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祿海,聶雨菲,唐文文,耿誼宸,楊 敏
(濱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抗逆力又稱為心理彈性、心理韌性、壓力彈性[1],是個體在遇到困難時,適應并走出困境的能力[2],可用來描述個體克服逆境并積極發(fā)展的特質因素[3],是一種正向的壓力應對機制。隨著衛(wèi)生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抗逆力理念也逐漸被帶入護士群體中[4]。提升護士抗逆力有利于其發(fā)揮工作潛能,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5]。護士由于其職業(yè)具有高強度、重負荷、工作晝夜顛倒的特點[3]而成為抗逆力領域研究的重要對象,但研究發(fā)現(xiàn),對護士抗逆力的研究局限于??谱o士群體[3],因此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研究仍有較大的發(fā)展前景。本研究旨在通過文獻計量學方法,對2000 年以后發(fā)表的護理領域抗逆力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了解國內護理領域抗逆力研究現(xiàn)狀,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基于中國知網數(shù)據庫(CNKI)、萬方、維普數(shù)據庫,以檢索的方式(主題=“護理”AND“抗逆力OR 心理彈性OR 心理韌性OR 壓力彈性”)進行精確檢索,檢索時間限定為200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共檢索到文獻1 133 篇,經CiteSpace 軟件去重、整合,最終納入文獻986 篇。文獻納入標準:以“護理領域抗逆力”為主題的相關文獻;排除標準:同一研究重復發(fā)表的文獻。
CiteSpace 是陳超美博士研發(fā)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該軟件基于Java 語言環(huán)境[6],因具有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可視化程度高、易于解讀的優(yōu)點而備受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的關注。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軟件對文獻進行聚類和突現(xiàn)分析。
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研究起步時間較晚,2010—2021 年發(fā)文量呈穩(wěn)定增長趨勢(見圖1)。
圖1 2000—2022 年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相關研究的發(fā)文量Figure 1 Volume of publications of resilience-related research in the nursing field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22
2.2.1 高影響力作者 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的核心作者周英、任輝、任雅欣、楊苓、魏雪梅發(fā)文≥5 篇(見表1)。
表1 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相關研究發(fā)文量排名前14 的作者Table 1 Top 14 authors of resilience-related research in the nursing field of China
2.2.2 作者協(xié)作網絡 在采用CiteSpace 軟件進行分析時,網絡節(jié)點(Node Types)選擇“Author”,選擇默認設置,時間節(jié)點選擇1,制作出作者合作網絡圖譜。部分作者形成了一定的團隊協(xié)作網絡,但協(xié)作網絡間的合作較少(見圖2)。
圖2 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相關研究作者共現(xiàn)知識圖譜Figure 2 Knowledge map of co-occurrence of authors of resilience-related research in the nursing field of China
2.3.1 高頻關鍵詞 以“Keyword”為聚類標簽,聚類采用對數(shù)似然率算法(LLR 算法),選取2000—2022 年發(fā)表的相關文獻,時間片設定為1。CiteSpace 圖譜是由多個文獻共被引網絡組合而成的一種獨特的共被引網絡,每個文獻共被引網絡由1 年時間內發(fā)表的文章構成,1 年便稱為時間片[7],在CiteSpace 軟件中采用選取每個時區(qū)中前n 個高頻出現(xiàn)的節(jié)點[8](n=50)的閾值設定方法。在關鍵詞知識圖譜的基礎上,γ 值設置為0.5,統(tǒng)計出排名前20 的高頻關鍵詞及其中介中心性(見表2)。中介中心性是用來進行中心性測度的指標[9],中心性越高代表此節(jié)點在網絡中的重要性越高。
表2 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相關研究排名前20 的高頻關鍵詞Table 2 Top 2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or resilience-related research in the nursing field of China
2.3.2 突現(xiàn)關鍵詞 在CiteSpace 軟件中進行關鍵詞突現(xiàn)分析,可得到關鍵詞在某段時間的起止時間和突變權重,權重越大代表該領域越有可能成為研究熱點。由圖3 可知,“腦卒中”“冠心病”“病恥感”自2020 年出現(xiàn)后成為研究熱點,其中“腦卒中”的突變權重最大,為2.64。
圖3 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相關研究排名前12 的突現(xiàn)關鍵詞Figure 3 Top 12 emergent keywords of resilience-related research in the nursing field of China
3.1.1 抗逆力相關研究的文獻逐年增加,但關注度仍需提高 我國抗逆力的研究起步時間較晚,2009 年有文章開始發(fā)表,2010—2021 年發(fā)文量呈平緩增長趨勢。2020 年前后,抗逆力相關研究的發(fā)文量大幅度增加,可能與新冠肺炎疫情使醫(yī)護人員心理壓力驟增有關。國外抗逆力研究開始時間較早,一些學者已將抗逆力概念和護士工作特點相結合來探索適合護士的抗逆力模型。護理工作是一項高強度、高要求的工作[10]?!叭嗟埂钡墓ぷ髂J郊搬t(y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問題,都加大了醫(yī)護人員心理壓力,因此,護理領域抗逆力應成為研究重點。
3.1.2 抗逆力研究團隊初現(xiàn),但協(xié)作網絡亟待形成 研究者已逐步認識到抗逆力的提升對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作用[11]。通過研究可知,護理領域已初現(xiàn)一些研究團隊,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有任雅欣、周英等組成的團隊,上官靜、李婷等組成的團隊,楊苓、田紅梅等組成的團隊,但大部分作者獨立研究,幾個研究團隊間基本沒有合作。國內學者應加強多中心合作,擴大研究樣本量和來源范圍[12],使研究更具深度和廣度。
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護理領域抗逆力的研究發(fā)展大致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即2009—2015 年,為起步階段,抗逆力概念開始應用于護理工作中。此階段主要是探究護士的抗逆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但對抗逆力的研究較淺顯且發(fā)文量較少,只是獨立分析了抗逆力概念,沒有將其與護士工作特點相結合。研究發(fā)現(xiàn),護士抗逆力水平低于普通人,人口學因素、工作和環(huán)境等對護士的抗逆力水平有一定影響。此階段對老年人、癌癥患者等的關注較少[13-14]。第二階段即2015—2019 年,為深入研究階段,抗逆力研究開始注重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其家屬的照顧負擔?;颊呓洑v病痛折磨,其抗逆力水平必定低于普通人,家屬為了照顧患者,影響了自身工作及生活[14]。如何提高這類群體的抗逆力水平、緩解其在治療期間的低落情緒及探究抗逆力水平的影響因素成為此階段的研究重點,同時研究人群也擴大到了護生群體。第三階段即2019 年至今,為進一步發(fā)展階段,研究者更加關注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從抗逆力角度分析其對某類疾病的治療效果。當前研究者越來越關注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抗逆力,說明抗逆力從理論研究逐漸向實證研究轉變。
國內護士個體的抗逆力干預成果已初見成效,但在理論框架的構建、干預方案的擬定及結局指標的選擇上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15]。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同的一個觀點是抗逆力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從可視化分析出發(fā),目前國內對抗逆力的實證研究大部分是橫向的,缺乏縱向探索。定性和混合性研究也將為抗逆力生態(tài)學研究提供更多的方向,設計更加嚴謹?shù)?、適合中國護士的抗逆力干預規(guī)范或指南,可能將成為研究熱點[16]。
通過關鍵詞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護士的抗逆力研究以急危重癥科室為中心[17-18],原因可能為與普通科室相比,急危重癥科室護士工作壓力相對較大,更容易得出陽性結論。隨著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發(fā)生,跨學科、跨醫(yī)療機構合作日益增多,護士工作任務和工作壓力較以往明顯加大。因此,各科室護士的身心健康應成為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通過可視化分析,展示了我國20 年間護理領域抗逆力研究現(xiàn)狀、熱點及發(fā)展前景。當前抗逆力研究越來越受重視,加強多中心合作將是擴展研究深度和廣度的關鍵;實證研究以橫向研究為主,縱向研究、質性研究不足會影響干預效果動態(tài)信息的發(fā)掘;研究范圍從急危重癥科室逐漸轉向普通科室,護士、護生、患者及其家屬是研究的重要群體。下一步將進行國內外對比研究,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抗逆力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為研究者拓寬思路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