;④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⑤合并原發(fā)性器官功能障礙;⑥患者無法進行正常溝通交流。本研究納入患者年齡范圍53~71歲,平均(61.58±8.87)歲;其中男性59例,女性25例;中高分化44例,低分化40例;腫瘤直徑≤5 cm有48例,>5 cm有36例;有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37例;TNM分期[6]:Ⅰ+Ⅱ期33例,Ⅲ+Ⅳ期51例。另取84例同期健康體檢人員外周血作為對照,其中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2.39±8.14)歲。
在NSCLC患者治療前,采集84例NSCLC患者和84例健康體檢者的外周靜脈血5 mL,去血漿后,以磷酸鹽緩沖液補充至原體積,應用PBMC提取試劑盒(來源:北京匯智和源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貨號:082A01.11)對外周血中的PBMC進行提取。-80 ℃速凍箱中處理后的PBMC置于液氮罐,儲存?zhèn)溆?。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PBMC中SITR1、Nrf2蛋白表達,于PBMC中加入1%多聚甲醛1 ml,室溫固定,加入SITR1、Nrf2抗體20 μL,室溫避光反應30 min,加IgC-F1TC 20 μL,室溫避光反應30 min,洗滌后上機,選用兔抗人igCl-FITC作為同型對照,記錄SITR1、Nrf2陽性表達量。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實驗操作。2個指標為同一批樣本分批檢測,高于中位陽性蛋白表達為高表達組、低于中位值為低表達組。
NSCLC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手術(shù)治療,包括腫瘤組織切除術(shù)。術(shù)后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予以放療、化療等治療。治療后1年內(nèi)每3個月來我院門診復查1次,之后每半年(6個月)至少復查一次,隨訪時間為3年(36個月),截止至2021年12月。記錄患者隨訪狀態(tài)(死亡、存活或其他)。
NSCLC患者PBMC中SITR1、Nrf2蛋白陽性表達量均高于健康體檢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受試者PBMC中SITR1、Nrf2陽性表達量比較
NSCLC患者PBMC中各指標陽性表達量與其年齡、性別、分化程度、吸煙史無關(guān)(P>0.05),NSCLC患者PBMC中各指標陽性表達量與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腫瘤直徑、TNM分期有關(guān)(P<0.05)。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特征NSCLC患者PBMC中各指標陽性表達情況
隨訪至截止至2021年12月,總生存率為39.29%(33/84)。SITR1蛋白陽性表達量中位值為0.87,以中位表達水平為界將NSCLC患者分為SITR1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SITR1高表達組3年累計生存率為16.67%(7/42),顯著低于SITR1低表達組61.90%(26/42)(χ2=18.018,P<0.001)。見圖1。
圖1 SITR1高表達和低表達患者生存曲線比較
Nrf2蛋白陽性表達量中位值為1.41,以中位表達水平為界將NSCLC患者分為Nrf2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截止值2021年12月,Nrf2高表達組3年累計生存率為23.81%(10/42),顯著低于Nrf2低表達組的54.76%(23/42)(χ2=8.435,P=0.004)。見圖2。
圖2 Nrf2高表達和低表達患者生存率比較
NSCLC約占所有肺癌的85%,在人體內(nèi)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是復雜的病理變化,由于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腫瘤晚期,相關(guān)治療手段有限,復發(fā)和耐藥性導致其臨床治愈率不高[7]。目前臨床中尚缺乏有效、特異度高的指標對患者的預后和病理特征進行分析,因此對于NSCLC的病理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8]。有研究[9-10]報道SIRT1是一種依賴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酶,屬于人的第3類去乙酰化酶,通過催化NAD+依賴的目標蛋白的去乙?;瘉韰⑴c機體細胞生長、代謝等生理過程;其基因表達與腫瘤免疫細胞浸潤水平之間存在相關(guān)性,進而調(diào)控其生物學功能,在肺癌的免疫逃逸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Nrf2是氧化應激反應和藥物解毒的基因,受到異常刺激下,大量的Nrf2進入細胞核,磷酸化后進而誘導下游基因表達異常,從而激活NSCLC患者體內(nèi)抗氧化反應,調(diào)節(jié)細胞對毒性和氧化損傷的防御[11-12]?;诖?可通過檢測PBMC來反映NSCLC患者免疫水平。故而本研究旨在探討Nrf2、SITR1在NSCLC患者PBMC中的表達及與預后的相關(guān)性。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NSCLC患者SITR1、Nrf2蛋白陽性表達量均高于健康體檢組,SITR1、Nrf2可為NSCLC患者外周血鑒別差異的蛋白。本研究進一步結(jié)果顯示,NSCLC患者PBMC中各指標陽性表達與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腫瘤直徑、TNM分期情況比較有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提示隨著SITR1、Nrf2陽性蛋白表達升高,NSCIC患者病理特征可能出現(xiàn)趨向于惡化,表明二者可視為潛在的評估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結(jié)果同馬永峰、朱學應等研究類似[13-14]。本研究還對NSCLC患者患者進行為期3年隨訪發(fā)現(xiàn),SITR1、Nrf2高表達組生存率顯著低于其低表達組;表明SITR1、Nrf2高表達組患者生存時間更短,對應患者極易復發(fā)或惡性腫瘤轉(zhuǎn)移,預后較差。這可能是由于SIRT1通過代謝依賴性和非代謝依賴性方式調(diào)節(jié)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Nrf2會引起NSCLC患者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導致惡性腫瘤進展事件發(fā)生,激活相關(guān)耐藥基因而引起NSCLC患者對于相關(guān)治療的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從而降低術(shù)后治療的效果,進一步影響患者術(shù)后轉(zhuǎn)歸[15-16]。因此可通過抽取NSCLC患者外周血來檢測SIRT1、Nrf2表達作為判斷其預后的指標。
綜上所述,NSCLC患者外周血PBMC中SITR1、Nrf2陽性表達率與腫瘤TNM、淋巴結(jié)有無出現(xiàn)轉(zhuǎn)移、腫瘤最大徑有關(guān);且SITR1、Nrf2高表達水平患者3年生存率顯著降低。NSCIC患者術(shù)后易發(fā)生復發(fā)和轉(zhuǎn)移事件,需積極監(jiān)測患者外周血PBMC中SITR1、Nrf2表達,及時進行干預。但本研究臨床樣本量較少,且所有患者均來自同一地區(qū),后續(xù)研究仍需進一步追蹤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