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柳,李萌晗,鄭育聲,李東棟,
(1.海南大學 熱帶作物學院,??冢?70228; 2.海南大學 三亞南繁研究院,三亞,572024)
油棕(Elaeis guineensisJacq.)又名油椰子,為原產(chǎn)于熱帶非洲的棕櫚科多年生單子葉木本植物[1],在中國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南部、云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區(qū),壽命長、經(jīng)濟價值高,年均單位面積產(chǎn)油量(CPO)高達 3.7 t·hm-2[2],是世界油料的重要來源之一。油棕果實的中果皮是重要的油脂積累組織,主要產(chǎn)物為棕櫚油,棕櫚油的用途廣泛,在食品加工、輕工業(yè)、機械和生物清潔能源等領域均有應用[3-6]。棕櫚油中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約為 1∶1 。新鮮油棕果肉含有約38%~45% 的棕櫚酸(C16:0),38%~44% 的油酸(C18:1),10%~12% 的亞油酸(C18:2)和 3%~5%硬脂酸(C18:0),總飽和度約為 50%。提高食用油中油酸(C18:1)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飽和脂肪酸在總油脂中的比例,一直是油棕遺傳改良的重要目標之一。
乙?;;d體蛋白硫酯酶(fatty acyl-ACP thioesterase, FAT)是一種由核基因編碼的可溶性酶,主要作用于?;虯CP間的硫酯鍵,水解硫酯鍵、釋放ACP和游離的脂肪酸,從而停止碳鏈的延長[7-8]。目前研究的高等植物中?;?ACP硫酯酶根據(jù)其分解底物的特異性可分為兩類[9]:一類是FATA(酰基載體蛋白硫酯酶A),在油棕中主要作用于十八碳鏈脂肪酸鏈(C18:X-ACP),但在不同的物種中具體對應關系有較大差異;另一類則是FATB(?;d體蛋白硫酯酶B),主要作用飽和脂?;?ACP[10],對C16:0-ACP的催化活性最高[11]。
病毒誘導的基因沉默 (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利用插入了植物靶基因cDNA片段的病毒載體侵染植物,進入植株的病毒在復制和轉(zhuǎn)錄過程中能夠特異性識別與插入片段序列同源的mRNA,使其降解從而抑制靶基因的表達[12]。常規(guī)遺傳轉(zhuǎn)化驗證基因功能時,常需要植物生長至F2代甚至F3代時才能展開研究,而VIGS體系的應用,可在較短時間內(nèi)通過觀察植株的表型或生理指標的變化,應用VIGS技術對基因的功能進行驗證。VIGS體系的應用特別適合于多年生木本植物中基因的功能鑒定[13]。在本研究中,油棕胚狀體實驗材料的選擇可以克服油棕遺傳轉(zhuǎn)化周期長的困難,加快基因功能的鑒定與研究,同時保持了油棕的物種特性。
油棕是熱帶重要油料作物,產(chǎn)油量較高且用途廣泛。然而,作為食用油來說,棕櫚油脂肪酸比例的改善一直是油棕的重要育種目標之一[14-15]。其中,油棕乙酰基-ACP硫酯酶決定了脂肪酸鏈的長度和飽和度,被認為對脂肪酸組分的改善有重要的價值。目前,油棕中油棕乙?;?ACP硫酯酶的具體功能尚不明確,沉默EgFATA基因的表達并測定基因沉默前后脂肪酸種類的變化,能夠解析EgFATA的具體功能及其在脂肪酸調(diào)控中的作用。
1.1 材料試驗使用的油棕胚狀體由筆者所在的實驗室提供、誘導并保存。保存方式:溫度28 ℃,相對濕度 65%,光照強度 400 μmol·m-2·s-1,28 d繼代培養(yǎng)1次,光照 16 h,黑暗 8 h交替培養(yǎng)。pTRV1、pTRV2載體由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李媛媛老師惠贈;pEASY-T1-Simple-Cloning Kit試劑盒購自北京全式金公司;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tài)細胞、農(nóng)桿菌EHA105感受態(tài)細胞購自上海唯地生物公司。
1.2 EgFATA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參照NCBI公布的基因序列(https://www.ncbi.nlm.nih.gov/nuccore/XM_029265988.1?report=fasta),使用Primer Premier 5軟件設計帶接頭的FATA引物(F:atgaattcATGCTGAAGGGGTACCACGTG;R:atgagctcTCATCGAACCAACTTCCTCCA),酶切位點為Ecor1和Spe1,以實驗室保存的油棕果cDNA為克隆模板,使用諾唯贊的Phanta Max Super-Fidelity DNA Polymerase試劑盒進行擴增,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其中,退火溫度為57 ℃,延伸時間為2 min。使用Cycle-Pure Kit試劑盒純化PCR產(chǎn)物,將目的片段37 ℃、30 min構(gòu)建到pEASYT1 Simple Cloning Kit中間載體上,用熱激法轉(zhuǎn)化至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DH5α,挑取單菌落進行PCR驗證,重組載體酶切鑒定、測序均驗證無誤后,保藏菌種。
對EgFATA (XP_010927699.1)的蛋白序列使用ProtParam軟件分析理化性質(zhì), 使用ProtScale對EgFATA蛋白序列的疏水性進行預測;對FATA使用TMHMM蛋白跨膜結(jié)構(gòu)區(qū)分析;使用MEGA 7.0對NCBI數(shù)據(jù)庫對檢索出的EgFATA的同源蛋白聚類分析,構(gòu)建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樹。
1.3 EgFATA的VIGS載體構(gòu)建以測序正確的EgFATA-pEASY-Blunt質(zhì)粒為模板,于NCBI在線選取EgFATA200~500 bp的特異性片段,使用Primer Premier 5軟件設計EgFATA特異性片段的引物(F:atgaattcTTGGATGGGTCCTCGAAAGC;R:atgagctcGTGCGGCCCCGATTTATT),使用Cycle-Pure Kit試劑盒純化PCR產(chǎn)物后,通過Takara T4 DNA Ligase試劑盒22 ℃、1 h連接目的片段與線性化pTRV2載體,測序無誤后使用凍融法轉(zhuǎn)化至EHA105農(nóng)桿菌感受態(tài)中,甘油法保藏菌種。
1.4 VIGS侵染油棕胚狀體于含有Kana+、Lif+的液體培養(yǎng)基(LB)中,28 ℃、220 r·min-1培養(yǎng)pTRV1-EHA105、pTRV2-EHA105、pTRV2-EgFATA-EHA105農(nóng)桿菌菌種,用分光光度計調(diào)節(jié)菌液OD600=0.5?;旌蟨TRV1-EHA105和pTRV2-EHA-105菌液作為病毒空白對照,混合pTRV1-EHA105與pTRV2-EgFATA-EHA105作為實驗組,離心收集農(nóng)桿菌菌體后,加入MSO液體培養(yǎng)基懸浮,保持菌液OD600=0.5。使用針扎、浸泡的方式侵染油棕胚狀體,浸泡 5 min 后,將胚狀體放置在滅菌后的濾紙上,吸取多余菌液,之后轉(zhuǎn)移至共培養(yǎng)固體植物培養(yǎng)基(WPM)中(含 20 mg·L-1的AS(乙酰丁香酮)和 100 mg·L-1的半胱氨酸),19 ℃暗培養(yǎng)2 d。無菌水清洗胚狀體后將其轉(zhuǎn)移到繼代培養(yǎng)基中,在 28 ℃ 溫度下培養(yǎng)。期間淘汰長勢不好以及死亡的胚狀體,培養(yǎng)12 d后獲得成功存活下來的轉(zhuǎn)基因胚狀體,用于后續(xù)實驗(qRT-PCR和FAs)分析。
1.5 胚狀體RNA的提取和表達量分析使用諾唯贊公司的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試劑盒,提取油棕胚狀體RNA,液氮研磨樣品后,不可再次凍融,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分別計算野生型、對照組(病毒組)和實驗組胚狀體RNA濃度,保證RNA加入量相同,反轉(zhuǎn)錄獲得cDNA。
以油棕保守基因Eg-β-actin為內(nèi)參,根據(jù)EgFATA和Eg-β-actin基因分別設計熒光定量引物(qRT-FATA-F:TATCGCCAATCTCCTCCAG;qRTFATA-R:GTTCATCATCACCCACTTGC;qRT-actin-F:TGGAAGCTGCTGGAATCCAT;qRT-actin-R:TCCTCCACTGAGCACAACGTT)使用TaKaRa TD600熒光定量PCR儀和2xQ3 SYBR qPCR Master Mix(22204)試劑盒進行實時熒光定量,檢測EgFATA基因在實驗組和病毒對照組胚狀體中的表達量,反應體系(20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cDNA 1 μL,2xQ3 SYBR qPCR Master Mix(Universal)10 μL,ddH2O 8 μL;PCR反應程序為預變性 95 ℃;循環(huán)反應95 ℃ 10 s、60 ℃ 30 s,40個循環(huán);溶解曲線采集95 ℃ 15 s、60 ℃ 60 s、95 ℃ 15 s,實驗中每個樣品設置 3~4 個平行,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6 VIGS侵染后油棕胚狀體中脂肪酸含量分析
實驗用的槍頭、Ep管進行121 ℃、20 min高壓滅菌處理,無水乙醇灼燒研缽與研磨棒,冷卻后于研缽中研磨等量胚狀體,油脂瓶收集樣品后,使用V氯仿∶V甲醇=2∶1的提取液萃取2~3次,收集上清液經(jīng)無菌水與0.9% NaCl溶液漂洗后,氮吹儀吹干獲得油脂,加入2.5%濃硫酸的甲醇溶液(V/V),并加入10 μg的C17烷酸標準品,80 ℃水浴2 h進行甲酯化,氮吹儀吹干后,加入適量正己烷溶解,漩渦混勻后加入2 mL 0.9% NaCl溶液,靜置、離心后取上層正己烷有機相用于高效氣相色譜分析。
2.1 EgFATA的克隆與生物信息學分析以油棕果cDNA為模板,PCR方法擴增獲得EgFATA基因的CDS區(qū) 1 155 bp,1.2%瓊脂糖凝膠回收后,構(gòu)建EgFATA-pEASY-Blunt載體,并對單菌落PCR檢測,條帶大小與預期一致,測序結(jié)果與NCBI公布的參考序列相同。使用ProtParam對EgFATA進行理化性質(zhì)分析,結(jié)果表明:EgFATA的編碼區(qū)由 1 155 個氨基酸的序列組成,編碼 385 個氨基酸,相對分子量為91.89 kDa 。通過NCBI在線網(wǎng)站的BLAST功能,比對EgFATA(XP_010927699.1)蛋白的相似序列,結(jié)果表明:EgFATA與海藻PdFATA(XP_008794588.1)、椰子CnFATA(AZZ09172.1)、鳳梨AcFATA(XP_020106065.1)、香蕉MaFATA( XP_009411855.1)、野蕉MbFATA(THU68832.1)有極高的同源性,分別為94.28%、91.13%、92.76%、89.76%、89.42%(圖1-A);為進一步確定油棕EgFATA與其他物種間的親緣關系,于NCBI在線網(wǎng)站BLAST中繼續(xù)篩選其他物種的FATA基因,使用 MEGA 7.0構(gòu)建系統(tǒng)進化樹,結(jié)果表明,EgFATA與海藻PdFATA蛋白相似度最高,親緣關系最近(圖1-B)。
2.2 EgFATA的VIGS載體構(gòu)建設計帶接頭的引物,以EgFATA-pEASY-Blunt質(zhì)粒為模板,PCR擴增方法擴增獲得EgFATA基因的特異性片段247 bp,1.2%瓊脂糖凝膠回收后,與經(jīng)Ecor1和Sac1雙酶切的pTRV2線性化載體連接并進行酶切鑒定(圖2),測序結(jié)果表明, EgFATA- pTRV2基因沉默載體構(gòu)建成功,使用凍融法將其轉(zhuǎn)入EHA105農(nóng)桿菌感受態(tài)中。
圖2 EgFATA- pTRV2重組質(zhì)粒的酶切鑒定
2.3 EgFATA基因的沉默(VIGS)分別提取基因沉默實驗組、空白病毒對照組的胚狀體RNA,反轉(zhuǎn)錄為cDNA,以Eg-β-actin為內(nèi)參基因,進行實時定量PCR檢測,結(jié)果顯示,與病毒對照組相比,基因沉默實驗組不同株系的EgFATA表達量均出現(xiàn)極顯著性下調(diào),說明VIGS體系成功將不同株系中的EgFATA基因的表達量下調(diào)了85%~90%(圖3)。
圖3 油棕胚狀體中實驗組及病毒對照組EgFATA基因表達量的檢測
2.4 沉默胚狀體中油脂含量變化分別提取實驗組、空白病毒對照組和野生型的胚狀體總油脂,經(jīng)甲酯化處理后、進行高效氣相色譜分析。結(jié)果表明,與野生型和空載病毒對照相比,沉默EgFATA基因的油棕胚狀體脂肪酸含量發(fā)生變化,C18:0和C18:1極顯著性下降,與C18:0相比,C18:1下調(diào)的程度極顯著;除此之外,C18:2顯著性下降,其他種類的脂肪酸未呈現(xiàn)顯著性變化(圖4)。該結(jié)果說明,下調(diào)EgFATA基因的表達,抑制了油棕胚狀體中十八烷基脂肪酸的合成代謝,從而使C18:0、C18:1、C18:2的含量下降,即油棕胚狀體中EgFATA的催化底物為C18:0-ACP、C18:1-ACP、C18:2-ACP,其中對C18:1-ACP的偏好性更強。
圖4 EgFATA基因沉默胚狀體中脂肪酸相對含量的變化
研究結(jié)果表明,EgFATA氨基酸序列與海藻、椰子、鳳梨、香蕉、野蕉同源性極高,在89%以上,說明FATA蛋白在不同物種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發(fā)現(xiàn),EgFATA與PdFATA親緣關系最近,二者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相似性。對沉默EgFATA油棕胚狀體進行RT-qPCR實驗、油脂的提取與脂肪酸分析,與野生型和空載病毒對照組胚狀體比較發(fā)現(xiàn),沉默油棕胚狀體中脂肪酸的種類未發(fā)生改變,但含量發(fā)生了顯著性變化,如C18:0、C18:1和C18:2均顯著性降低,說明EgFATA表達量的下調(diào)影響了十八碳鏈脂肪酸(C18:X)的積累。
EgFATA是影響油脂積累的重要基因,Kaczmarzyk[16]和Tan等[17]認為,多數(shù)植物FATA基因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即對C18:X-ACP具有催化活性,且對C18:1-ACP的偏好性更高,這與筆者的研究對象EgFATA功能相似,下調(diào)油棕胚狀體中EgFATA基因的表達量后,C18:0和C18:1分別下降75%、90%,C18:1下調(diào)程度更大,與先前報道相符。然而,文獻報道顯示有些植物中的FATA基因?qū)18:0-ACP催化活性更強,如油菜中過表達山竹GmFATA基因會使轉(zhuǎn)基因油菜中C18:0的含量顯著提升約20%[18]。除此之外,其他物種中FATA基因還存在不同的對應關系,Moreno-Pérez等發(fā)現(xiàn)沉默擬南芥AtFATA基因后,其種子的亞麻酸(C18:3)和芥酸(C22:1)含量顯著性增加[19]。
常見的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基因的功能研究均存在實驗周期長、轉(zhuǎn)化效率低、操作難度大、研究成本高的問題,因此以往的研究多在擬南芥、大腸桿菌、酵母菌[20]等模式物種中開展,本研究選擇油棕胚狀體作為實驗材料,縮短了實驗周期,并且保留物種特性,功能研究更為便捷。與以往研究報道不同的是,本次發(fā)現(xiàn)EgFATA表達量的下調(diào)對C18:2的積累也產(chǎn)生了影響。在分析沉默EgFATA的轉(zhuǎn)基因胚狀體中脂肪酸的含量發(fā)現(xiàn),C18:2約被下調(diào) 51%,脂肪酸去飽和酶(△12 Fatty acid desaturase,FAD2)是合成C18:2的重要基因,催化C18:1向C18:2的轉(zhuǎn)變[21]。本實驗中C18:2的下調(diào)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合成底物C18:1的減少,影響了C18:2的積累;另一方面EgFATA可能對C18:2-ACP也具有催化活性,因此C18:2的積累可能受到EgFATA與EgFAD2的共同調(diào)控。
油棕EgFATA功能的研究探索了EgFATA基因的生物學功能,解析了EgFATA基因在油棕中與脂肪酸積累的對應關系,并為進一步研究EgFATA調(diào)控油脂代謝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