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明,王寶寶,李若瑜,林樂科,朱慶林
(1.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山東 青島 266107;2.航天系統(tǒng)部裝備部軍事代表局駐石家莊軍事代表室,石家莊 050081)
水汽是重要的溫室氣體,其隨時空的變化對氣象預報、氣候變化以及水循環(huán)等研究均有重要的意義,利用地基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GNSS)獲取對流層延遲來反演大氣可降水量(PWV)是GNSS 氣象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基于GNSS 載波相位觀測值、高精度衛(wèi)星星歷和衛(wèi)星鐘差,利用精密單點定位(PPP)算法[1]解算對流層總天頂延遲(ZTD),而對流層靜力延遲(ZHD)可利用地面氣象參數較精確的獲得[2].ZTD 扣除ZHD,即得到對流層天頂濕延遲(ZWD).PWV 可由ZWD 進一步換算得到,而加權平均溫度(WMT)是轉換因子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3].
本文選擇國內四個典型地區(qū),利用2019 年當地的歷史氣象探空數據(常規(guī)氣象探測為每天兩組氣象探空數據,時間分別為0:00 UT 和12:00 TU),用數值積分的方式計算所有剖面的WMT,構建了適合當地的WMT 線性統(tǒng)計模型;對比了該統(tǒng)計模型以及其他常用的WMT 統(tǒng)計模型換算得到的PWV 值,并統(tǒng)計了與利用探空剖面計算的PWV 的均方根誤差(RMSE).根據統(tǒng)計結果給出工程建議,為其他涉及WMT 的工程應用提供了技術參考.
工程中常用的對流層大氣折射率濕項Nw的計算公式為
水汽壓e計算公式為[5]
式中:es為飽和水汽壓;HR為相對濕度(%).
飽和水汽壓計算公式為
基于氣象數據,用數值積分方法計算對流層天頂濕延遲DZW的公式為
大氣可降水量VPW與對流層天頂濕延遲DZW之間的換算公式為[3]
式中,Π 為轉換因子,計算公式為
式中,ρ 為水的密度,取值1×103kg/m3.
由第1 節(jié)可以看出:Tm是影響PWV 的最重要的因素,工程中常用的統(tǒng)計模型主要有:Bevis 模型、Mendes模型、Solbrig 模型、Schueler模型和Mao 模型.
Bevis 等[6]通過對美國27°N~65°N 范圍內的8 718次探空數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回歸分析,得到適合該區(qū)域的統(tǒng)計模型:
式中,T0為地面開氏氣溫.
Mendes 等[7]利用全球62°S~83°N 范圍內的50 個氣象探空站2000 年大約32 500 次氣象探空數據,擬合得到了以下統(tǒng)計模型:
Solbrig[8]在2000 年分析了從德國數值天氣預報場(Numerical Weather Fields for the Region of Germany)獲取的氣象數據,得到以下統(tǒng)計模型:
Schueler 等[9]在2001 年利用美國國家環(huán)境預報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全球數據同化系統(tǒng)(GDAS)數據,得到以下統(tǒng)計模型:
毛節(jié)泰等[10]利用中尺度數值模式(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 4,MM4)輸出的氣象資料,擬合得到了以下統(tǒng)計模型:
選擇長春、青島、烏魯木齊、??谒膫€地區(qū),利用2019 年的全球電信系統(tǒng)(GTS)氣象探空數據,根據式(5)計算所有剖面的WMT,并利用各站的WMT構建適合當地的統(tǒng)計模型,在此稱當地模型,形式如下:
式中:ai和bi為各站統(tǒng)計模型的常數項和系數項.
Tm當地模型系數見表2.
表2 Tm 當地統(tǒng)計模型系數
將利用氣象探空數據計算得到的WMT 和PWV 視為“真值”,分別計算利用式(8)~(13)模型值與真值的均方根誤差(RMSE):
式中:n為統(tǒng)計樣本個數;Mi和Ri分別為統(tǒng)計模型計算值和探空數據計算值.
四個地區(qū)WMT 總RMSE 統(tǒng)計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WMT 統(tǒng)計RMSE K
四個地區(qū)各月份WMT RMSE 統(tǒng)計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四個地方不同月份WMT 的RMSE 統(tǒng)計結果
由以上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
1)由于當地模型用本地的實測探空數據進行建模,計算精度較高;
2)在所選的四個典型地區(qū),Mao 模型和Mendes模型計算得到的WMT 精度相對較高,而Schueler 模型的精度相對較低.
四個地區(qū)PWV 總RMSE 統(tǒng)計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PWV 統(tǒng)計RMSE mm
四個地區(qū)各月份PWV RMSE 統(tǒng)計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四個地區(qū)不同月份PWV 的RMSE 統(tǒng)計結果
從以上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
1)各模型在夏季計算精度較低,冬季計算精度較高;??诘貐^(qū)常年空氣濕度較大,各模型精度的季節(jié)差異不顯著.
2)由于當地模型用本地的實測探空數據進行建模,換算得到的PWV 精度最高.
3)在所選的四個典型地區(qū),Mao 模型和Mendes模型換算得到的PWV 的精度相對較高,而Schueler模型的精度遜于其它模型.
本文以國內四個典型地區(qū)為例,利用當地2019 年的氣象探空數據,構建了WMT 線性統(tǒng)計模型,并對所建模型、其他常用的WMT 模型以及利用其換算得到的PWV 進行了對比,通過統(tǒng)計各模型計算值與實測數據計算值的RMSE 得出:
1)基于當地實測數據構建的WMT 模型及利用其換算得到的PWV 預報精度均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因此,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情況,構建當地的WMT 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2)本文給出的五種常用的統(tǒng)計模型中,Mao 模型和Mendes 模型的精度相對較高,在涉及WMT 的工程應用中可以優(yōu)先考慮.