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鷺江新城小學 白靖雯
作品賞析是小學美術教師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展現(xiàn)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小學美術教師利用作品賞析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進而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視野,使學生在作品賞析過程中完成思想和感情上的升華。同時,教師借助作品賞析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觀摩藝術作品的同時學習更多優(yōu)秀的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梢?,作品賞析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感受到美術這門學科的魅力。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使用作品賞析教學方式,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美術賞析教學方案,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和價值。
通常來說,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科目,設置這些科目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文化修養(yǎng)、道德品質、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紤]到《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對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提出了要求,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案、教學評價方法等,根據《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美術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規(guī)劃,綜合各方面因素設計教學計劃,并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合理設計教學課時和教學方案,列出教學進度計劃表,并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為了保證教學方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要求,領會小學美術課程基本原理、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綜合各方面因素設計課程教學思路,堅持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原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貫徹落實課程育人價值,使學生從課程教學活動中了解更多知識。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要做好學情分析工作,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能力、學習風格等因素因材施教,確保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可以得到進步。具體來說,小學美術教師必須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從而進一步貫徹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
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利用作品賞析的方式,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作品賞析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可以促進課程教學活動的完善和發(fā)展,使小學美術教學體系更完善,在改善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具體來說,作品賞析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具有深遠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從作品賞析教學活動中學到更多知識。作品賞析應用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作品賞析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將美術作為自己的愛好。同時,學生在作品賞析的過程中可以建立與作品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發(fā)揮自身審美能力了解作品的背景和相關知識,從畫作中學習技法和美學知識,以陶冶情操,促使身心健康發(fā)展。正是因為小學美術教師使用了作品賞析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在鑒賞和品味畫作的過程中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人文精神。
二是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站在教師的角度來看,小學美術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使用作品賞析教學的方式,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審美水平,從而針對性地優(yōu)化教學方案,進一步提升美術教學質量。小學美術教師借助作品賞析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自身的美術欣賞、美術欣賞評價以及美術欣賞教學研究的能力,確保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此外,教師借助美術作品賞析深入開發(fā)和利用課內外的教學資源,編制和使用校本美術賞析課程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三是確保學生積極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從美術這門學科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小學美術教師借助作品賞析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便于學生養(yǎng)成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使學生在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美術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以小學美術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五彩繽紛的生活》一課為例,分析美術作品賞析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產生的影響。這一課主要講述不同畫家眼中孩子們學習和游戲的場景,借助不同的學習和游戲場景展現(xiàn)孩子眼中五彩繽紛的生活。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學實際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寫實類作品更感興趣,也更容易理解畫作,從中得到更多感悟和體會;而對抽象類的畫作缺乏足夠的興趣,也無法有效理解畫作的內涵,甚至對部分抽象類畫作產生抵觸心理。
例如,本課中出現(xiàn)的勃魯蓋爾的《兒童游戲》以及畢加索的《畫畫的克洛德、弗朗索瓦和帕洛瑪》,這兩幅畫作在畫風和內容上有很大區(qū)別,學生對待這兩幅畫作的學習態(tài)度也有很大差別。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比較能接受勃魯蓋爾的《兒童游戲》,主要是因為這幅畫作是寫實類的油畫作品,內容豐富、色彩艷麗,將畫作中出現(xiàn)的人物描繪得生動形象,而且孩子們的游戲和生活場景十分真實,學生可以從畫面中了解很多信息,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而畢加索的《畫畫的克洛德、弗朗索瓦和帕洛瑪》這幅畫作與勃魯蓋爾的《兒童游戲》繪畫風格大相徑庭,色彩比較單一、暗沉,人物描繪方式比較抽象,僅憑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很難準確掌握畫作隱含的信息。學生無法輕松看懂畫作內容,因此失去了解的欲望。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缺乏足夠的鑒賞能力和知識積累,很難看懂抽象的畫作。
學生賞析畢加索的《畫畫的克洛德、弗朗索瓦和帕洛瑪》時,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深入理解畫作內容和隱藏的信息,站在作者的角度體會畫作表達的思想和精神。從畫面上看,這幅畫作運用講故事的方式描繪了畫面中的人物,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畫作展現(xiàn)了畢加索的情人弗朗索瓦以及他的兩個孩子(克洛德和帕洛瑪),畫面中在藍色色塊中的人是克洛德、綠色色塊中的人是帕洛瑪,在孩子們身后用黑色線條描繪的是他們的母親。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可以初步了解畫作的相關信息,明確畫作中各種符號、線條和顏色代表的事物,以此解決學生賞析畫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從而改善賞析效果。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美術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借助作品賞析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美術知識,等到學生積累了足夠的美術知識后,就可以用更專業(yè)的眼光鑒賞美術作品,體會著名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此外,教師借助作品賞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畫面中各種符號代表的含義,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畫作,學生在作品賞析的過程中掌握點、線、面的運用技巧和方法,以提升繪畫水平,有效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入作品賞析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其自主尋找美的習慣,從而幫助其建立起良好的人生理念,形成包容、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由于小學生缺乏足夠的人生閱歷和經驗,在美術鑒賞活動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詞匯量匱乏,只能用比較簡單的詞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這一點來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直觀的感受體會美術作品的內涵,使其從作品賞析中掌握基本的賞析技能,從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仍然以《五彩繽紛的生活》一課為例,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作品賞析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教材中這部分內容涉及很多中外作品,包括宋代蘇漢臣的《雜技戲孩圖》、清代任伯年的《牧牛圖》、勃魯蓋爾的《兒童游戲》、卡薩特的《藍色沙發(fā)上的小女孩》等。學生從教材中可以了解中外畫家對兒童游戲和學習的不同理解和認知,感受中外思想之間的差異;從畫作賞析中可以了解中西方繪畫的風格和特點,感受中外畫作蘊含的美學意識,進而提升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教師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兩幅中西方畫作,要求學生辨別兩幅畫作的種類,并標明哪一幅是中國的,哪一幅是國外的。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以及相關教學內容辨明畫作的種類和國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從顏色、線條等角度說明中西方畫作帶給人們的不同感受。在畫作賞析過程中,教師借助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明確本課教學重點,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直觀感受,確保學生充分了解中西方畫作的異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
人文素養(yǎng)是當今時代背景下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要求學生具備足夠的人文學科研究能力、知識儲備量以及基本的內在品質。站在美術作品賞析的角度,學生需要憑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了解畫作蘊含的思想感情和時代風貌,從中感受畫作包含的人文元素和教育意義。小學美術教師利用作品賞析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畫家特色,使學生學習更多知識,從而強化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在鑒賞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能夠從不同的視角認識周邊事物。
以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家鄉(xiāng)變了樣》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教材中的作品進行賞析,借助作品賞析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材中提供了《連接多省的火車軌道 貴州》《我們小區(qū)變美了 北京》《荷塘清夏》《浦江東望》等作品,學生可以根據這些作品以及課外資料了解當地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尋找作品中變化的關鍵點,然后利用色彩、線條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學生結合教材給出的作品以及其他資料了解到這些地區(qū)隨著時代發(fā)展產生的變化,明確不同時代背景下當地的人文環(huán)境變化情況,從變遷史中感受當地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底蘊。以北京為例,教師可以尋找不同時代描繪北京景色的作品,帶領學生觀察這些作品,通過作品賞析了解北京在不同時代下各方面的變化情況。
學生成長環(huán)境和背景不同,因此其個性特點和性格喜好也有所不同,在美術作品賞析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從這一點來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散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從觀察和鑒賞美術作品的角度出發(fā),得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思路。
以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小鳥的家》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鑒賞教材中的作品——曾孝濂的水彩畫《家燕》,讓學生從畫面中了解鳥巢的形態(tài)和特點,對鳥巢有初步印象。然后教師可以將美術作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體會。具體來說,教師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要求學生根據材料的特征以及《家燕》這幅作品制作鳥巢,利用彩泥等道具為小鳥制作“家”,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與合作精神,使學生從作品欣賞和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樹立熱愛自然、保護鳥類的意識。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家燕》這幅水彩畫進行賞析,感受這幅藝術作品中鳥巢的形態(tài),學生從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鳥巢用泥巴和草堆砌而成,整體結構穩(wěn)固,能夠滿足鳥兒繁育和生活的需要。其次,教師為學生展示不同地點鳥巢的形態(tài)和樣式,引導學生總結鳥建立巢穴的原因以及鳥巢的用途。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基本材料,發(fā)揮想象力制作鳥巢。通過本次活動,學生能夠掌握賞析美術作品的技巧,感受到美術作品傳達的思想,從而從作品中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完成屬于自己的作品。
綜上所述,美術作品賞析活動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和技巧,也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美術作品內涵,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剖析,體會作品蘊含的思想和主題。從實際效果來看,小學美術教師借助美術作品賞析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對全方位促進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有利于學生從賞析活動中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