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翔,任春陽
(河北傳媒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1430)
中國電視劇起步于1958 年,《一口菜餅子》的出現(xiàn)使我國電視劇登上了歷史舞臺。該片劇集簡單,拍攝方式簡陋,但引起巨大的反響。這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該劇塑造了一個為救女兒而省下僅有的一口菜餅子,最后死在饑寒交迫之中的偉大母親形象。該劇貼合時代背景,使觀眾印象深刻,也開啟了中國電視劇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早期的電視劇主要是對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戲劇闡釋,主要用于輸出意識形態(tài),而非傳播大眾文化。加之經濟發(fā)展較為落后,電視普及率較低,我國電視劇的發(fā)展陷入泥沼。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電視機進入尋常百姓的家庭中,電視劇更成為娛樂大眾的產品。而喜劇的草根性特質也逐漸同上層精英文化融合,喜劇性的呈現(xiàn)方式愈發(fā)多元化,電視劇也與喜劇性結合以更貼合大眾的文化訴求。
中國喜劇電影的發(fā)展歷史較為悠久,但受到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和政治文化環(huán)境的制約,喜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因此,早期的電視劇中的喜劇性是較為薄弱的,但富有現(xiàn)實氣息和人文關懷。但隨著時代進步與文化市場繁榮,喜劇性逐漸融入電視劇中,使電視劇不單單擴展了觀眾的文化視野,也豐富了大眾的生活娛樂,還調劑了大眾忙碌的生活。
電視劇的類型同電影一樣極為豐富,有倫理劇、歷史劇、青春偶像劇、情景喜劇、武俠劇、諜戰(zhàn)劇、言情劇、軍旅劇、家族劇、科幻劇等,但又不如電影那樣有明確的分類,類型較混雜。但電視劇更具兼容性。它與電影不同,電影的時間較短,往往需要在1—3 小時內完成敘事、表達情感。而電視劇可以通過十幾集甚至幾十集的內容向觀眾展示劇情走向,且每一集電視劇都有至少一個小高潮,不斷吸引觀眾。電影中的喜劇性是較為固定的,在部分類型片中,喜劇性只發(fā)揮了把控節(jié)奏的作用。而電視劇能更加自如地展現(xiàn)喜劇性,因為它的類型劃分較為模糊,敘述技巧更靈活。
對于類型劇,不應倡導模式化,而應倡導創(chuàng)新,因為創(chuàng)新可以促進電視劇發(fā)展?!堆┲泻返缎小冯m然定位為古裝武俠劇,但有喜劇性作為輔線,劇中有著大量的現(xiàn)代化臺詞,為該劇增色不少。這種喜劇性并非該劇的主要類型元素,該劇還含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精神和人際關系。例如,徐鳳年想讓老黃落葉歸根,酒局上徐鳳年借中國經典詩詞舌戰(zhàn)群儒。但是,該劇所具有的喜劇性元素始終是該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知,雖然類型電視劇在影像風格、敘事方式、技術表現(xiàn)上都具有不同的特點,但這些特點并不會妨礙喜劇性的融入。中國電視劇的喜劇性不同于西方國家電視劇的喜劇性,并非為了純粹地討好觀眾,而是融入有一定思想深度和獨特文化內涵的內容,自然地逗笑觀眾,讓觀眾在開懷大笑的同時收獲一定的思考。
喜劇性不同于娛樂性,盡管它們在表現(xiàn)方式上有極為相似的點。喜劇性也不同于喜劇,喜劇性是指電視劇內容中的喜劇效果,而不是純粹的喜劇類電視劇。如上述提到的《雪中悍刀行》,雖然有絕佳的喜劇性,但屬于武俠劇,而非喜劇類電視劇。因為該劇的演員表演、臺詞、鏡頭組接等均通過影視的視聽語言手法進行喜劇性展現(xiàn),而非為了純粹的娛樂性。
碎片化是當前的發(fā)展趨勢,當網絡段子、脫口秀成為時代新寵時,留給情景喜劇的空間越來越少,那么改變喜劇的形式迫在眉睫。電視劇作為文化產物,需要承擔起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傳遞鮮明正確的價值觀念的責任。但是,我們始終不可忽視電視劇具備的先天性的娛樂功能。因此,我國的電視劇發(fā)展走向泛融合,單一的敘事模式逐漸退出大眾視野,多元化成為電視劇敘事的要點之一。
《雪中悍刀行》早前在網絡掀起軒然大波,其架空的世界觀使觀眾更容易接受劇情設定,主角飛快的成長速度滿足了觀眾的心理需求,現(xiàn)代化的臺詞降低了觀看門檻和擴大了觀眾的覆蓋面,頗具趣味的輔線與緊張的主線交叉前行,整部劇充滿了喜劇性元素。筆者發(fā)現(xiàn)該劇的觀眾能夠輕易地接收劇中的喜劇性元素,因為這些喜劇性元素與觀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觀眾在觀看這部劇時能很快捕捉到熟悉的流行元素從而會心一笑。
喜劇性本身具有極強的兼容性,因此可以輕松融入各種類型的電視劇。此外,觀眾對喜劇性的訴求較高,因為他們需要在電視劇呈現(xiàn)的夢幻般的世界中放松。
中國早期電視劇中的人物大多性格單一、目的明確、非善即惡。這種模式化的人物塑造方式最終落下帷幕,因為它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扁平,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的差異過大,不利于引起觀眾的共鳴。
如今,中國電視劇的角色塑造已經變得多元化。例如,在《雪中悍刀行》中,徐鳳年平日放蕩不羈,卻在關鍵時刻冷靜應對、解決問題;反派角色趙愷不僅處心積慮,而且每到危急關頭“能屈能伸”,千方百計地保住小命。對角色進行反差設計,不僅能凸顯角色的性格,而且增加了角色自身的矛盾沖突,還有助于吸引讀者注意,使讀者能認真觀看劇情從而快速了解人物形象和劇情走向,并與劇中人物產生共鳴。
目前,我國影視行業(yè)正處于新主旋律時期?!坝⑿壑髁x是主旋律作品不可或缺的內涵”,在新主旋律的助推下,對展現(xiàn)英雄主義的人物形象進行塑造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例如,在電視劇《向往的生活》中,包家文是一個展現(xiàn)英雄主義的人物形象,但他有自己的小心思,在臺詞和行為上也會出現(xiàn)讓人啼笑皆非的表現(xiàn),他的身上具有喜劇性。當下年輕人對主旋律電視劇的接收性相對較弱,這是因為主旋律電視劇特別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打造,注重思想的傳播,相對忽略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忽視了以事帶人、以情節(jié)帶人,缺少了可看性。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呈現(xiàn)出翻天覆地的變化,影視行業(yè)更是日新月異。影視行業(yè)的相關人才將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手段應用于聲音、畫面、特效,讓觀眾耳目一新。例如,有些電視劇會在劇集的片頭和片尾采用較為年輕化的特效文字進行視覺表達,有些電視劇會使用大量特效構建表演場地。這些技術新穎,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偏好,順應當下潮流文化,使影視行業(yè)的相關人才能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大膽創(chuàng)新,使電視劇制作團隊能快速產出吸引觀眾注意的劇集。
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電視劇的播放平臺出現(xiàn)了變化。除了傳統(tǒng)的電視頻道,觀眾還能在網絡視頻平臺上觀看節(jié)目。此外,互聯(lián)網上還出現(xiàn)了一批視頻平臺制作的電視劇。這類劇集以互聯(lián)網為平臺,視頻網站為制作主體,通過視頻點播技術進行播出?;ヂ?lián)網的普及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拍攝電視劇。
電視劇作為娛樂大眾的產品,其教化功能有限,應當將重心置于娛樂功能。娛樂產品是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人的必然需求。21 世紀的中國為電視劇的喜劇性提供了良好的孕育土壤,一方面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電視劇準入門檻降低,另一方面觀眾與創(chuàng)作人才的更迭使喜劇性成為年輕消費群體青睞的要素。
21 世紀以來,類型化電視劇推動著電視劇的發(fā)展,迅速抓住了核心觀眾,而喜劇性進一步釋放觀眾心中的壓力,給他們枯燥無味的生活添加了一點亮色、一些笑聲。由此可見,喜劇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共時性的,而非歷時性的。歷時性是一個系統(tǒng)發(fā)展的歷史性變化情況,而共時性則是在某一特定時刻該系統(tǒng)內部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喜劇性可能是經過不同的歷史演變而形成的,甚至屬于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因此,在當下,將喜劇性融入電視劇是必然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到來前,電視劇只能通過電視頻道進行傳播,觀眾的選擇權受到了硬性條件的限制。因此,意識形態(tài)是電視劇的輸出重點,教化功能是電視劇的主要功能。此外,儒家思想統(tǒng)治數(shù)千年,上層精英文化所推崇的審美范式影響著我國電視劇的內容輸出。而網絡劇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種現(xiàn)象。
儒家思想強調“哀而不怨,樂而不淫”。但喜劇性應當注重“樂”的存在,也就是喜劇本身帶來的快感。喜劇精神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文化精神,主要在民間流傳,具有草根性?;ヂ?lián)網的出現(xiàn)使觀眾的選擇權得到了擴大,使喜劇精神得到了傳播。早期的網絡劇以惡搞為主,對傳統(tǒng)電視劇進行模仿、改編、再創(chuàng)作,并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電視劇,喜劇性是其核心,如《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等。今天,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不斷融合,產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如《靈魂擺渡》《隱秘的角落》《慶余年》等類型的網劇爭奇斗艷,形成百花齊放的壯觀場面。
梅瑞狄斯曾說,“一國文明的最好考驗就是看這個國家的喜劇思想和喜劇發(fā)達與否?!鳖愋碗娨晞〉陌l(fā)展使喜劇性的生存空間得到空前放大,使喜劇性獲得極高的自由度和開放的內容環(huán)境,使“喜劇性+”成了當下各類電視劇都可以采用的方式。喜劇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草根文化,因此喜劇性的融入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類型電視劇的核心。
喜劇性絕不是一種低級趣味?!耙粋€國家的喜劇是否發(fā)達,除了要有正確的喜劇思想和觀念,還要有對喜劇寬容的態(tài)度。喜劇創(chuàng)作需要多一點幽默,喜劇欣賞和批評也要多一點幽默;而能否有幽默,則取決于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心理是否健康。”[1]這種看法表明了喜劇這種民間文化與上層精英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
當下,融入喜劇性的電視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這離不開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思想解放。喜劇性必將與各種類型的電視劇進行結合,恰如“互聯(lián)網+”一般,“喜劇性+”將會是類型電視劇的發(fā)展方向。
當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城市化進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民眾生存空間也急劇擴張和膨脹,喜劇與大眾消費文化自然地衍生出一種消費享樂主義,喜劇性取代了早期悲劇成為主導性的文化范疇??梢哉f中國當下進入了泛喜劇文化的時代。泛喜劇文化的時代為電影、電視劇提供了絕好的發(fā)展機會和空間。21 世紀以來,經濟與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以享樂為主的消費主義逐漸融入生存環(huán)境,泛喜劇化和泛娛樂性成為時代的潮流。在這種大環(huán)境背景下,中國電視劇喜劇性的突破日益可見,因為電視劇只有融入一定的喜劇性內容才更能吸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