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建
《白鷺》是郭沫若在1942年10月創(chuàng)作的一篇托物抒情的詠物散文。文中語言如詩歌一般引人入勝,意境優(yōu)美,風格獨特,精練地描寫了白鷺清新脫俗的自然之美。這里沒有嘆為觀止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扣人心弦的矛盾沖突,但是整篇文章讀下來,卻感到字字珠璣,每句話都飽含感情,平凡普通的白鷺在作者筆下變得優(yōu)美動人、栩栩如生,讓我們在不得不贊嘆白鷺之美的同時,也深感這篇散文韻味十足。
一、感受形態(tài),把握特征
散文最大的文體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雖然可以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語言形式靈活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散文所描述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這就需要作者依托具體的事物進行表達。在《白鷺》這篇散文中,作者寄托情感的物就是“白鷺”。白鷺主要生活在南方沿海地區(qū),很多同學對它很陌生,但在這篇散文中作者向我們描畫了一個美麗優(yōu)雅的白鷺形象。在學習這篇散文時,我們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白鷺的圖片,建立初步的感官認知,再去找出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寫白鷺的身段以及色彩的。比如在第三自然段中,通過與白鶴、朱鷺以及灰色蒼鷺的對比,我們體會到白鷺身段的勻稱與和諧;在第五自然段中,從繪畫的視角,簡單幾筆就描寫出白鷺的靈巧、自然,其中顏色的描寫更是讓我們眼前一亮。作者如詩一樣的語言,如畫一樣的詞句,抓住了白鷺的特征,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白鷺的形態(tài)美,從而為后面作者情思的感悟奠定了基礎(chǔ)。
二、立足文本,體會韻味
在閱讀散文時,我們要緊緊抓住文章內(nèi)容,感受作者如何將詞語和句子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學習修辭手法,品析事物所處的場景,感受散文的韻味。
(一)品析修辭手法
《白鷺》作為一篇詠物散文,在文章一開始,作者就把白鷺比喻成一首精巧的詩,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在描寫白鷺的身段和色彩時,作者采用排比和對比的手法,突出了其靈巧和勻稱,這些修辭手法讓整篇文章更加引人入勝。在閱讀賞析這篇散文時,我們要調(diào)動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情感,用心體會語句的巧妙。
(二)體會遣詞造句
《白鷺》的遣詞造句十分精妙,值得同學們仔細揣摩和品味。上文提到文章開頭就把白鷺比喻成精巧的詩,“精巧”一詞表現(xiàn)出白鷺的精致和靈動,加上后文語言的表達,讓白鷺形象活靈活現(xiàn),頗有韻味。作者又說白鷺是“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更能引發(fā)我們的聯(lián)想與思考,更加驚嘆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底。
(三)感受絕妙意境
散文的美妙,不僅僅體現(xiàn)在遣詞造句的優(yōu)美和精妙上,還體現(xiàn)在它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的深幽意境?!栋槨愤@篇散文首先描寫白鷺的靜態(tài)美,然后選取了三處場景,描寫出白鷺的動態(tài)美,動與靜相互襯托,一幅和諧自然的白鷺生活畫面躍然紙上。當我們賞析“黃昏低飛”這一絕妙意境時,還可以采用聯(lián)想的方式,想象出當時白鷺在黃昏中淺淺飛翔的自然之美。
三、解讀背景,體會情思
一篇文章的問世是作者主觀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是當時社會的側(cè)面反映,也是其所處時代的映射。所以我們探究一篇文章時,一定要解讀時代背景。比如,學習《白鷺》時,同學們首先要了解這篇文章相關(guān)的背景資料: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這樣才能把握其深層次內(nèi)涵,體會作者隱藏其中的思想情感。
《白鷺》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抗日戰(zhàn)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白熱化階段。作者在這個特殊時期里,擁有中共黨員和在國民黨政府任職的雙重身份,作者通過贊揚清新的白鷺來暗示自己的政治觀念以及人生理想。白鷺因為它的“大眾”所以被世人忘卻了其清新脫俗的魅力,正所謂平凡的美更難被發(fā)現(xiàn),但是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就能在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其獨特之處。作者表面寫白鷺,其實是在喻人,白鷺是他自身的寫照,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作者十分向往平凡、和諧、寧靜的生活。
四、品味語言,學習表達
散文的美不僅在于語言的精妙、意蘊的深刻,其表達方式的多樣隨意也深深吸引著讀者。通常散文是沒有固定格式的,每一篇散文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在賞析散文時,要注重細細品味,深入理解,才能領(lǐng)略到文字背后的魅力。比如在學習文章的語言表達時,要注意作者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以《白鷺》為例,排比、對比層出不窮,將白鷺與其他類似動物形象對比,更加突出了它的清新之美;這里還運用了擬人手法,把白鷺當作人來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自身的真實情感。請看,簡簡單單一個“釣”字,便將白鷺擬人化,把它閑適自得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些表現(xiàn)手法綜合在一起,白鷺的形象就像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一樣活脫脫地躍然紙上了。最后的設(shè)問句,更是展現(xiàn)出作者對白鷺的深情詠嘆。
因此,在學習散文時,同學們要對散文中的優(yōu)美段落認真鑒賞和仔細品味。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定的訓練,例如模仿造句,模仿寫作,模仿《白鷺》的寫法,以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或者其他事物為主題,寫一篇作文,同樣托物抒情,在細細揣摩和親身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身臨其境,挖掘意蘊
“白鷺”這一形象在許多作家的筆下都是美好寧靜的存在,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有著獨特的文化意蘊。因此在學習本文時,大家還可以閱讀一些其他關(guān)于白鷺的作品,加深我們對白鷺的理解。比如耳熟能詳?shù)摹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通過對相關(guān)詩詞的閱讀,將自己的理解引入對散文的品鑒和賞析中,通過作品之間的品讀和交融將白鷺這一形象豐滿起來。這樣做,有利于我們對白鷺的文化意蘊更深層次地理解,也能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體會他寫白鷺的背后緣由和深刻內(nèi)涵。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發(fā)揮想象力,進入作者的角色,感受作者的情感,挖掘其中的意境。《白鷺》的第六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寫了它在水中釣魚、在枝頭獨立以及在黃昏中低飛的三個場景,展現(xiàn)出這種優(yōu)雅的動物在尋找食物、在休息時以及在飛行時的生動畫面,頗有韻味。大家可以給這三個場景取名,并且通過朗讀以及想象,感受白鷺在不同活動狀態(tài)下的不同表現(xiàn),如同身臨其境一樣體味文中的意境,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
總而言之,我們在語文學習和各類考試中得知,散文是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所以大家要加強對散文的了解。在學習散文時,同學們不僅僅要研究散文的內(nèi)容、特點,更要研究其背后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和寫作背景研究閱讀方法,細細品味散文的優(yōu)美,學習修辭手法。在語文閱讀中有意地賞析更多類似《白鷺》這樣的優(yōu)美散文,在閱讀中挖掘意境,感受語言,學習表達技巧,發(fā)揮想象,品味其中的樂趣,賞讀散文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